-
公开(公告)号:CN11263876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80057644.5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跨骑型车辆,在车架上支承有吸附来自燃料箱的气化燃料的碳罐和能够收容蓄电池的电气部件收容箱,其中,在安装于车架(F)的电气部件收容箱(2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开放地形成有收容使前侧壁(24b)向后上方倾斜的蓄电池(24)的蓄电池收容部(21)和收容沿着前侧壁(24b)配置的碳罐(28)的碳罐收容部(22)。由此,能够在提高蓄电池以及碳罐的组装性以及定位性的同时紧凑地配置蓄电池以及碳罐。
-
公开(公告)号:CN11254373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980052218.2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紧凑地配置制动力调整装置、主缸、以及储液罐。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制动力调整装置(59),其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后轮用主缸(67),其根据制动踏板(66)的操作来输出制动液压;以及储液罐(70),其蓄积后轮用主缸(67)的制动液,在车辆侧视观察时,储液罐(70)配置于比后轮用主缸(67)靠上方的位置,在后轮用主缸(67)与储液罐(70)之间设置制动力调整装置(59)。
-
公开(公告)号:CN1119712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80025869.2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跨骑型车辆(11)具备:燃料箱(15),所述燃料箱(15)从上方覆盖在主框架(23)上并支承于主框架(23),所述燃料箱(15)贮存燃料;发动机(34),所述发动机(34)配置在主框架(23)的下方并与主框架(23)连结,使燃料燃烧而产生动力;燃料泵(82),所述燃料泵(82)配置在主框架(23)的下方并与燃料箱(15)以及发动机(34),从燃料箱(15)向发动机(34)供给燃料;以及碳罐(85),所述碳罐(85)配置在比主框架(23)靠上方的位置且配置在燃料箱(15)的下方,与燃料箱(15)连接并蓄积从燃料箱(15)产生的燃料挥发气体。由此,提供除碳罐之外还高效地配置外设的燃料泵的跨骑型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253382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980051981.3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鞍乘型车辆中,能够紧凑地配置整流部件及把持部,并且使把持部不显眼而提高外观性。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后罩(53),其覆盖车体的后部;整流部件(60),其从侧方覆盖后罩(53);以及把持部(71),其供同乘者把持,整流部件(60)形成供行驶风(W)流入的开口部(62)和使从开口部(62)流入的行驶风(W)向后方流动的通风路(61),把持部(71)在开口部(62)的后方设置在通风路(61)的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1263876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80057644.5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跨骑型车辆,在车架上支承有吸附来自燃料箱的气化燃料的碳罐和能够收容蓄电池的电气部件收容箱,其中,在安装于车架(F)的电气部件收容箱(2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开放地形成有收容使前侧壁(24b)向后上方倾斜的蓄电池(24)的蓄电池收容部(21)和收容沿着前侧壁(24b)配置的碳罐(28)的碳罐收容部(22)。由此,能够在提高蓄电池以及碳罐的组装性以及定位性的同时紧凑地配置蓄电池以及碳罐。
-
公开(公告)号:CN1126729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80059388.3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削减制动器配管的支承部。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前叉(12),其支承前轮;前立管(15),其将前叉(12)支承为转动自如;下框架(17),其从前立管(15)向下方延伸;前轮制动器,其支承于前叉(12),对前轮进行制动;制动力调整装置,其控制前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以及输出配管(62),其连接制动力调整装置和前轮制动器,输出配管(62)具有:金属制配管(71),其从配置于比下框架(17)靠后方的位置的制动力调整装置向前方延伸;挠性配管(72);以及连接部件(73),其连接金属制配管(71)和挠性配管(72),连接部件(73)配置于比下框架(17)靠前方的位置,挠性配管(72)从连接部件(73)向前方延伸并与前轮制动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554662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710514023.8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前田宪一
IPC: B62J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有难以受到行驶风的阻力的滤罐配置结构。机动二轮车(1)具有:主车架(5),其从前立管(3)向后方延伸;发动机(10),其配置在主车架(5)的下方,气缸轴线(CL)指向上下;燃料箱(15),其设置在发动机(10)的上方;以及滤罐(20),其捕集燃料箱(15)内的蒸发燃料,滤罐(20)以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至少一部分比发动机(10)的气缸盖后端(13re)靠后方且比气缸盖上端(13ue)靠上方的方式配置在主车架(5)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26729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80059388.3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削减制动器配管的支承部。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前叉(12),其支承前轮;前立管(15),其将前叉(12)支承为转动自如;下框架(17),其从前立管(15)向下方延伸;前轮制动器,其支承于前叉(12),对前轮进行制动;制动力调整装置,其控制前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以及输出配管(62),其连接制动力调整装置和前轮制动器,输出配管(62)具有:金属制配管(71),其从配置于比下框架(17)靠后方的位置的制动力调整装置向前方延伸;挠性配管(72);以及连接部件(73),其连接金属制配管(71)和挠性配管(72),连接部件(73)配置于比下框架(17)靠前方的位置,挠性配管(72)从连接部件(73)向前方延伸并与前轮制动器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5437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80052218.2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鞍乘型车辆,能够紧凑地配置制动力调整装置、主缸、以及储液罐。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制动力调整装置(59),其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后轮用主缸(67),其根据制动踏板(66)的操作来输出制动液压;以及储液罐(70),其蓄积后轮用主缸(67)的制动液,在车辆侧视观察时,储液罐(70)配置于比后轮用主缸(67)靠上方的位置,在后轮用主缸(67)与储液罐(70)之间设置制动力调整装置(59)。
-
公开(公告)号:CN11253382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80051981.3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鞍乘型车辆中,能够紧凑地配置整流部件及把持部,并且使把持部不显眼而提高外观性。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后罩(53),其覆盖车体的后部;整流部件(60),其从侧方覆盖后罩(53);以及把持部(71),其供同乘者把持,整流部件(60)形成供行驶风(W)流入的开口部(62)和使从开口部(62)流入的行驶风(W)向后方流动的通风路(61),把持部(71)在开口部(62)的后方设置在通风路(61)的内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