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9373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80041844.5
申请日:2011-04-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69 , H01L29/66765 , H01L29/78606 , H01L29/78678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薄膜半导体装置(10)包括:基板(1);形成于基板上的栅电极(2);形成于栅电极上的栅极绝缘膜(3);形成于栅极绝缘膜上,且在表面具有凸形状的沟道层(4);形成于沟道层的凸形状之上,且包括含有硅、氧及碳的有机材料的沟道保护层(5);界面层(6),形成于沟道层的凸形状的上面与沟道保护层之间的界面,含有碳作为主要成分,作为其主要成分的碳是来源于所述有机材料的碳;和源电极(8s)及漏电极(8d),沿着沟道保护层的端部的上部及侧部、与沟道保护层的侧部相连的界面层的侧部、与界面层的侧部相连的沟道层的凸形状的侧部、以及与沟道层的凸形状的侧部相连的沟道层的上部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026492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80002085.6
申请日:2012-02-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 H01L21/20 , H01L21/205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 , H01L29/04 , H01L29/6675 , H01L29/78618 , H01L29/78669 , H01L29/78678 , H01L29/78687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突增现象、且具有优异的TFT特性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薄膜晶体管器件具备:栅电极(2),其形成于基板(1)上;栅极绝缘膜(3),其形成于栅电极(2)上;结晶硅薄膜(4),其形成于栅极绝缘膜(3)上;第1半导体膜(5),其形成于结晶硅薄膜(4)上;一对第2半导体膜(6),其形成于第1半导体膜(5)上;源电极(8S),其形成于一对第2半导体膜(6)的一方的上方;以及漏电极(8D),其形成于一对第2半导体膜(6)的另一方的上方,将结晶硅薄膜(4)和第1半导体膜(5)的导带下端的能级分别设为ECP、EC1,则ECP
-
公开(公告)号:CN102754212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80001792.9
申请日:2011-03-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36 , H01L29/41733 , H01L29/66757 , H01L29/78666 , H01L29/78675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得到充分的载流子迁移率的薄膜晶体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将源电极(110)或漏电极(120)与硅层(130)及(140)层叠而成的膜厚是与将第1沟道层(150)和第2沟道层(160)层叠而成的膜厚相同的相同值或相同值的邻域值的范围内的膜厚,将第1沟道层(150)和第2沟道层(160)层叠而成的膜厚在源电极(110)及漏电极(120)之间的区域、以及源电极(110)及漏电极(120)的上方是相同膜厚,第1沟道层(150)和第2沟道层(160)沿着源电极(110)及漏电极(120)之间的形状在源电极(110)及漏电极(120)之间的区域凹陷,栅电极(180)具有与源电极(110)及漏电极(120)重叠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405527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80002214.2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6 , H01L29/04 , H01L29/667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薄膜半导体器件,具有:第一沟道层(130),由多晶半导体层形成;第二沟道层(140),由形成在第一沟道层(130)上的非晶半导体层形成,在表面具有凸形状;绝缘层(150),形成在第二沟道层(140)的凸形状的上面;接触层(160)以及(161),形成在绝缘层(150)的端部的上面及侧面、与绝缘层(150)的侧面相连的第二沟道层(140)的凸形状的侧面、以及与第二沟道层(140)的凸形状的侧面相连的第二沟道层(140)的上面;以及源电极(170)和漏电极(171),接触层(160)以及(161)具有第一导电方式,第二沟道层(140)的凸形状的上部具有第二导电方式,由此能够使导通电流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使截止电流大幅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329275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80065194.8
申请日:2011-11-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 G09F9/30 , H01L21/336 , H01L29/41 , H01L29/423 , H01L29/49 , H01L5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78 , H01L29/41733 , H01L29/66765 , H01L29/78636
Abstract: 形成在栅极绝缘膜(3)上的半导体层(4)的带隙能量为1.6eV以下。形成在半导体层(4)上的绝缘层(5)具有:配置在比第1接触开口部(8)更靠外侧的位置的第1绝缘层区域(5a)、和配置在比第2接触开口部(9)更靠外侧的位置的第2绝缘层区域(5b)。第1绝缘层区域(5a)配置在栅电极(2)的一端部的上方,第2绝缘层区域(5b)配置在栅电极(2)的另一端部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990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04242.2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 H01L21/3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765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半导体器件(10)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准备基板(1);第二工序,在基板(1)上形成栅电极(2);第三工序,在栅电极(2)上形成栅极绝缘膜(3)作为第一绝缘膜;第四工序,在栅极绝缘膜(3)上形成成为沟道层(4)的非晶半导体薄膜(4a);第五工序,在非晶半导体薄膜(4a)上形成沟道保护膜(5)作为第二绝缘膜;第六工序,通过对沟道保护膜(5)照射光线,提高沟道保护膜(5)的透射率;以及第七工序,在沟道层(4)的上方形成源电极(7S)以及漏电极(7D)。
-
公开(公告)号:CN10315501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80004126.0
申请日:2011-09-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 H01L27/1248 , H01L27/32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装置、EL显示面板、EL显示装置、薄膜晶体管阵列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薄膜晶体管阵列装置包括底栅型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钝化膜、层叠在钝化膜下的导电氧化物膜以及对与第一电极(42)同层的第一导电性部件(53)和EL层的第二导电性部件进行中继的中继电极(55),第一布线(21)是相比于钝化膜配置于下层的布线,第二布线(22)是配置在钝化膜上的布线,在与第一电极(42)相同的层且基板的周缘部配置有被输入外部信号的端子部,导电氧化物膜覆盖端子部的上面,并且介于中继电极(55)与第一导电性部件(53)之间,中继电极(55)与第二布线(22)形成在同一层,由与第二布线(22)相同的材料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959714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80001671.9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 H01L21/336 , H01L51/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8 , H01L29/41733 , H01L29/66765 , H01L29/78606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其具备在绝缘性的支撑基板上形成的栅极电极、以覆盖栅极电极的方式形成在支撑基板上的栅极绝缘膜、在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的由第一半导体层及第二半导体层构成的半导体层、在半导体层上形成的欧姆接触层、以及在欧姆接触层上以相互离开的方式形成的源极电极及漏极电极,并且在半导体层的沟道形成区域上设置由SOG(Spin on Glass)构成的蚀刻阻挡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08107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0719.2
申请日:2011-07-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6 , H01L21/20 ,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09 , H01L21/02532 , H01L21/02592 , H01L21/02675 , H01L27/1222 , H01L27/1274 , H01L27/3262 , H01L29/42384 , H01L29/513 , H01L29/518 , H01L29/66765 , H01L29/78606 , H01L29/78618 , H01L29/78669 , H01L29/78678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使优异的导通特性与优异的截止特性并存、电特性相对于源电极以及漏电极的调换成为对称的薄膜晶体管,具备:基板(100);栅电极(110);栅极绝缘层(120);形成于栅电极(110)的上方的栅极绝缘层(120)上的结晶硅层(131);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20)上且结晶硅层(131)的两侧、膜厚比结晶硅层(131)的膜厚薄的非晶硅层(130);形成于结晶硅层(131)上的沟道保护层(140);源电极(171)以及漏电极(172)。
-
公开(公告)号:CN103038887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80003938.3
申请日:2011-08-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765 , H01L29/04 , H01L29/78669 , H01L29/786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薄膜半导体器件(10)具备:基板(1);栅电极(2),其形成在基板的上方;栅极绝缘膜(3),其形成在栅电极上;沟道层,其形成在栅极绝缘膜上,由多晶半导体层(4)形成;非晶半导体层(5),其形成在沟道层上、并在表面具有凸形状;源电极(8S)和漏电极(8D),其形成在非晶半导体层的上方,非晶半导体层(5)的沟道层侧的第一部分(51)的电阻率比非晶半导体层(5)的源电极及漏电极侧的第二部分(52)的电阻率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