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73934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80034117.1
申请日:2010-06-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4/8642 , H01M8/04119 , H01M8/04835 , H01M8/1006
Abstract: 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包括阴极、阳极以及被夹持于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之间的电解质膜,所述电解质膜的与所述阴极相对的表面具有高度为5~15μm的多个凸部或者深度为5~15μm的多个凹部,所述阴极是由紧密接触于所述表面而形成的具有所述凸部的所述高度或者所述凹部的所述深度的1~3倍的最大厚度的催化剂层所构成。将具有10%以下的相对湿度的含氧气体提供给所述阴极并使用所述高分子型燃料电池进行发电。由此,能够使包括具有凹凸构造的电解质膜的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发挥出优异的发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68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0980104659.9
申请日:2009-03-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57 , H01M4/8605 , H01M4/92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所具备的氧电极是具有多个碳颗粒(1)、碳薄膜(2)以及表面纳米结构(3)的氧电极;所述碳颗粒(1)由于所述碳薄膜(2)而互相粘结;所述表面纳米结构(3)被形成于所述碳薄膜(2)的表面上;所述表面纳米结构(3)具有由Pt构成的催化剂纳米颗粒(4)以及碳纳米颗粒(5);所述碳颗粒(1)分别具有30nm以上100nm以下的直径;所述催化剂纳米颗粒(4)具有1.7nm以上3.1nm以下的直径;所述碳纳米颗粒(5)具有1.0nm以上11.2nm以下的直径。由此构成,催化剂纳米颗粒(4)被关闭在了碳纳米颗粒(5)所形成的三维结构内,并且能够在催化剂纳米颗粒(4)的表面上维持着反应物质可到达的空间的同时被固定化。
-
公开(公告)号:CN1757087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480006150.8
申请日:2004-03-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04 , B82Y10/00 , H01J1/312 , H01J9/022 , H01J9/025 , H01J31/125 , H01J2329/0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提供一种具有与现有技术同等或更好的性能的电子发射元件。本发明的电子发射元件是备有:基底材料、设置在上述基底材料上的电极层、设置在上述电极层上的电子发射层、以及不接触上述电子发射层配置的控制电极层的电子发射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发射层包含在电场中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材料(20、30),上述电子发射材料是有网状结构骨架的多孔体,网状结构骨架由内部和表面部构成,表面部包含电子发射成分(21、31),内部被i)绝缘性材料及半绝缘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22),ii)空间(32),或iii)绝缘性材料及半绝缘性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及空间占有。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60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14113.7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81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表面具有多个微细凸部的阵列,所述微细凸部的高度为3μm以上12μm以下、且纵横比为0.4以上2.0以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E):(A)制备模具,所述模具的表面具有多个微细凹部的阵列,其中,每一个所述微细凹部具备底面和侧壁,每一个所述底面和所述侧壁为亲水性,每一个所述侧壁为光滑,每一个所述凹部的深度为3μm以上12μm以下,且纵横比为0.4以上2.0以下;(B)将亲水性聚合物电解质溶液供给至所述模具的表面;(C)将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电解质溶液固化以形成聚合物电解质膜;(D)将所述聚合物电解质膜浸入亲水性液体中;并且(E)在所述亲水性液体中将所述聚合物电解质膜从所述模具剥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68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80104659.9
申请日:2009-03-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57 , H01M4/8605 , H01M4/92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所具备的氧电极是具有多个碳颗粒(1)、碳薄膜(2)以及表面纳米结构(3)的氧电极;所述碳颗粒(1)由于所述碳薄膜(2)而互相粘结;所述表面纳米结构(3)被形成于所述碳薄膜(2)的表面上;所述表面纳米结构(3)具有由Pt构成的催化剂纳米颗粒(4)以及碳纳米颗粒(5);所述碳颗粒(1)分别具有30nm以上100nm以下的直径;所述催化剂纳米颗粒(4)具有1.7nm以上3.1nm以下的直径;所述碳纳米颗粒(5)具有1.0nm以上11.2nm以下的直径。由此构成,催化剂纳米颗粒(4)被关闭在了碳纳米颗粒(5)所形成的三维结构内,并且能够在催化剂纳米颗粒(4)的表面上维持着反应物质可到达的空间的同时被固定化。
-
公开(公告)号:CN1754244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480004839.7
申请日:2004-06-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9/022 , C01B32/20 , H01J1/30 , H01J1/304 , H01J2201/304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发射特性优异的电子发射材料。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取向性石墨的电子发射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备取向性石墨的工序,该工序是在表面存在碳之外的第2组分的状态下,通过对高分子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含该第2组分、且内部有空穴的取向性石墨。
-
公开(公告)号:CN100505134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480004839.7
申请日:2004-06-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9/022 , C01B32/20 , H01J1/30 , H01J1/304 , H01J2201/304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发射特性优异的电子发射材料。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取向性石墨的电子发射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备取向性石墨的工序,该工序是在表面存在碳之外的第2组分的状态下,通过对高分子薄膜进行热处理,得到含该第2组分、且内部有空穴的取向性石墨。
-
公开(公告)号:CN100424905C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480019715.6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7/00 , F25B2321/003
Abstract: 一种热电变换元件,具有:利用热和电场作用发射电子的发射极(1);与发射极(1)相对配置的、收集从发射极(1)发射的电子的集电极(2);作为从发射极(1)发射的电子的移动区域的、由发射极(1)和集电极(2)夹着的电子传送层(3),电子传送层(3)是作为气相和固相混合构造的多孔质体,构成多孔质体的所述固相整体由电绝缘体材料构成,向集电极(2)施加比向发射极(1)施加的电位还高的电位,从发射极(1)放出的电子,在气相中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820381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480019715.6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7/00 , F25B2321/003
Abstract: 一种热电变换元件,具有:利用热和电场作用发射电子的发射极(1);与发射极(1)相对配置的、收集从发射极(1)发射的电子的集电极(2);作为从发射极(1)发射的电子的移动区域的、由发射极(1)和集电极(2)夹着的电子传送层(3),电子传送层(3)是作为气相和固相混合构造的多孔质体,构成多孔质体的所述固相整体由电绝缘体材料构成,向集电极(2)施加比向发射极(1)施加的电位还高的电位,从发射极(1)放出的电子,在气相中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781172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480011314.6
申请日:2004-12-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降低功函数的电子发射材料,以及与现有相比实现低电能消耗化及/或高电流密度化的电子发射特性优良的电子发射元件。该电子发射材料包括:表面上具有原子台阶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原子台阶之间具有平坦部的半导体基体;和所述平坦部上配置的吸附层,吸附层含有选自碱金属元素、碱土类金属元素及Sc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