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噪机构的内燃机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109346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108843.3

    申请日:2007-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222 F02M35/125 F02M35/1255

    Abstract: 具有减噪机构的进气装置(1)包括:连接到用于将进气引入内燃机的进气歧管(4)的缓冲箱(10);连接到缓冲箱上游端的空气管道(20);以及连接到缓冲箱(10)和空气管道(20)的共振器(30)。共振器形成连接到缓冲箱和空气管道的共振室(31)。第一振动元件(40)将缓冲箱(10)与共振室(31)分开,并且第二振动元件(50)将空气管道(20)与共振室(31)分开。通过第一振动元件(40)的共振抵消或减少了缓冲箱(10)中的噪声,通过第二振动元件(50)的共振抵消或减少了空气管道(20)中的噪声。于是,通过共振器(30)和振动元件(40,50)的简易组合,有效地减少了进气的噪声。

    用于车辆制动操作的负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95090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710167930.6

    申请日:2007-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17/04 B60T17/02 F02M35/1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制动操作的负压控制装置。用于产生制动负压的连通通道(25)在节流阀下游侧连接到用于相应汽缸的空气通道。空气喷射器(27)设在负压管(26)中,用于相应汽缸的连通通道(25)会聚到所述负压管(26)。用于制动助力器(35)的负压通道(36)经由止回阀(34)在吸入气体侧连接到空气喷射器(27)。用于PCV气体的通道(31)和用于使来自位于节流阀(19)上游侧的缓冲罐的进入空气的一部分分岔的进入空气分岔通道(32)在驱动气体侧连接到空气喷射器(27),其中,负压控制阀(33)设在进入空气分岔通道(32)中。PCV气体和进入空气的所述一部分被使得流入空气喷射器(27)的驱动气体侧,从而,空气喷射器(27)起着真空泵的作用。这样,用于制动助力器(35)的制动负压可确保降低到目标负压。

    具有减噪机构的内燃机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93637C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710108843.3

    申请日:2007-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222 F02M35/125 F02M35/1255

    Abstract: 具有减噪机构的进气装置(1)包括:连接到用于将进气引入内燃机的进气歧管(4)的缓冲箱(10);连接到缓冲箱上游端的空气管道(20);以及连接到缓冲箱(10)和空气管道(20)的共振器(30)。共振器形成连接到缓冲箱和空气管道的共振室(31)。第一振动元件(40)将缓冲箱(10)与共振室(31)分开,并且第二振动元件(50)将空气管道(20)与共振室(31)分开。通过第一振动元件(40)的共振抵消或减少了缓冲箱(10)中的噪声,通过第二振动元件(50)的共振抵消或减少了空气管道(20)中的噪声。于是,通过共振器(30)和振动元件(40,50)的简易组合,有效地减少了进气的噪声。

    防振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9628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080012866.8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实施防振来抑制在振动发生源(10)产生的振动向被振动传递部(20)传递的情况的防振装置,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30a、30b、30c、30d),在被振动传递部设有隔着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支承振动发生源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40a、40b、40c、40d),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配置于振动发生源与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之间,通过弹性变形抑制来自振动发生源的振动从至少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向被振动传递部传递的情况,振动发生源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弹性部件被设定为,当振动发生源振动时,使在振动发生源产生的多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与一个规定频率一致。

    振动隔离器
    6.
    发明公开
    振动隔离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47909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0663655.1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初级板簧(30A、40A)在第一方向上与联接板簧(20)的第一板簧段(21)重叠,并且分别具有响应于振动而相对于第一板簧段(21)生成滑动摩擦的摩擦接触部(33a、43a)。次级板簧(30B、40B)在第二方向上与联接板簧(20)的第二板簧段(22)重叠,并分别具有响应于振动而相对于第二板簧段(22)生成滑动摩擦的摩擦接触部(33b、43b),而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三级板簧(30C、40C)在第三方向上与联接板簧(20)的第三板簧段(23)重叠,并且分别具有响应于振动而相对于第三板簧段(23)生成滑动摩擦的摩擦接触部(33c、43c),而第三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进气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53572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61891.9

    申请日:2007-09-27

    Inventor: 林和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272 F02B29/0456 F02M35/1277

    Abstract: 一种进气装置包括内管元件(31)和外管元件(32),所述内管元件具有基本柱形的形状,并且在其中通过内管元件(31)的壁部限定进气通道(25),所述外管元件围绕内管元件(31)的周边侧,以在它们之间限定空间(35)。进气通道(25)使稳压箱(21)与大气进气口(33)连通,通过所述进气口,空气被导入稳压箱(21)中。内管元件(31)的壁部具有至少一个声音透过部分(37,38),通过所述声音透过部分,与壁部的其它部分相比,声音更容易传播。空间(35)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所述一端是开口的,并且位于大气进气口(33)侧,所述另一端是封闭的,并且位于稳压箱(21)侧。

    进气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13702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36019.9

    申请日:2007-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255 F02M35/10118

    Abstract: 一种进气装置(11)包括内管元件(30、60、70)和外管元件(40)。内管元件(30、60、70)限定了连接进口(12)与稳压箱(14)的进气通道(22)。随着内管元件(30、60、70)朝向内管元件(30、60、70)的稳压箱一侧端部延伸,内管元件(30、60、70)的直径逐渐增大,稳压箱一侧端部与稳压箱(14)相连。外管元件(40)覆盖着内管元件(30、60、70)的外圆周侧,并在外管元件(40)与内管元件(30、60、70)之间限定了谐振器(50)。该谐振器(50)与进气通道(22)连通。

    防振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3185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80024369.X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抑制振动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传递的防振装置具备:振动发生源(10),该振动发生源产生振动;以及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30a、30b),该防振橡胶固定于振动发生源。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40),该支承部件固定于被传递部件(20)。振动发生源和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包含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内。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