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6758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73875.9
申请日:2015-02-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材料的微重力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该壳体上设有混合流体进口、气相工质出口和液相工质出口,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壳体轴心处的憎液相多孔材料柱;位于所述壳体内壁的亲液相多孔材料层;设于所述憎液相多孔材料柱与亲液相多孔材料层之间的、沿壳体轴向螺旋布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两侧边分别与憎液相多孔材料柱外壁和亲液相多孔材料层内壁固定。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多孔材料的微重力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结合了静态分离器和动态分离器的优势,同时也克服了各自的不足之处。本发明具有气液分离量大,不耗能,可靠性高等优势,在微重力环境下将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6745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564707.5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9K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环保混合制冷剂及其应用,该环保混合制冷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20~50%的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0~80%的二氟甲烷和0~80%的氟乙烷组成。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制冷剂不破坏大气臭氧层,GWP值低,对环境十分友好。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制冷剂具有与R134a或R407C基本相当甚至更高的容积制冷量和系统性能系数,可应用于商业空调、移动空调等多种空调系统,可替代高GWP值的R134a或R407C。
-
公开(公告)号:CN11108391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36511.X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05K7/20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平板热管,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平板热管的底板,平板热管的顶板设有与平板热管底板垂直的凸起,凸起构成管式热管,平板热管内腔与管式热管的内腔连通;还包括壳体,平板热管与管式热管均位于壳体内,平板热管底板与壳体底面密封贴合;平板热管外表面、管式热管外表面以及壳体内壁围成的区域构成冷却液通道;壳体设有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本发明的散热器通过管式热管与平板热管相结合,不仅能够与发热元器件平面贴合,并且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利用液体冷却将冷凝段制冷剂放出的热量带走,与空气对流散热相比,提高了复合热管与外界的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54430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611116413.1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01M10/48 , H01M10/6552 , H01M10/625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管和相变材料的低温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相变材料以及热管;电池放置在单独的电池箱中;相变材料放置在单独的相变材料箱中;电池箱内每块电池至少与一根热管的一端贴合;热管的另一端伸入相变材料箱内部与相变材料接触;还包括包裹整个系统的保温层。该系统利用热管来传递动力电池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利用相变材料来储存热量,并在电池温度降低时输送热量,达到对电池进行保温的目的,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消耗任何能量,利用电池运行过程中释放出的多余热量,能够良好的保证低温下电池箱始终处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满足低温下电池的保温需求,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管理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41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1300398.X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剂气相粘度测量装置及制冷剂气相粘度计算方法。制冷剂气相粘度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区、温度单元、压力单元以及测量单元;温度单元对测量区进行加热以保证测量区达到所需的温度值,压力单元对测量区充注制冷剂气体以保证测量区达到所需要的压力值;测量区内设有单摆与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驱动单摆以初始摆角θ0摆动,单摆摆动后在制冷剂气体粘滞阻力作用下做阻尼运动;测量单元用以测量摆球实时摆角数据及摆动周期数,通过摆角数据及摆动周期数计算出制冷剂气相粘度值。本发明通过测量区、温度单元、压力单元、驱动单元以及测量单元相结合,能够计算出不同温度、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制冷剂气相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5443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16413.1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01M10/48 , H01M10/6552 , H01M1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6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2220/20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管和相变材料的低温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相变材料以及热管;电池放置在单独的电池箱中;相变材料放置在单独的相变材料箱中;电池箱内每块电池至少与一根热管的一端贴合;热管的另一端伸入相变材料箱内部与相变材料接触;还包括包裹整个系统的保温层。该系统利用热管来传递动力电池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利用相变材料来储存热量,并在电池温度降低时输送热量,达到对电池进行保温的目的,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消耗任何能量,利用电池运行过程中释放出的多余热量,能够良好的保证低温下电池箱始终处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满足低温下电池的保温需求,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管理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474269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21761.7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60H1/32 , B60R16/033 , F02N19/10 , F01P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 , B60R16/033 , F01P11/20 , F02N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夏两用型车载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太阳能收集单元,以及与太阳能收集单元连接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组件,还包括:对汽车进行供冷的制冷单元;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温度控制的加热单元;所述蓄电池组件对所述制冷单元和加热单元同时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收集在蓄电池中。夏天时,利用蓄电池所储存的电量驱动一个压缩式制冷系统实现汽车内部舒适的环境。冬天时,利用蓄电池所储存的电量维持发动机的冷却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该装置很好的利用了太阳能和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废热,解决了夏天空调耗能冬天汽车电池容量小,启动困难的问题,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6674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564707.5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9K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环保混合制冷剂及其应用,该环保混合制冷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20~50%的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0~80%的二氟甲烷和0~80%的氟乙烷组成。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制冷剂不破坏大气臭氧层,GWP值低,对环境十分友好。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制冷剂具有与R134a或R407C基本相当甚至更高的容积制冷量和系统性能系数,可应用于商业空调、移动空调等多种空调系统,可替代高GWP值的R134a或R407C。
-
公开(公告)号:CN11072631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837333.2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28D15/04 , F28D15/06 , H01L23/427 , H02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温差发电驱动和温度预警的超声波脉动热管散热器,包括脉动热管、压电陶瓷片、超声波发生器,压电陶瓷片设于脉动热管表面;包括温差发电片、DC-DC变换器,导热板和指示灯电路温差发电片通过DC-DC变换器与超声波发生器电性连接;脉动热管蒸发段嵌入导热板内,导热板一面贴于待散热元器件,另一面贴设温差发电片,温差发电片的另一面与空气接触;指示灯电路的电磁继电器与温差发电片电性连接,可用于对元器件结点温度进行预警,以便对元器件进行保护。本发明利用脉动热管进行温差发电,驱动压电陶瓷片工作,压电陶瓷发出的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可强化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由于温差发电自供,可灵活适用于各类半导体元器件散热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18370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21823.8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492 , B60H1/3204 , F25B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涡流管的汽车空气调节系统,包括:气体供应单元;设置于所述汽车内部的换热器;入口与所述气体供应单元连接的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热端出口和冷端出口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管路入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周围环境导通。在夏天时,冷流体通过车体内部的换热器或者被直接的引入到车厢内部降温,冬天时热流体也可以通过车体内部的换热器或者被直接的引入到车厢内部升温。该发明具有装置简单,可靠性高,占地空间小,能量利用效率高等突出的优势,在汽车空气调节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