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向限位阻尼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7214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24818.5

    申请日:2016-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4 F16K5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向限位阻尼框,包括用于安装限位构件支撑框,以支撑框的中部为原点,支撑框内设置有x轴限位组件、y轴限位组件和z轴限位组件,其中z轴限位组件的轴线与支撑框的开口轴线平行;x轴限位组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在支撑框内壁供限位构件作z轴移动的阻尼槽组件,阻尼槽组件包括阻尼槽,在阻尼槽的底部填充有阻尼胶,限位构件x轴两端的插块顶压在阻尼槽的底部;y轴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支撑框内供限位构件作z轴移动的阻尼槽组件,阻尼槽组件包括阻尼槽,在阻尼槽的底部填充有阻尼胶,限位构件y轴两端的插块顶压在阻尼槽的底部;z轴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各个阻尼槽其中一端的限位挡块,在限位挡块上设置有缓冲橡胶。

    一种三向限位阻尼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97214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424818.5

    申请日:2016-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向限位阻尼框,包括用于安装限位构件支撑框,以支撑框的中部为原点,支撑框内设置有x轴限位组件、y轴限位组件和z轴限位组件,其中z轴限位组件的轴线与支撑框的开口轴线平行;x轴限位组件包括一组对称设置在支撑框内壁供限位构件作z轴移动的阻尼槽组件,阻尼槽组件包括阻尼槽,在阻尼槽的底部填充有阻尼胶,限位构件x轴两端的插块顶压在阻尼槽的底部;y轴限位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支撑框内供限位构件作z轴移动的阻尼槽组件,阻尼槽组件包括阻尼槽,在阻尼槽的底部填充有阻尼胶,限位构件y轴两端的插块顶压在阻尼槽的底部;z轴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各个阻尼槽其中一端的限位挡块,在限位挡块上设置有缓冲橡胶。

    尾气处理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36618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290498.0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筒状吸收区、设置在筒状吸收区下方并与筒状吸收区连通的筒状储存罐以及一端与筒状吸收区连通、另一端与筒状储存罐连通的液体回路管道;筒状储存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并在出液口处设置出液阀;筒状吸收区上设置有尾气出口和尾气入口,尾气出口位于筒状吸收区的顶部,尾气入口位于液体回路管道与所述筒状吸收区连通一端的下方。本发明所提供的尾气处理装置通过水泵循环液体来不断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当氨水的浓度达到工艺需要时,又可以重新利用,实现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铀核芯工艺尾气中氨气的高效吸收和回收再利用。

    尾气处理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36618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90498.0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筒状吸收区、设置在筒状吸收区下方并与筒状吸收区连通的筒状储存罐以及一端与筒状吸收区连通、另一端与筒状储存罐连通的液体回路管道;筒状储存罐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并在出液口处设置出液阀;筒状吸收区上设置有尾气出口和尾气入口,尾气出口位于筒状吸收区的顶部,尾气入口位于液体回路管道与所述筒状吸收区连通一端的下方。本发明所提供的尾气处理装置通过水泵循环液体来不断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当氨水的浓度达到工艺需要时,又可以重新利用,实现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铀核芯工艺尾气中氨气的高效吸收和回收再利用。

    一种连续运行给料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0374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20815.9

    申请日:2012-08-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运行给料装置及方法,该连续运行给料装置包括主压力容器(1)、辅压力容器(2)、压力测量装置、压力控制系统、管路、进料阀(3)和出料阀(4),其中压力控制系统分别与主压力容器(1)、辅压力容器(2)连接,进料阀(3)与辅压力容器(2)连接,出料阀(4)与主压力容器(1)连接,主压力容器(1)位于辅压力容器(2)下方,它们之间通过管路和连接阀(8)进行连接。本装置可在临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大批量连续生产,整个设备占用空间小,操作简便,并且连续给料操作过程中不影响核芯的生产。

    胶液流量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76261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17224.7

    申请日:2011-05-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液流量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压缩机(1)、一个或多个顺次连接的气压缓冲装置(2)、压力罐(3)、电动阀(4)和质量流量计(5),以及与所述电动阀(4)和质量流量计(5)相连的程序控制器(6);其中,所述空气压缩机(1),用于产生压缩空气;所述气压缓冲装置(2),用于调节气体管路中的气压;所述压力罐(3),用于储存胶液;所述电动阀(4),用于调节胶液流量;所述质量流量计(5),用于测量在管路中通过的胶液流量;所述程序控制器(6),用于对电动阀(4)进行控制。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尺寸,提高成品率,同时本发明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制备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90814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810115142.7

    申请日:2008-06-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将人造石墨粉、天然石墨粉、碳化硼粉和酚醛树脂乙醇溶液混合,经过造粒、干燥、冷等静压、中温碳化和高温纯化后,制备得到4~10mm的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本发明提供的含碳化硼的石墨吸收球制备工艺,原料组成简单,性能指标达到高温气冷堆技术要求,易于大规模生产。

    一种制备UO2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27427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10165252.5

    申请日:2006-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UO2陶瓷燃料微球的方法,属于核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将有机单体与水混合,配制成预混液,再将一定固相含量的稳定浆料,通过振动成为小滴,分散到具有一定温度的油性介质中,也可将催化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加入到油性分散介质中。小滴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成球,液滴内部的聚合物单体聚合,从而固化成球。然后经过洗涤、干燥、焙烧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最终得到高成品率并符合设计要求的UO2陶瓷燃料微球。本方法由于料浆中含有的有机物量少,脱脂容易,微球干燥、焙烧时开裂的倾向减小,因而不需要硝酸溶解U3O8粉、煮胶等工序,工艺简单,过程产生废液量少。

    一种用真空干燥法制备干燥凝胶球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958516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13703.0

    申请日:2006-10-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真空干燥法制备干燥凝胶球的工艺,属于凝胶球制备技术领域。凝胶球经过陈化、洗涤后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对凝胶球进行干燥,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凝胶球破损率低、表里均匀、结构理想。当凝胶球在运动状态下干燥时,凝胶球受热均匀,球之间不会发生粘连。另外本发明选用真空旋转干燥机来实现干燥工艺,并将其用于制备工艺中的陈化和洗球步骤,保证凝胶球的陈化、洗球、干燥三个步骤在同一设备中进行,使设备更紧凑,操作更简便,生产效率提高,能满足规模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放射性物料的转移,对生产现场环境有益。

    一种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银制备导电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19933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610112780.4

    申请日:2006-09-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银制备导电胶的方法,属于化学镀银和微电子连接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将石墨粉在空气中600~650℃氧化,将分散剂、还原剂和稳定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构成还原液,加入石墨粉搅拌;取硝酸银加入去离子水中,加氨水和氢氧化钠,得到银胺溶液;将还原液加入银胺溶液到中完成石墨粉表面的化学镀银;过滤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银包石墨粉。本发明提供的银包石墨粉制备工艺、原料组成简单,符合环保需要,易于大规模生产;获得的银包石墨粉电阻率小于8×10-4Ωcm;利用该银包石墨粉作为导电填料,可以取代纯银粉作为导电填料制备导电胶,镀银石墨粉导电胶重量的10~40%,具有成本低廉、导电能力高的优点,其电阻率小于3×10-3Ωc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