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53103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670196.8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碳化硅材料技术领域。为解决浸渗法制得的铝碳化硅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铝碳化硅材料制备方法、铝碳化硅材料、电子封装及模具。其中,铝碳化硅材料制备方法的一种方案包括制备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至少包含有Al熔体与固态的SiC材料;通过底部具有固液分离通道的容器容置固液混合物,并对固液混合物施加振动,Al熔体朝底部流动且部分Al熔体从固液分离通道中渗走,SiC材料基于振动与Al熔体的流动加速沉降;对剩余的固液混合物进行固化。本方案的制备方法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铝碳化硅材料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弯曲变形,延长铝碳化硅材料的使用寿命,同时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492777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510294326.4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配制质量浓度为2~5%的蚕丝蛋白水溶液,加入乳化剂制得溶液一;将油溶性的有机相变材料熔融后加入所述溶液一中,在所述相变材料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下乳化30~120min制得乳液二;向所述乳液二中加入构象转变诱导剂使蚕丝蛋白沉积在相变材料的表面,制得溶液三;将所述溶液三置于‑20~‑10℃下冷冻24~36h,然后依次解冻、过滤和干燥,即得所述相变储能微胶囊。所述应用是将上述方法制得的产品作为皮肤创面敷料或组织再生工程材料。本制备方法无需交联化处理,工艺简单有效,易于规模化实施,且产物中不会有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残留。
-
公开(公告)号:CN107159712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188862.5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1/40 , B21B2201/06 , C22F1/06
Abstract: 一种镁合金箔材制备方法,先将镁合金铸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573~823K温度下保温12~24小时,对锭坯进行均匀化处理。将均匀化后的铸锭进行热轧开坯,轧制温度为653~773K,总变形量达到70~90%。然后再进行连续热轧,热轧温度为653~773K,每道次轧制变形量为20~50%,轧制结束后进行573K退火热处理。通过电塑性连续轧制,轧制时每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0~20%,每轧制4道次后进行一次快速电塑性退火处理,电退火时间为2分钟,电塑性轧制后的箔材厚度为0.1mm,最后对板材矫平及精整。电塑性退火后镁合金箔材晶粒细小均匀,取向呈随机化分布,力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7099762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188386.7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一种稀土镁合金的热变形强化方法,其步骤是:将金属模重力铸造的锭坯在525℃温度下均匀化处理10~24h,然后用水冷却,并去外皮;将去皮后的锭坯在400~500℃的温度下预热0.5~2h,进行热挤压,挤压比为5~30:1,挤压速度为0.1~10m/min,挤压模具和挤压筒温度保持在380~420℃;热挤压后的棒材进行二次静液挤压,棒料的预热温度为200~250℃,挤压温度为200℃,挤压比为4~10:1,挤压速度为1~6m/min,冷却方式为水冷;静液挤压后的镁合金棒材在450~560℃保温10~24h后进行水淬固溶处理,然后在180~250℃温度下保温10~48h进行时效热处理。本发明方法简单、易于控制,可生产难变形金属材料,可实现连续化大规模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能大幅度提高稀土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8639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538265.1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08L67/04 , C08L67/02 , C08L71/02 , C08K13/06 , C08K9/06 , C08K9/04 , C08K3/36 , C08K5/12 , B29C47/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喷非织造布用的含SiO2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化学改性法将SiO2粉体原料的表面修饰成亲油性,获得改性SiO2;在机械搅拌的条件下,将0.1~10重量份改性SiO2、100重量份可生物降解树脂以及增塑剂1-10重量份按比例预混合;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得复合材料;其通过SiO2的驻极体功能增强熔喷非织造布的驻极效果,并以无机增韧的方式改善熔喷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相较于传统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在生物降解的优势基础上,还能大幅提高驻极后过滤效率,降低过滤阻力,并且对于纵横向强力和伸长率都有所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195322B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10442263.8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21D11/00
Abstract: 一种电致塑性与超声滚压耦合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在支撑装置上装夹金属工件;2).施加脉冲电流到所述金属工件的加工区,借助脉冲电流的电致塑性效应、趋肤效应和热效应使所述加工区表层的塑性变形抗力适当减小;同时,由支撑装置带动所述金属工件旋转,通过沿所述金属工件轴向移动的超声滚压装置对所述加工区的表层进行超声冲击滚压,使所述加工区表层产生剧烈塑性变形,导致位错密度增大晶粒细化形成强化层。本方法以电致塑性、超声冲击及滚压作用相结合实现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处理,与单纯的超声滚压加工相比,本方法可使强化层作用厚度进一步加深,工件最表面硬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本身硬度很高或加工硬化严重的一些难加工金属材料来说,用本方法对其表面强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强化层质量,大大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965596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165637.6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92 , B29C47/827 , B29C2947/9259 , B29C2947/92704 , B29C2947/92895
Abstract: 一种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及应用,该复合材料由65~80wt%重均分子量为10~18万、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2~2.0的聚乳酸;7~9wt%脂肪族聚酯;3~8wt%增塑剂;和10~20wt%经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无机填料;经过真空干燥、混合和造粒工序制得;无机填料为碳酸钙、滑石粉和硅灰石中的一种或两种,平均粒径为2~20微米;表面处理前无机填料与偶联剂的重量比为100:1.5~5。该应用是以上述复合材料为原料,通过吸塑成型工艺制作一次性餐具或包装材料或薄膜。本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与聚乳酸相比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其聚酯改性剂的添加量小,无机填料的添加量高,大幅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5219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305491.6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22F3/00
Abstract: 一种提高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导入脉冲电流至记忆合金件加热记忆合金,使得该记忆合金件最终稳定在一平衡温度,在该平衡温度下保持2~150min进行时效处理。所述记忆合金件可通过两个连接夹接入高能脉冲电流,并且由弹簧通过该两个连接夹给所述记忆合金样件施加一定拉伸力,使得记忆合金保持平直。与热处理炉加热和直流电直接加热时效处理相比较,本方法可使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的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记忆合金的超弹性达到最优,经过应变为8%的拉伸变形后最小残余应变只有0.11%。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98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06107.5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21D10/00
Abstract: 一种用超声和电脉冲耦合提高焊缝区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金属件的焊缝和焊接热影响区域作为超声冲击的工作区域,导入脉冲电流至金属件的焊缝表面和焊接热影响区表面进行电致塑性处理,同时超声冲击设备通过其高硬度冲击压头对该工作区域的表面依次进行超声冲击处理。其中,超声冲击静压力为30N—200N,所述脉冲电流的方向与所述金属件的焊缝之间夹角为50-90度。其将超声和电脉冲复合作用于焊缝表面,快速地改善焊缝区的微观组织结构,细化表层晶粒并得到强度和塑性的良好匹配,使材料表面达到强韧化效果,同时优化该区域的残余应力状态,使焊缝结构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蚀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97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06094.1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21D10/00
Abstract: 本发明电脉冲和超声耦合对金属表面进行晶粒细化的工艺,包括步骤:通过两支电极导入脉冲电流至金属件的待处理表面进行电致塑性处理,同时选择该待处理表面内脉冲电流作用的中央区域作为超声冲击区域,利用超声冲击设备的高硬度冲击压头对该超声冲击区域的表面依次进行超声冲击处理。本工艺将电脉冲与超声冲击耦合共同作用于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可以动态对金属表面进行适当软化和组织修复,克服了单纯超声冲击处理带来的严重表面加工硬化和宏观表面缺陷问题,使金属构件表面力学性能得到优化,使用安全性得到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