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弹体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1146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15326.X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空航天导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弹体,其包括:弹体本体;端头,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弹体本体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呈内壁为光面的通孔结构;连接组件,其设于所述端头与所述弹体本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连接杆,并配置为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弹体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于所述连接端另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杆,并与所述连接端抵紧。保障端头与弹体本体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使得本方案可用于大尺寸大质量钨渗铜材料的端头连接过程中,弥补在该领域的相关空白。

    一种双螺母套筒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5219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51226.0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螺母套筒,其包括:内套管,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螺母的第一套接部;外套管,其套接于所述内套管的外部,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内螺母的第二套接部;以及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进行锁紧与解锁。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螺母套筒,使内螺母由第二套接部套接,而外螺母由第一套接部套接,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满足内、外螺母尺寸不同的双螺母结构,通过锁紧机构调节内套管与外套管的锁紧与解锁状态,能在不更换工具的情况下分别对内、外螺母进行操作,因此,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对内、外两种螺母进行操作,提高了双螺母拧紧拧松的效率。

    一种蓄能式弹射密封防护装置以及飞行器发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3639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14185.1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弹射密封防护装置以及飞行器发射方法,涉及航天技术领域,其包括:发射筒,其套设在飞行器外,在发射筒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槽;防护盖,其可拆卸连接于发射筒的一侧;锁紧组件,其数量有若干个,中心对称安装于防护盖内壁,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钢珠和锁定解锁装置,当锁定解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钢珠部分嵌入限位槽,当锁定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钢珠脱出限位槽;弹性蓄能组件,其设置在防护盖和飞行器之间;所述限位槽和锁紧组件的数量相同。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小型飞行器筒式发射时密封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大、碎片干扰严重的问题。

    一种分离体保护装置、子母分离结构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566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1164815.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一种分离体保护装置、子母分离结构及分离方法,涉及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分离体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连杆装置、解锁轨道和解锁组件。子母分离结构包括载体、分离体保护装置和分离体。分离体保护装置和分离体均设置于载体内,且分离体包裹于分离体保护装置内。分离体保护装置能够在分离体尚处于轨道上的时间段内对分离体进行保护,使其在分离过程中,避免分离体遭到破坏,保证分离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在分离体的分离即将结束时,与分离体自动脱离,避免给分离体增添额外载荷以及可能影响分离体任务的情况,提高分离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种双螺母套筒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521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051226.0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螺母套筒,其包括:内套管,其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螺母的第一套接部;外套管,其套接于所述内套管的外部,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内螺母的第二套接部;以及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进行锁紧与解锁。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双螺母套筒,使内螺母由第二套接部套接,而外螺母由第一套接部套接,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满足内、外螺母尺寸不同的双螺母结构,通过锁紧机构调节内套管与外套管的锁紧与解锁状态,能在不更换工具的情况下分别对内、外螺母进行操作,因此,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筒对内、外两种螺母进行操作,提高了双螺母拧紧拧松的效率。

    一种主动冷却进气道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8295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1095155.4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冷却进气道安装结构,其包括:机身,其包括机身本体和机身后部;进气道,其位于所述机身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气道的后端与所述机身后部固定,所述进气道的侧边具有侧边法兰,所述侧边法兰上设有凸台,且所述凸台沿所述进气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机身本体与所述侧边法兰接触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凸台可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侧边法兰与所述机身本体贴合,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凸台的宽度,因此,当进气道在高温下时,进气道受热可以沿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变形移动,进气道安装于机身时可以适应热变形匹配,凸台与第一凹槽紧密贴合后可以形成迷宫密封结构,保证进气道安装于机身的热密封可靠性。

    一种蓄能式弹射密封防护装置以及飞行器发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363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014185.1

    申请日:2021-0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弹射密封防护装置以及飞行器发射方法,涉及航天技术领域,其包括:发射筒,其套设在飞行器外,在发射筒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槽;防护盖,其可拆卸连接于发射筒的一侧;锁紧组件,其数量有若干个,中心对称安装于防护盖内壁,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钢珠和锁定解锁装置,当锁定解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钢珠部分嵌入限位槽,当锁定解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钢珠脱出限位槽;弹性蓄能组件,其设置在防护盖和飞行器之间;所述限位槽和锁紧组件的数量相同。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小型飞行器筒式发射时密封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大、碎片干扰严重的问题。

    一种分离体保护装置、子母分离结构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5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64815.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一种分离体保护装置、子母分离结构及分离方法,涉及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分离体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连杆装置、解锁轨道和解锁组件。子母分离结构包括载体、分离体保护装置和分离体。分离体保护装置和分离体均设置于载体内,且分离体包裹于分离体保护装置内。分离体保护装置能够在分离体尚处于轨道上的时间段内对分离体进行保护,使其在分离过程中,避免分离体遭到破坏,保证分离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在分离体的分离即将结束时,与分离体自动脱离,避免给分离体增添额外载荷以及可能影响分离体任务的情况,提高分离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种主动冷却进气道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8295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95155.4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冷却进气道安装结构,其包括:机身,其包括机身本体和机身后部;进气道,其位于所述机身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气道的后端与所述机身后部固定,所述进气道的侧边具有侧边法兰,所述侧边法兰上设有凸台,且所述凸台沿所述进气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机身本体与所述侧边法兰接触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凸台可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侧边法兰与所述机身本体贴合,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凸台的宽度,因此,当进气道在高温下时,进气道受热可以沿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变形移动,进气道安装于机身时可以适应热变形匹配,凸台与第一凹槽紧密贴合后可以形成迷宫密封结构,保证进气道安装于机身的热密封可靠性。

    一种航空弹体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1146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1315326.X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航空航天导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弹体,其包括:弹体本体;端头,其具有用于连接所述弹体本体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呈内壁为光面的通孔结构;连接组件,其设于所述端头与所述弹体本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连接杆,并配置为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与所述弹体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于所述连接端另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杆,并与所述连接端抵紧。保障端头与弹体本体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使得本方案可用于大尺寸大质量钨渗铜材料的端头连接过程中,弥补在该领域的相关空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