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8622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610139822.3

    申请日:2006-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确保制造的容易性并通过降低谐振频率来实现小型化的电介质装置。第1孔(41)的一端在电介质基体(1)的第1面(21)开口,从第1面(21)朝向第2面(22)的方向,在内部具备第1内导体(61)。第2孔(51)的一端在第3面(23)开口,从上述第3面(23)朝向第4面(24)的方向,另一端与第1孔(41)连接,在内部具备第2内导体(81)。第2内导体(81)的一端在上述第3面(23)中与上述外导体膜(3)连接,另一端与第1内导体(61)连接。从第3面(23)朝向第4面(24)的方向看,第1孔(41)在和与第2孔(51)连接的连接部(91)相对的位置,具有凹部(95),在凹部(95)具备的第1内导体(61)隔着电介质基体(1),与具备在第4面(24)的外导体膜(3)面对面。

    电介质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37310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139822.3

    申请日:2006-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1/2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确保制造的容易性并通过降低谐振频率来实现小型化的电介质装置。第1孔(41)的一端在电介质基体(1)的第1面(21)开口,从第1面(21)朝向第2面(22)的方向,在内部具备第1内导体(61)。第2孔(51)的一端在第3面(23)开口,从上述第3面(23)朝向第4面(24)的方向,另一端与第1孔(41)连接,在内部具备第2内导体(81)。第2内导体(81)的一端在上述第3面(23)中与上述外导体膜(3)连接,另一端与第1内导体(61)连接。从第3面(23)朝向第4面(24)的方向看,第1孔(41)在和与第2孔(51)连接的连接部(91)相对的位置,具有凹部(95),在凹部(95)具备的第1内导体(61)隔着电介质基体(1),与具备在第4面(24)的外导体膜(3)面对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