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0924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694728.7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制作方法及气控型全向驱动器,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底部密封和支撑的底座、沿底座周向布设于底座上用于多腔气囊结构的充气内腔成型的隔板、沿底座周向布设于隔板外围用于多腔气囊结构侧壁面成型的外壁板以及处于外壁板上端用于封闭由外壁板围合形成的内腔的开口并向内腔中注入胶料的顶盖。本发明的多腔气囊结构的成型模具,多块隔板之间以及隔板与外壁板之间的空隙空间在灌胶成型后构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侧壁,多块隔板所占据的空间便形成多个独立气囊腔的内腔,从而构成沿周向具有多个独立气囊腔的气囊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82914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71660.3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陆基ADS-B接收站的自主温控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加热模块、散热模块及温度检测装置。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收站机箱内的温度来确定机箱内温度值,并比较所确定的机箱内温度值与设定控制温度范围;低于设定控制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器的控制模式为低温模式,开启加热模块;高于设定控制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为高温模式,开启散热模块;在设定控制温度范围内时,为常温模式,不开启加热模块和散热模块。本发明用少量部件实现自主温控,保证在野外的无人值守ADS-B接收站温度始终在正常范围;该自主温控系统有三种控制模式,在常温下仅采集温度,其余温控部件不启动,节省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48851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18414.4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F16L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液加注管路对接的接口装置及气液加注管路组件,包括位于服务卫星上用于实施在轨加注任务的主动端以及位于目标卫星上用于承接在轨加注任务的被动端,主动端与被动端之间设有用于通过弹性形变以消除对接位置偏差和对接角度偏差并通过定位固接以使加注接口处的密封圈受力均匀的自适应对接机构。本发明的用于气液加注管路对接的接口装置,通过在位于服务卫星上用于实施在轨加注任务的主动端与位于目标卫星上用于承接在轨加注任务的被动端之间设置自适应对接机构,自适应对接机构通过弹性形变以消除管路对接的位置和角度偏差使主动端的管路与被动端的对接位置准确,并采用定位固接的方式,使对接管路接口处的密封圈受力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8418610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71585.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H04B7/0408 , H04B7/06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载ADS-B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A、获取目标区域的航空器数量和航空器密度分布;B、产生初始子波束;C、计算星载ADS-B系统漏检概率;D、以最小星载ADS-B系统漏检概率为目标函数,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初始子波束获得优化子波束。由于在获取目标区域的航空器数量和航空器密度分布的基础上,通过估算系统漏检概率,并以最小系统漏检概率为目标函数,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各子波束,在低密度区域采用少量的大波束覆盖,而在高密度区域采用多个窄波束覆盖,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检测概率,降低系统漏检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8279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1273839.2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44 , G01N29/069 , G01N2291/015 , G01N2291/0289 , G06T7/0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成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成像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原始超声阵列数据;利用底面反射回波法计算超声纵波传播速度;利用波束形成技术处理原始超声阵列数据,得到原始超声图像;根据原始超声图像计算用于界定缺陷位置的动态窗函数;对原始超声阵列数据施加动态窗函数,获取预处理后的超声阵列数据,预处理后的超声阵列数据用于超分辨率成像。基于波束形成技术,通过对原始超声阵列数据施加动态窗函数,获取预处理后的超声阵列数据,可以有效提取包含缺陷信息的散射信号,通过超分辨率成像,从而直观反映待测件内部特征,增强成像质量,且本发明处理方法较于现有的区域图像叠加成像,其具有处理流程简化、成像速度快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3796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53189.3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航天器隐蔽机动轨迹规划方法,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构建用于描述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坐标系,建立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基于监视卫星集群的态势感知能力,构建航天器隐蔽机动过程对应的态势感知约束、控制能力约束、边界条件约束和性能指标;构建航天器隐蔽机动轨迹规划模型;利用贝塞尔曲线,将航天器的位置参数和控制参数分别转化为代数方程;选取贝塞尔曲线的阶数和配点数,构建并求解离散形式的航天器隐蔽机动轨迹规划模型,获取航天器在开始位置至终端位置之间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本发明能够确定使航天器避开监视卫星集群监视的隐蔽机动轨迹,且能够降低求解难度,减少计算量和计算耗时。
-
公开(公告)号:CN11973795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30113.9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伪谱运动伪装的航天器轨迹快速规划与闭环控制方法,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基于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航天器轨迹规划过程对应的控制能力约束、边界条件约束和性能指标,构建航天器轨迹规划模型;利用伪谱法对航天器轨迹规划模型进行处理,获取航天器在开始位置至终端位置之间的参考状态变量和参考控制变量;基于参考变量,利用运动伪装算法建立航天器轨迹快速规划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求解航天器轨迹快速规划模型,获取航天器在开始位置至终端位置之间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本发明能够降低航天器轨迹规划过程的计算量,实现航天器轨迹快速规划,并保证得到的航天器轨迹规划结果的最优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05905.3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字多波束合成芯片。数字多波束合成芯片包括接收多波束合成链路、发射多波束合成链路、菊花链SerDes高速接口和频率综合器;接收多波束合成链路用于实现接收多波束合成;发射多波束合成链路用于实现发射多波束合成,菊花链SerDes高速接口包括波束合成数据菊花链SerDes高速接口和控制数据菊花链SerDes高速接口;数字多波束合成芯片通过菊花链SerDes接口进行串行扩展连接实现规模化组阵;频率综合器提供数字多波束合成芯片之间的同步采样时钟。采用本数字多波束合成芯片能够为规模化数字相控阵多波束合成的工程化实现提供通用核心基础元器件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09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23080.9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N3/12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两阶段遗传算法的任务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构建的任务分配模型;包括任务和用户;每个任务被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在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内,采用遗传算法对当前迭代的子任务执行序列进行交叉和变异,得到优化子任务执行序列,并确保其中的子任务必须在与其存在依赖关系的前置子任务完成后再执行;为优化子任务执行序列中的子任务匹配用户,以此构建任务分配方案,采用启发式算法和评分函数得到中间任务分配方案;采用局部搜索算法探索中间任务分配方案的邻域解,再次根据评分函数从邻域解中选出当前迭代的优化任务分配方案。采用本方法能够为众包平台提供高效的任务分配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2479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311232775.7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扰动的航天器编队自触发姿态协同控制方法,建立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设计航天器的状态误差函数和状态测量误差函数,根据状态误差函数和状态测量误差函数设计自触发姿态协同控制律和自触发函数,根据自触发函数计算航天器编队中每个航天器对应的当前触发时刻,并将当前触发时刻每个航天器对应的状态发送至相邻航天器,根据每个航天器在对应的当前触发时刻的状态和已经接收到的相邻航天器在各自对应的当前触发时刻的状态更新自触发姿态协同控制律和自触发函数,计算出控制输入力矩和下一个触发时刻,由此实现航天器编队的自触发姿态协同控制。该方法能够避免连续通信和计算且显著提高协同控制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