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2021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69696.X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23/046 , G01N29/1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堆石体三轴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旋转式三轴仪、空气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声发射系统、CT装置和电脑控制系统。三轴容器底部设置有管道并穿出三轴仪外壳底座,出口经分支后分别连通到空气循环系统和液体循环系统,经循环后分别连通到三轴仪容器顶部。所述压力室设置有压力管并由压力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载杆、压力控制系统、CT装置、声发射系统均连接到电脑控制系统。该试验装置通过CT装置与声发射装置的耦合,可实现自动化对堆石体颗粒进行扫描,利于对经干湿循环后的堆石体颗粒三轴受力状态下的位置的变化及破碎情况进行研究,利于监测干湿循环过程中堆石颗粒材料与水的离子交换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957729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92409.1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消能的流道,包括设置有流道面的流道体,流道体相对高程高的一端作为流道入口,流道体相对高程低的一端作为流道出口,以流道入口为起点,以流道出口为终点,流道面在流道体纵向截面上的投影依次分为缓坡段、陡槽段和圆弧段,陡槽段由至少2级结构相同的台阶自上而下相接构成。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泄洪水流进入流道面以后,经过较长缓坡段降低沿程流速,再通过陡槽段使水流集中加速,陡槽上的各种台阶对水流产生阻力并充分充气,使下泄水流在台阶之间形成水平轴旋滚,加剧紊动,增加水流掺气,消耗了水流中的能量,提升了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达到在流速骤增的过程中同步消耗部分能量,降低流道流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13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510468787.9
申请日:2015-08-04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流数值计算中的内部逸出面处理方法,其能够自动判别从内部逸出面流出的渗流与需要补给的逸出面下游侧或下部的节点的补给关系,从而实现渗流的连续,提高渗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包括步骤:(1)根据内部逸出面边坡的形态判断其流动形态:如果边坡是顺向坡或竖向坡,则流动形态为顺坡流;如果边坡是反向坡,则流动形态为竖向滴漏;(2)依据流动形态确定补给关系:如果是顺坡流,则将内部逸出面流量补给坡下部浸润面下节点;如果是竖向滴漏,则将内部逸出面流量补给内部逸出面的对边节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350541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577695.4
申请日:2015-09-11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陡直立倾倒变形边坡开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边坡开挖至坡脚直立段;采用水平分区段和垂直分层的方式进行开挖隧洞;预设隧洞之间的岩台;加固;对边坡直立段隧洞进行开挖。本发明在坡脚直立段的隧洞之间尽可能地预留大岩台以形成支挡结构;边坡不出现不良变形特征,并且要求在坡脚位置开挖多条大直径隧洞过程中,边坡保持整体稳定,通过分层、分区段开挖方式、保留坡脚直立段岩台、预留岩塞等方案确保倾倒变形边坡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满足施工期要求和运行期永久稳定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00582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61844.3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优步长与模型动态选择的特高拱坝响应预测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确定数据中的错误值与缺失值;使用最优化步长和插值法预测数据,根据绝对误差选择最优插值模型,即最优参数包括:步长和插值方法,使用最优步长的样本数据和最优的插值方法,对待预测的反应特高拱坝工作性态的应力值进行预测;使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数据,将原始数据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选定输入层的节点个数和迭代次数,用训练样本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用训练好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测试样本;对实验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用于对此次最优化步长和插值方法的应力预测模型和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应力预测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应力安全阈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91039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391329.X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坝渗透破坏离心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土石坝模型,其上游边壁处设有上游水头控制箱,下游处依次设有趾墙模型和下游水头控制堰;下游水头控制堰底部固定孔压传感器;前述装置整体固定于土石坝模型箱内,土石坝模型箱通过底部的支撑结构固定于封闭模型箱内,封闭模型箱上方通过顶盖封闭;顶盖一侧固定水泵,水泵上连接上循环水管和下循环水管,分别通入封闭模型箱底端和上游水头控制箱内;顶盖下方固定拍摄装置,拍摄装置的拍摄范围覆盖土石坝模型;封闭模型箱置于离心机吊篮平台内,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用于各类土石坝、大坝心墙、堤防、尾矿库等的渗透破坏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2059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89302.8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影像滑坡制图方法及相关装置,本发明采用的识别模型在训练时,构建输入视角一致性损失函数、特征视角一致性损失函数和模型视角一致性损失函数,强制将输入、特征、模型扰动滑坡制图结果与生成的弱数据增强扰动伪标签对齐,实现了多视角扰动的统一,拓宽了扰动空间,从而解决了滑坡制图存在一致性学习视角受限的问题,并有效降低滑坡制图的成本,为满足快速、低成本的抢险救灾和地质灾害调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677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710815084.8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通过岩石三轴试验分析微生物加固效果的方法,属于岩石力学实验室岩石强度试验制样与设备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岩石三轴试验破坏岩样用石英砂填充裂隙后用橡皮筋包扎起来;用玻璃胶在断口侧面密封并固定起来;定制自动溢流定水头装置;在试样的上、下端安装两端开口的容器,并在接口部位进行密封;从下端容器注入微生物及营养液直至上端容器没有液体流出;拆除上下两端的容器,并将断口上的玻璃胶切除,形成一个加固后的岩样。该发明充分实现废物利用,并且微生物加固试验完成后,可直接进行三轴岩石力学试验,可与未破坏前的岩石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合理评估微生物加固破碎岩体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59414.X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映射的土石坝变形预测方法及其装置,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土石坝变形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历史时刻下,土石坝外部多个第一基准点的第一变形数据和土石坝内部多个第二基准点的第二变形数据;获取第一基准点和第二基准点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关系构建候选神经网络,并基于第一变形数据和第二变形数据对候选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训练后的目标神经网络;获取多个第一基准点当前时刻下的候选变形数据,并将候选变形数据输入目标神经网络,以获取多个第二基准点当前时刻下的目标变形数据。本公开采用土石坝外部变形数据映射内部变形数据,可以辅助解决土石坝内部变形监测传感器失效引起无法掌握内部变形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294615.5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信号线连接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第一导棒和第二导棒,活动板在固定板的第一滑孔内沿水平方向滑动,第一导棒与活动板之间滑动连接,第一导棒与活动板之间连接第一拉簧,第一导棒设有第一外接端,第一导棒与第一外接端之间导电连接;第二导棒与活动板之间滑动连接,第二导棒与活动板之间连接第二拉簧,第二导棒设有第二外接端,第二导棒与第二外接端之间导电连接。利用本发明的信号线连接装置,在不拆监测设备原有信号线的情况下,可快速对监测设备现场维护用的自带信号线进行连接,不仅极大节约现场维护时间,而且彻底消除原方式因恢复接线不牢造成监测系统无法采集数据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