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0071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703298.7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热式热机性能测试装置。该回热式热机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压缩电机、膨胀电机、耗散机构和锁相电源;耗散机构连接在气缸缸体上靠近膨胀电机活塞面的位置,以耗散膨胀电机活塞面输出的声功,由于耗散机构消耗的声功大于膨胀电机吸收的声功,电功被输入膨胀电机,膨胀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膨胀电机和压缩电机都需要消耗电功,且膨胀电机和压缩电机均与锁相电源连接,所以可以通过锁相电源调节二者输入电流的相位关系,从而使压缩活塞和膨胀活塞的运动达到特定的相位关系,实现回热式热机内部所需的声场。
-
公开(公告)号:CN10687773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18196.0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弹性膜片的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系统,所述热声驱动摩擦纳米发电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以及若干个分别通过连接管道(2)与热声发动机连通的膜盒(3);所述膜盒(3)的内腔体内安装一将膜盒分为相互隔离的上下两个腔室的弹性膜片,在下腔室中设置摩擦纳米发电机(5)。本发明利用热声发动机将外部热能转化为声能,再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将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结构简单、寿命长等优点。相比现有的摩擦纳米发电方式,本发明可实现持续、稳定和高功率的热电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913537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358609.0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F25B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J1/001 , F25B9/145 , F25B2309/1407 , F25B2309/1425 , F25B2309/1426 , F25J1/0015 , F25J1/0022 , F25J1/0225 , F25J2270/91
Abstract: 一种环路多级热声发动机驱动的气体多级液化装置:由谐振管首尾相连构成环路的N级热声发动机单元及旁路,各旁路连接M级由小到大脉管制冷机单元,N=3~6,M=4~10;工作时,发动机加热器被加热至高温,回热器形成温度梯度,系统产生往复振荡压力在回热器中进行热声转换,冷头热量泵至主冷却器输出冷头保持低温;1~M‑1级制冷机的冷头温度等量减小至气体液化温度,第M级的冷头维持在液化温度;待液化气体由冷头温度从高至低顺序通过所有冷头完成液化,实现气体从常温到液化温度的液化流程,旁路的多级脉管制冷机可梯级降低气体温度有效减少传热损失;脉管制冷机由小到大排列有利声功合理分配;各发动机单元结构尺寸相同有利批量生产,可降低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5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56533.4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F03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热声发动机驱动热声热泵的系统。本发明的系统通过谐振子将热声发动机与热声热泵耦合连接,先通过热声发动机对来自压缩机的声波能量补充热能,从而逐级放大声波能量,然后通过热声热泵将放大后的声波能量逐级降低、以将声波能量分别转换为热能和电能,使得该系统既能有效利用低品位热量,实现高效的制冷或供热功能,还能利用发电机与谐振子协同工作,将转化的电能通过发电机对压缩机电能进行补充,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小系统能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484857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218084.0
申请日:2015-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机领域,公开了一种热驱动斯特林制冷机,包括发动机、制冷机、排出器和谐振子,所述发动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热端换热器、第一回热器和第一室温换热器,所述制冷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室温换热器、第二回热器和冷端换热器,所述发动机中设有第一热缓冲腔室,所述制冷机中设有第二热缓冲腔室,第一热缓冲腔室的上端与所述热端换热器相连,其下端与第一室温换热器相连;第二热缓冲腔室的下端与所述冷端换热器相连,其上端与第二室温换热器相连;所述发动机和制冷机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共用的空腔,所述排出器和谐振子均对置设于所述空腔中。本发明的排出器工作在室温端,降低了排出器的设计和加工难度,减小了系统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53311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236633.8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44/10 , F02G1/043 , F02G2243/54 , H02K4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单级回路行波热声发动机驱动的液态金属磁流体发电系统,所述液态金属磁流体发电系统包括:单级回路行波热声发动机(1),所述单级回路行波热声发动机(1)的谐振管(16)和容腔(17)之间设置一段呈U形的电绝缘管道,在电绝缘管道中充满液态金属工质并设置液态金属磁流体发电机(2)。相比于现有热声驱动磁流体发电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由单级回路行波热声发动机驱动的液态金属磁流体发电系统中热声发动机的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起振、运行温度较低,更适合中低温温区热源的利用,同时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得到很好地改善,能更好地满足电力传输和用电设备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40178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54961.5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F02G1/0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1/043 , F02G224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并联型的行波热声发动机系统,包括若干个热声发动机单元(14)通过谐振管(12)首尾串联成环路;所述热声发动机单元(14)包括依次相通的主室温换热器(1)、若干级并联结构、次室温换热器(11);各级并联结构均包括依次相连的回热器、热端换热器和热缓冲管;所述若干级并联结构中的各热端换热器的工作温度沿同一方向递减,以形成梯级工作温度,从而实现变温热源的梯级利用。该系统的单个热声发动机单元内通过并联结构实现变温热源的梯级利用,系统结构紧凑,能源利用效率高;同时,多单元的多级结构能满足不同功率需求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504314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358608.6
申请日:2015-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一种采用液态蓄冷工质的液化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包括压缩机、蓄冷、储热、液化和透平发电系统;储能时,可再生能源驱动多级压缩机系统,使压缩空气增压与常温蓄冷液态工质换热,储存在液态工质中冷量降至液化温度,再通过节流液化;释能时,将液态空气增压与高温蓄冷液态工质换热,工质回收冷能给液化过程,空气升温被气化;常温高压空气输入多级透平膨胀机做功,驱动发电机输出电能;储热系统降低下一级压缩机耗功,存储热量在膨胀前逐级加热提高进气温度;低凝固点高低沸点蓄冷工质回收液态空气冷能,液态工质比热容大实现大温跨换热,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实现储能发电一体化,可实现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以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124335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152665.X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7/04
Abstract: 一种直线压缩机驱动的热磁发电系统包括:直线压缩机、热源供应系统及热磁发电机;热源供应系统为热磁发电机提供热量;热磁发电机利用流体交变流动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热磁发电机包括两个室温换热器及位于其间的高温换热器;装于室温与高温换热器间的软磁体;相对放置的两组弓型导磁体;每组弓型导磁体一端夹装永磁体;另一端夹装软磁体;导磁体上套有线圈;每一软磁体、永磁体和一组弓型导磁体构成磁回路;工作时,直线压缩机驱动流体在室温与高温换热器间来回运动,软磁体周期性被加热和冷却,其温度在居里点附近变化,磁导率周期性变化,磁回路磁阻和磁通量变化,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产生电能;本发明无噪音、应用温区宽、发电量灵活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0622552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84734.8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661 , F28F1/30 , F28F21/082 , F28F21/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变流动换热器,其包括外壳体及翅片组,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翅片组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均设有一个凹陷区,两个凹陷区构成一个用于安装翅片组的腔体,且腔体的形状与翅片组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均设有至少一条通道,翅片组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翅片,每个翅片上对应于通道均设有与其连通的流道孔,通道与流道孔间及相邻两个翅片上相对应的流道孔间均设有垫圈;外壳体的两侧对应于腔体均设有垂直于通道的圆管。本申请中的换热器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且使使流动变得更加均匀,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