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55835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636829.6
申请日:2013-1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线圈导线和线圈体。线圈导线形成缠绕在旋转电机的定子的齿上的线圈体,并且包括单元导线组件和覆盖构件。该单元导线组件具有涂覆有绝缘材料并约束在一起的多个单元导线。该覆盖构件是在单元导线组件周围覆盖的导电构件,并且覆盖构件被设置有传导侧表面和狭缝。传导侧表面是在线圈导线被缠绕在齿上时用来链接来自齿的磁通量的表面。狭缝被沿着线圈导线的纵向方向设置在传导侧表面上,并且狭缝在线圈体的线圈端部中从线圈体的内周侧延伸到外周侧或相反。
-
公开(公告)号:CN10572088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510957205.3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P2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1/0035 , H02P21/00 , H02P21/0096 , H02P21/22 , H02P21/50 , H02P27/06 , Y02T10/7258
Abstract: 马达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控制具备马达和对所述马达输出电力的变换器的马达系统。马达控制装置具备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指令值来设定q轴电流值,进行控制d轴电流值以使合计铜损(Pc)、铁损(Pi)和变换器损失(Pinv)得到的系统损失(Ps)比合计所述铜损(Pc)和铁损(Pi)得到的马达损失(Pm)成为最小时的系统损失(Ps)低的系统损失降低控制,所述铜损(Pc)、所述铁损(Pi)和所述变换器损失(Pinv)伴随q轴d轴平面上的电流矢量的电流相位(β)的变动而变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748768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280038582.1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服部宏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6/00 , B60L2220/50 , B60L2270/145 , H02K5/24 , Y02T10/641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0);和安装在壳体(10)中的多个电动发电机(20、30),每一个电动发电机(20、30)包括电动发电机(20、30)的定子(21、31)在此处被固定到壳体(10)的多个紧固部分(23、33),并且用于电动发电机(20、30)中的一个的紧固部分(23、33)的数目与用于其余的电动发电机(20、30)中的至少一个的紧固部分(23、33)的数目互质。
-
-
公开(公告)号:CN10345989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180070007.5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服部宏之
IPC: F16H57/02 , F16H57/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1/00 , B60K6/405 , B60K2006/266 , F16H2057/02034 , H02K1/185 , H02K5/04 , H02K7/108 , H02K7/116 , H02K16/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壳体的接合面的变形的动力分配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作为混合动力车辆用的传动装置而使用,其中该混合动力车辆内置有作为两个旋转电机的第一旋转电机(100)及第二旋转电机(200)。作为电动机/发电机的第一旋转电机(100)及第二旋转电机(200)收纳于独立的第一壳体(160)及第二壳体(260),并相互连接而构成混合动力车辆用传动装置。第一定子(130)及第二定子(230)在第一接合面(169)及第二接合面(269)的相反侧与第一壳体(160)及第二壳体(260)连接固定。
-
-
公开(公告)号:CN101167230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580049598.2
申请日:2005-11-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2K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该转子(300)设有转子铁心(310)、插入转子铁心(310)内的磁体(320)以及设置在转子铁心(310)和磁体(320)之间的间隙(330)内的填充部。在磁体(320)的宽度方向(箭头DR4的方向)的中央部(部分A),在转子铁心(310)与磁体(320)的径向外侧面(3200)之间的间隙(330)具有均一的宽度。在磁体(320)的宽度方向(箭头DR4的方向)的端部(部分B)的间隙(330)的宽度大于在部分A的间隙(330)的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581026C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610127411.2
申请日:2006-09-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服部宏之
IPC: H02K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体式旋转电机。转子芯(10)设置有独立于开口(20)的、在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缝隙(SLTA、SLTB)。第一缝隙(SLTA)布置在转子芯(10)的磁极的中心处,以能够吸收在垂直于永磁体(30)的主表面的方向上作用在每个开口(20)的内周表面上的应力(F3)。第二缝隙(SLTB)布置在转子芯(10)的磁极之间,以能够吸收平行于永磁体(30)的主表面的应力(F2、F3)。于是,防止转子芯(10)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变形。此外,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缝隙(SLTA、SLTB)每个形成为不干扰由定子产生的进入转子芯(10)内的磁通量的磁路的形态,而确保了电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26697A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680046241.3
申请日:2006-1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服部宏之
Abstract: 电动机(100)包括每极每相两槽分布绕组电动机,其中定子芯(52)具有气隙,在同相间齿(1、3、5)的末端与转子芯(41)的外周面之间的气隙具有恒定的宽度dg1,在异相间齿(2、4、6)的末端与转子芯(41)的外周面之间的气隙具有圆周方向非均一宽度和最大宽度值dg2(>dg1)。在异相间齿(2)中形成磁阻高于同相间齿(1)的磁回路。气隙宽度的差被设置成已经通过磁阻的增大而降低的异相间齿(2)的磁通数几乎等于同相间齿的磁通数,其允许沿着相反方向施加到两者的电磁振动力彼此平衡和抵消,由此限制定子芯(52)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937358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610127411.2
申请日:2006-09-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服部宏之
IPC: H02K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体式旋转电机。转子芯(10)设置有独立于开口(20)的、在转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缝隙(SLTA、SLTB)。第一缝隙(SLTA)布置在转子芯(10)的磁极的中心处,以能够吸收在垂直于永磁体(30)的主表面的方向上作用在每个开口(20)的内周表面上的应力(F3)。第二缝隙(SLTB)布置在转子芯(10)的磁极之间,以能够吸收平行于永磁体(30)的主表面的应力(F2、F3)。于是,防止转子芯(10)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变形。此外,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缝隙(SLTA、SLTB)每个形成为不干扰由定子产生的进入转子芯(10)内的磁通量的磁路的形态,而确保了电机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