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55186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077783.7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与工艺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苍白杆菌胞外多糖及其在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得产胞外多糖的中间苍白杆菌;步骤(2):获得中间苍白杆菌胞外多糖;步骤(3):中间苍白杆菌胞外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步骤(4):中间苍白杆菌胞外多糖对金属离子的解吸附。
-
公开(公告)号:CN106552088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0039382.2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804 , A61P3/10 , A61P1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丹参总酚酸类10~20份、总丹参酮类20~30份、桑叶总生物碱15~25份、桑叶总黄酮类10~20份、地黄叶总苷20~30份制成。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水提醇沉、乙醇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大孔树脂纯化、浓缩、干燥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药组合物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液循环等综合调节效应,有效部位组合间可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显著的保护肾损伤和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31936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026412.6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C07J7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中、高压制备液相法制备丹参酮IIA和二氢丹参酮I的方法,其过程包括:(1)将水提取后的丹参药渣干燥,粉碎,用乙醇提取浓缩后得到丹参醇提物浸膏;(2)将浸膏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部位、浓缩;(3)采用中压制备液相得到总丹参酮粗提物;(4)采用UPLC分析,然后合并丹参酮IIA和二氢丹参酮I部位(5)经高压制备液相分离得到丹参酮IIA和二氢丹参酮I单体化合物。本发明为首次采用中、高压制备液相联用技术,可高效快速地从丹参药渣中制备分离纯化高纯度的丹参酮IIA和二氢丹参酮I化合物,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49861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600493.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1/365 , A61P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藁本内酯在制备防治骨质疏松症药品中的应用。藁本内酯可以显著改善泼尼松龙所致的斑马鱼骨质疏松并且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同时,提高氧化应激状态下成骨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对成骨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藁本内酯可通过提高骨形成能力,最终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321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363071.2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糖基转移活性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非水相中生物合成红景天苷的应用,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FJ18,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272。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以廉价的糖基供体在非水相中高效催化酪醇制备红景天苷,解决了红景天苷稀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83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23237.5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式(1)所述的木犀草素‑7‑O‑琥珀酰葡萄糖苷(7‑SGL)和芹菜素‑7‑O‑琥珀酰葡萄糖苷(7‑SGA)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及其在制备脑神经保护药物方面的应用,特别涉及两种7位琥珀酰黄酮苷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神经保护药物方面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木犀草素‑7‑O‑琥珀酰葡萄糖苷(7‑SGL)和芹菜素‑7‑O‑琥珀酰葡萄糖苷(7‑SGA)作为新型的黄酮糖苷衍生物(区别于已报道的异黄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高、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尤其是在治疗脑神经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神经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3877513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130069.6
申请日:2014-04-01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9066 , A61P3/06 , A61P9/10 , A61P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复方组合物,该组合物由银杏叶提取物0.5~2份,荷叶45~180份,杜仲叶3~12份,马齿苋3~12份,绞股蓝45~180份,山楂50~200份,姜黄45~180份,酸枣仁15~60份制成。本发明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辨证施治,结合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和发病症状,筛选组方,整个组合物配比科学合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具有很好的降血脂的功效,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血管疾病,并且组合物中各药味为药食同源的原料,疗效好,毒副作用低,临床用药更加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920096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09119.3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IPC: A61K36/537 , A61P7/02 , A61P9/10 , A61P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的组合物,丹参和红花的重量比为5:1~5:2。本发明对大量古今方剂和中医应用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在丹参和红花药对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丹参与红花中的活性成分按照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分类,运用HPLC‑PDA技术,通过建立化学物质库,并引入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将色谱图上分离的色谱峰按照特征紫外吸收谱进行成分结构分类鉴定。本发明通过对称配比设计,研究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重量配比下,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筛选出最佳重量配比的丹参和红花的重量比药对。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优选得到的丹参和红花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05901476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72890.0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理与酶促联合方法解除白果毒性的方法,本发明在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在最佳的温度与保湿条件下利用白果自身含有的有毒成分降解酶实现生物转化,高效去除白果含有的有毒成分4~O~甲基吡哆醇及氰苷类成分,随后进行的高温处理使白果中致敏蛋白变性失活,且使氰苷成分降解产物挥发除去,并除去有毒成分银杏酸,然后根据银杏酸在白果中的分布,将白果的水分减少至一定程度,然后通过手工或机械方法去除含银杏酸最高的胚芽部位。本发明整个工艺设计合理,脱毒效率高,环保安全,无溶剂残留,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克服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83257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56971.1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A61K8/92 , A61K36/185 , A61Q19/02 , A61Q19/08 , A61P29/00 , A61P39/06 , A23K20/163 , A23L33/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8/922 , A23V2002/00 , A61K36/185 , A61Q19/02 , A61Q19/08 , A23V2250/2116 , A23V220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黄蜀葵花制药过程副产物中提取得到的花蜡、蜜糖、黄酮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是以黄蜀葵花制剂生产过程中经热乙醇提取所得提取液冷却后析出的沉淀及悬浮物为原料,经低极性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回收溶剂后经皂化制备花蜡,剩余残渣经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分别制得蜜糖及黄酮部位,分别用于制备功能性化妆品基质、保健皂基、畜禽保健饲料和抗氧化功能性产品。本发明以黄蜀葵花制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为原料,分离制备可利用物质,变废为宝,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不仅原料成本低廉,且可为废弃物的无害化有效处置提供途径,同时也将为黄蜀葵药用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循环利用产业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