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891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460950.8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雷刚 , 杨沚蕙 , 华福才
Abstract: 一种交叉换乘地铁车站的暗‑盖挖半逆作施工方法,该车站节点的断面为地下三层的拱顶直墙断面,其中地下一层为站厅层1,地下二层为地铁线路A的站台层2,地下三层为地铁线路B的站台层3,所述地铁线路A与地铁线路B的线路方向正交,通过先施工地下一、二层的二衬结构,待盾构机空推过站后逆作地下三层结构;由此,本发明有利于提高整体建设的效率,保证二层线路的及时洞通,以便及时实现轨通、电通从而早日通车以便及时实现轨通、电通从而早日通车,能有效减小高边墙引起的风险,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全线工期、减少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8788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79207.2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含横通道的公路隧道火灾模型实验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温度测试系统,用于采集火灾情况下公路隧道火灾模型内的烟气温度数据;风速测试系统,用于采集公路隧道火灾模型的隧道关键节点的断面风速数据;实验系统,用于基于实验风机风量和实验风机的送排烟模式确定不同协同排烟模式。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烟气流动规律与单洞隧道差异较大,缺乏针对双洞双线公路隧道火灾的烟气扩散规律研究,未考虑单线隧道风机运行模式以及两线风机的协同排烟组合形式,且隧道火灾研究集中于隧道内的烟气情况,不涉及横通道或不考虑横通道内的烟气分布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通风系统防排烟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79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67940.7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工程接触轨系统的数据设计方法与系统,属于接触轨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线路数据进行线路拟合得到三维线路和二维线路;计算待布置接触轨的跨距在二维线路上对应的平面点;将平面点投影到三维线路上得到投影点;根据投影点的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关系得到投影点的坐标变换矩阵;根据坐标变换矩阵在相应的投影点设置预设的绝缘子模型;根据布置好的绝缘子模型完成接触轨模型的生成。本发明根据接触轨的线路数据得到每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数据,同时将计算得到的位置关系数据,赋予给对应的接触轨BIM构件,极大的减少了接触轨构件BIM设计的工作量,减少了BIM设计的工作复杂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48809.0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多种影响因子的基坑开挖导致既有隧道上浮的预测方法,包括:确定基坑开挖围护导致既有隧道上浮的各影响因子:建立基坑围护最大侧向位移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联;根据基坑实际开挖步序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建立既有隧道上浮量与基坑围护最大侧向位移间的关联;得到既有隧道上浮量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联;获取待施工工程中基坑开挖围护导致既有隧道上浮的各影响因子参数,因子预测待施工工程中既有隧道的上浮量。本发明提出的预测方法能够根据待施工工程中基坑开挖围护导致既有隧道上浮的各影响因子参数因子预测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隧道造成的上浮量,进而可以提前判断是否需要对现有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大大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3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55718.8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建模方法、系统及其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线缆属性及其敷设场景;根据所述敷设场景确定线缆的起终点及途经点;将所述线缆属性、线缆起终点及线缆途经点输入到AutodeskRevit软件中对线缆进行建模得到线缆仿真模型;依照所述线缆仿真模型完成线缆敷设。本发明首先通过敷设场景确定了线缆的起终点及途经点,然后将线缆属性、线缆起终点及线缆途经点输入到Revit软件中对线缆进行建模得到线缆仿真模型,可以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快速、准确的完成线缆模型的创建。
-
公开(公告)号:CN1153927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26292.9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运营隧道结构病害快速智能诊断方法,包括:S10:建立隧道结构病害诊断贝叶斯网络;S20:基于隧道结构病害诊断贝叶斯网络进行隧道结构病害诊断,包括:S201:输入隧道结构病害基本特征数据;S202:根据贝叶斯网络推断病害成因;S203:验证推断的病害成因是否发生;S204:预测不采取措施情况下隧道结构病害发展趋势;S205:根据贝叶斯网络推荐治理措施。本发明将贝叶斯网络推理方法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病害诊断中,通过简单的条件输入可推断出隧道结构病害的成因并给出推荐的治理方案,实现了病害诊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病害诊断的速度和效率,诊断结果更符合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532412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69643.7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隧道侧移治理的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在隧道中确定沿第一方向发生侧移的目标区间隧道,目标区间隧道包括第一目标区段和第二目标区段,第一目标区段的侧移量大于第二目标区段的侧移量;基于第一目标区段确定竖向取土段和竖向注浆段,竖向取土段在第二方向上距离第一目标区段竖向中心线预定距离,竖向注浆段在第一方向上距离第一目标区段竖向中心线预定距离;对竖向取土段取土并且对竖向注浆段注浆;基于第二目标区段确定纵向取土段和纵向注浆段,纵向取土段邻近竖向取土段并且纵向注浆段邻近竖向注浆段;对纵向取土段取土并且对纵向注浆段注浆。以此方式,能够减小注浆压力,避免注浆引起的隧道结构破损、基坑支护失效等次生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2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0440188.1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3/02 , E02D29/045 , E02D17/04
Abstract: 一种狭窄道路条件下施工地下空间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地下空间结构的外侧打设围护桩或连续墙;步骤2:在地面下方的围护桩或连续墙两侧施工管棚工作井以及浅基坑;步骤3:在浅基坑内架设预制钢结构挡墙,所述钢结构挡墙的一侧设置卡槽;步骤4:在工作井内打设管棚,并将管棚的一侧置于浅基坑内的预留钢结构挡墙的卡槽内;步骤5:将管棚的另一端置于该另一预制结构挡墙的卡槽内;步骤6:打设钻孔,并在钻孔内预留套管;步骤7:在套管内穿入钢绞线;步骤8:在两侧的预制钢结构挡墙上方架设军便梁;步骤9:依次施工小导洞并在小导洞内沿地下空间结构纵向设置工字钢;步骤10:在管棚的保护下,向下开挖依次施工;由此,本发明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不破覆道路,不影响地面交通,也无需进行管线改迁,且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84706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76008.X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悬挂式站厅层及独立轨行区的暗挖地铁车站及其施工方法,车站由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组成,所述主体部分包括站厅层、下行通道、风道和站台层,附属部分包括外挂设备房,所述站台层由轨行区隧道和交换通道构成,轨行区隧道按地铁行车方向分为上行轨行区隧道和下行轨行区隧道,上行轨行区隧道和下行轨行区隧道在地铁行车的纵向间隔平行布设,所述交换通道为多条且横向间隔设置,各交换通道之间分别设有岩柱,所述站厅层悬挂设置于站台层的上方两侧且在纵向上独立分为悬挂设置的两个厅;由此,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缺陷,结构整体力学性能较好,可以灵活避让站位附近地下管线或周边重要建构筑物,车站不同区域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布置,简单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24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40188.1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Abstract: 一种狭窄道路条件下施工地下空间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地下空间结构的外侧打设围护桩或连续墙;步骤2:在地面下方的围护桩或连续墙两侧施工管棚工作井以及浅基坑;步骤3:在浅基坑内架设预制钢结构挡墙,所述钢结构挡墙的一侧设置卡槽;步骤4:在工作井内打设管棚,并将管棚的一侧置于浅基坑内的预留钢结构挡墙的卡槽内;步骤5:将管棚的另一端置于该另一预制结构挡墙的卡槽内;步骤6:打设钻孔,并在钻孔内预留套管;步骤7:在套管内穿入钢绞线;步骤8:在两侧的预制钢结构挡墙上方架设军便梁;步骤9:依次施工小导洞并在小导洞内沿地下空间结构纵向设置工字钢;步骤10:在管棚的保护下,向下开挖依次施工;由此,本发明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不破覆道路,不影响地面交通,也无需进行管线改迁,且施工速度快,造价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