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1554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338920.4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炭反应性和热态强度测定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升降机构、加热装置、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支架、转轴、原动件、减速器、转速测量装置,反应装置包括供气装置、排气装置和反应器;供气装置包括气体提供装置、气体输送管和管道支架;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管道支架;反应器包括反应容器和测温装置,测温装置的测温端置于反应器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焦炭反应性和热态强度检测的方法;可以将焦炭反应性和热态强度检测同时进行,使测量数据更能真实模拟实际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劣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6556254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82457.6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nventor: 裴元东 , 史凤奎 , 石江山 , 安钢 , 范正贇 , 康海军 , 陈绍国 , 赵志星 , 潘文 , 赵勇 , 马怀营 , 邢迎春 , 马泽军 , 王同宾 , 程峥明 , 赵景军 , 罗尧升 , 熊军 , 张卫东 , 陈艳波 , 曹刚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7D19/00 , F27B21/02 , F27D7/04 , F27D2019/0075 , F27M2001/02 , F27M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烧结边缘篦条烧损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边缘篦条上的铺底料厚度的增量为10~30mm;控制所述边缘篦条上的生料厚度的增量为20~40mm;利用导流部件将风量引致烧结台车的中心位置。如此,通过增加边缘篦条上的铺底料厚度,使得边缘篦条与高温带接触面积减小;通过增加生料的厚度使得边缘部位料层透气性变差抑制边缘过烧;并且利用导流部件促进风向台车中心位置的转移,减小边缘篦条处的风量,降低燃烧率,防止边缘篦条过烧。
-
公开(公告)号:CN10652114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82185.X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nventor: 裴元东 , 张卫东 , 罗尧升 , 程峥明 , 赵志星 , 石江山 , 赵勇 , 安钢 , 康海军 , 潘文 , 史凤奎 , 陈绍国 , 马怀营 , 马泽军 , 赵景军 , 王同宾 , 张晓晨 , 霍吉祥 , 代峰 , 刘伯扬 , 陈艳波
IPC: C22B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烧结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在配料室配备烧结所用的物料;对物料进行一次混合;对物料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后物料的配水量的质量百分比为6.0-8.0%;将二次混合后的物料布设在烧结机上形成烧结料面;控制烧结机的点火温度为1000~1200℃;其中,物料中的消石灰为粉末状;在配备物料时,将燃料总质量的40-80%在配料室添加至物料中,将燃料总质量的20-60%在二次混合的最后1min内加入至物料中。如此,利用消化器将白灰加工成粉末状的消石灰,在二次混合的制粒过程中,消石灰不会遇水膨胀,避免破坏在二次混合中加入的燃料的附着效果,进而避免燃料与其他颗粒分离,被抽风下移、带走;最终在保证了燃料的使用效果,提高了燃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13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78876.4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nventor: 武建龙 , 陈辉 , 孙健 , 梁海龙 , 王伟 , 张卫东 , 张贺顺 , 马泽军 , 贾军民 , 陈艳波 , 郑朋超 , 刘长江 , 黄俊杰 , 陈秀坤 , 郭和宝 , 竺维春 , 徐萌 , 李荣昇 , 刘文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高炉炉料实际分布的熔滴试验布料方法,该方法包括:称取N克焦炭,放置于坩埚内的底部;根据预设的试验炉料的总量,分别称取M种试验炉料成分;将每种试验炉料成分均分为L等份;从每种试验炉料成分中均取一等份进行混匀,作为一批试验炉料;共形成L批试验炉料;通过布料引导槽,按照高炉溜槽旋转布料的方式将L批试验炉料分批依次置于坩埚中;称取P克焦炭,放置于坩埚内;将坩埚置入熔滴试验炉中,进行熔滴试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熔滴试验采用的单纯混合布料方式,偏析现象严重,存在的试验重现性比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减少了偏析现象,提高试验重现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08975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336328.0
申请日:2014-07-15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G01M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燃式热风炉流场模拟装置,包括透明的顶燃式热风炉模型(5),鼓风机(10),数据发送器(18),数据接收器(19),及计算机(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顶燃式热风炉流场的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线监控顶燃式热风炉炉内不同位置的气体流速分布,示踪粒子演示气体流场分布,达到形象显示流场和定量显示流速分布的目的,且模拟顶燃式热风炉流场和流速分布的方法简单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11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10169.X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干法脱氯化氢的装置及方法,属于高炉煤气净化技术领域。所述高炉煤气干法脱氯的装置包括煤气输入机构、脱氯机构、检测机构及煤气输出机构;煤气输入机构与脱氯机构连接;脱氯剂设置在脱氯机构中;煤气输出机构与所述脱氯机构连接;检测机构设置在煤气输出机构上,用于检测煤气中氯含量。本发明高炉煤气干法脱氯化氢的装置及方法解决了高炉煤气低压段管线氯化氢腐蚀,而且脱氯化氢净化后的高炉煤气压力、温度都不会大幅降低,煤气的热值得到有效保留。
-
公开(公告)号:CN10525609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85600.0
申请日:2015-10-20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C21C5/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炼钢转炉一次除尘塔文湿法装置的烟气处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测量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及氧气浓度;判断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及氧气的浓度是否满足“一氧化碳浓度大于35%,且氧气浓度小于1.5%”;当满足“一氧化碳浓度大于35%,且氧气浓度小于1.5%”时,控制所述环缝文氏管的压差为14~15kpa。当不满足“一氧化碳浓度大于35%,且氧气浓度小于1.5%”时,控制环缝文氏管的压差为19~20kpa。系统包括一氧化碳检测单元、氧气检测单元、分析单元及控制单元。本发明提供的炼钢转炉一次除尘塔文湿法装置的烟气处理方法及系统,保证了外排烟气的除尘效果,降低了塔文湿法除尘装置的电耗及压损。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25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746105.7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C2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入炉品位与高炉燃料消耗之间定量关系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剔除炉况波动因素情况下统计出高炉按照基准入炉品位TFe0在一个生产周期的高炉燃料消耗量F0;然后分别计算入炉品位为TFe0和TFe1时的高炉渣量Slag0和Slag1;再对入炉品位为TFe0和TFe1的高炉炉料进行综合炉料熔滴性能试验,得到料柱透气性指数PI0和PI1;最后根据所述高炉渣量和所述料柱透气性指数计算得到高炉入炉品位为TFe1时的高炉燃料消耗量F1。本发明提供的高炉入炉品位与高炉燃料消耗之间定量关系的测定方法,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入炉品位下的高炉燃料消耗量,为高炉合理入炉品位的选择提供准确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58986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544674.3
申请日:2013-11-05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C22B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优化配料方法,首先建立原料消耗量约束方程、化学成约束方程、二元碱度约束方程、烧结矿配成量约束方程以及优化配料目标函数,然后预设烧结矿FeO含量计算得到一个过度配料方案,再根据此过度配料方案将烧结原燃料破碎混匀后在保护气氛下加热烧结,然后检测烧结后的小饼的FeO含量,最后将该FeO含量带入上述的约束方程中计算得到最终的烧结优化配料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烧结优化配料的方案,能够将难以预测的烧结矿FeO含量纳入到优化配料计算过程中,从而保证了烧结配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56909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1870.X
申请日:2015-01-22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高炉煤气含氯量的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高炉煤气中提取定量的待测煤气,记录所述待测煤气的体积V;将所述待测煤气与碱液混合生成待测溶液;测量所述待测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C;将所述浓度C除以所述体积V获得所述含氯量,其中,所述含氯量是单位体积的所述高炉煤气中氯离子的浓度。本发明准确表征经干法除尘系统后的煤气氯含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实际含氯量无法得到准确监控的缺点,而造成的煤气管道低压段管壁腐蚀、热风管道破裂及热风炉炉壳破裂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