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4315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941299.3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高强度耐热树脂基体及利用其高效率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涉及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在潮湿环境中现有环氧树脂基体制备复合材料存在方法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解决在潮湿环境中制备的复合材料固化后存在的表面发粘问题。本发明高强度耐热树脂基体由三官能团环氧树脂、低粘度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醚系列、改性胺固化剂和间二氮茂类固化剂制备;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制备含胶的增强材料预制件;固化。本发明方法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所制备的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优良,可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和民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26832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62642.X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向LSTM的卷积码译码方法与卷积码编码和译码方法,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传统编译码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随码长、约束度的增大呈指数上升、长码码本不好选取和编码信息容易被截取和破解,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构建双向LSTM神经网络译码器,神经网络译码器采用双向LSTM神经网络进行译码;建立接收序列数据集,根据接收序列数据集和双向LSTM神经网络构造训练码本;选取训练信噪比,训练信噪比为接收序列的信噪比;设定仿真参数,并利用训练码本和训练信噪比对双向LSTM神经网络译码器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后的双向LSTM神经网络译码器进行译码。本发明适用于端到端的卷积码编码和译码。
-
公开(公告)号:CN11378036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45451.2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探地雷达地下空洞目标自动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共6个步骤:对已获取的地下空洞目标的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横向波纹得到抑制的图像;对生成的图像进行预筛选标注明确空洞目标像素位置;利用已标注的数据进行图像增广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具有相似分布的图像;利用增广图像数据集,使用三种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向量数据集;将获得的特征向量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对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权重模型;将获得的验证集输入得到的权重模型,对地下空洞目标探地雷达回波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分类。本发明解决现有方法难以检测识别地下空洞目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27459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12689.5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H04W74/08 , H04W28/02 , H04W84/18 , H04L12/927 , H04L12/8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优先级接入协议的退避算法,属于无线网络通信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高优先级业务时延过高,低优先级业务退避时延过高和信道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的算法包括:根据应用层数据包的优先级等级、各优先级业务比例和信道负载,设置第一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建立退避时间函数模型;根据系统丢包率最低原则,获取所述退避时间函数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退避时间函数模型,确定退避时间。本发明适用于基于多优先级等级接入协议的退避算法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9612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11341800.4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弯折大壁板的立式压缩试验装置,属于结构试验力学领域,通过在底座上方设置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内测焊接有滑轨,两侧的滑轨上安装有滑动轴承;试验件垂直置于底座上方,且位于固定挡板之间,通过滑动轴承夹持住试验件壁板,试验件上方设置有加载夹头;试验件前后两侧设置有可拆卸防护挡板;本发明采用滑动轴承支撑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力同时平衡了结构转变处的应力,限定试验件的面外位移,防止连接处面外载荷过大导致材料提前破坏,较为简单高效的使得弯折大壁板压缩的加载试验得以实现,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精度高,维护简便,可在普通压力机上实现弯折大壁板的压缩试验,适用于各种环境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8799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81719.2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 北京赫普特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W24/02 , H04W40/32 , H04W72/08 , H04W72/10 , H04B7/0452
Abstract: 在虚拟化多租户CF‑mMIMO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是为了提高MIMO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服务公平性和网络吞吐量,本方法通过在CF‑mMIMO上进行资源切片,以最大化基础设施运营商收入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使得每个接入网络的用户都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本发明的方法相较于现有的传统小区的切片方案有更高的成功率,并且用户将具有更高的服务公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64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86015.8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H04B7/06 , H04B7/0413 , H04B7/0456
Abstract: 一种毫米波Massive MIMO系统下基于自适应交叉熵的波束选择方法,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在毫米波波段Massive MIMO系统中选择有效的波束,来降低硬件复杂度和提高系统频谱效率。一种毫米波Massive MIMO系统下基于自适应交叉熵的波束选择方法,将Massive MIMO系统中的物理信道模型转换到波束空间下,获得波束空间下信道矩阵Hb,利用自适应交叉熵方法对信道矩阵Hb进行波束选择,使得波束空间下K个单天线用户能够接收到K×1维信号矢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23920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675182.5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B32B37/14 , B32B37/12 , B32B38/00 , B32B3/12 , B32B3/08 , B32B7/12 , B32B9/00 , B32B9/04 , B32B27/02 , B32B27/38 , B32B27/06 , B32B33/00
Abstract: 一种轻质网格蒙皮蜂窝结构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蜂窝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蜂窝夹层结构网格蒙皮具有可设计性;满足设计刚度要求,优化预埋件胶接稳定的填充方式。网格蒙皮,采用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成型,编织角度在[0°~180°)的网格面板,蒙皮交叉点厚度、网格间距可根据设计要求制备。预埋件膨胀胶连接采用爪型分布,经过验证,同等重量下,此时稳定性最强。本发明在满足蜂窝夹层结构件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极大限度的降低了蜂窝夹层结构件的重量,对卫星蜂窝夹层结构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发明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24328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249057.7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H04W40/32 , H04W40/12 , H04B7/0413
Abstract: 基于成功传输概率的Cell‑Free Massive MIMO网络分簇计算方法,它属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AP分簇方法无法保证网络的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步骤一、计算网络中的AP密度λb;步骤二、根据频谱效率,获得下行传输速率需求γ;步骤三、根据AP密度λb和下行传输速率需求γ计算AP分簇半径R,即获得AP分簇结果;步骤四、网络中的各AP按照分簇结果对用户进行服务。本发明可以应用于Cell‑Free Massive MIMO网络的AP分簇。
-
公开(公告)号:CN11219988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66591.1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H01Q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罩参数化及强度快速分析仿真系统,包括:模型输入模块、材料物性参数模块、网格划分模块、载荷加载模块、边界条件设置模块、求解模块、优化模块以及后处理模块,八个模块均通过单独的插件实现该模块相应的功能需求。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款基于商用软件ABAQUS二次开发设计出的、能够实现天线罩结构强度快速设计迭代功能的仿真软件,其通过参数化建模,在确保设计可靠的同时,可以大大提升技术人员的设计效率,从诸多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