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4079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33974.X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27 , G06N3/08 , C04B35/575 , C04B35/622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陶瓷微封装弥散燃料烧结工艺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全陶瓷微封装弥散燃料芯块,测定燃料芯块的密度,并燃料芯块的微结构与晶粒尺寸;S2、基于粉末塑性屈服准则模型获得坯体开始烧结前初始压制成型后的密度分布,并计算获得塑性应变率;S3、基于弹性应变率、塑性应变率、热应变率和烧结应变率建立描述全陶瓷微封装弥散燃料烧结过程的热粘弹性本构唯象模型;S4、建立有限元模型;S5、将步骤S3构建的热粘弹性本构唯象模型带入有限元模型,进行密度和应力场预测。本发明不仅实现对热压烧结过程中的微结构和应力变化的模拟,且充分考虑了影响应变的所有因素,提供了模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9344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572988.4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伸缩式腐蚀釜及液态铅铋合金腐蚀试验方法,所述腐蚀釜包括机架、试验釜,所述试验釜的釜口朝上,还包括上端与机架固定、下端用于固定试块的试样挂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试验釜相连,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试验釜做升、降运动;还包括安装与机架上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试验釜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量。所述试验方法基于所述腐蚀釜。腐蚀釜的结构设计及试验方法可有效解决试块在铅铋合金熔体中位置判断以及控制给相应检测装置带来的腐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556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54259.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薄壁包壳管的高温疲劳试验夹具及试验方法,所述试验夹具为高强度F/M合金薄壁包壳管试样的专用试验夹具;所述试验夹具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夹具结构,两个夹具结构之间放置高强度F/M合金薄壁包壳管试样;所述夹具结构包括主轴、锁紧螺帽、过渡套筒和锁紧套筒,所述锁紧套筒、过渡套筒、锁紧螺帽依次套设于所述主轴上,通过拧紧锁紧螺帽对过渡套筒产生的挤压力传递到锁紧套筒,使得锁紧套筒对主轴的工作段产生挤压力,从而实现试验夹具对包壳管试样抱紧。本发明试验夹具及试验方法适用于高强度F/M合金薄壁包壳管及同等类型的管材高温疲劳试验,试样安装简单、便捷,获得的试验数据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96142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201672.9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铅硼聚乙烯板材及尺寸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制备过程:1)混料:将铅粉、碳化硼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均匀混合后倒入模具中;2)预压:在压机上进行预压;3)预热:将预压后的模具放入压机,保持与预压相同的压力,进行预热;4)热压赋形:采用分步加压方式逐步加压到10MPa后,保压1小时,然后一次性加压至15MPa‑25MPa,温度设置为170℃‑200℃,热压15‑30小时;5)冷压定型:将模具和样品转移到冷压压机中冷压;6)脱模。本发明的工艺在保证力学、屏蔽和耐热耐老化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热压成型工艺,能够得到在长度、厚度、宽度方向上尺寸稳定性高的铅硼聚乙烯板材,在板材尺寸控制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61001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500821.7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13/00 , G01N3/18 , G01T7/00 , G21C17/003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照监督管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高温高压釜、固定装置、增压装置、真空装置、加热装置、气体预热装置、自动控制系统,高温高压釜包括釜体和釜盖,釜体呈水平放置的圆柱状腔室,釜体一侧开口、一侧封闭,釜盖与釜体密封固定连接,辐照监督管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釜体内部;使用真空装置将釜体内的密封空间抽取到一定真空度后,使用增压装置采用预热后的氦气对釜体内腔进行加压处理,达到一定的压力后打开加热装置,以达到20MPa、300℃的试验条件。本发明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了采用高温高压釜来进行辐照监督管高温高压模拟试验;本发明装置,方便辐照监督管取放,能够便于人工操作或者实现自动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5794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88501.0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CLA16F/M钢管塞的激光焊接方法及其辅助保护装置。本发明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焊接部件清理;步骤2、设置P‑t曲线;步骤3、采用激光深熔焊与散焦修饰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缝焊接。本发明有效提高CLA16F/M钢端塞及包壳管环焊缝的熔深均匀性,避免出现起弧坑及收弧坑缺陷,改善焊缝表面成形,同时,提高对高温熔池的气体保护效果,减少焊缝高温氧化,最终获得表面光洁、成形良好、力学性能优良的激光环焊缝。
-
公开(公告)号:CN1104830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727806.3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4B35/577 , C04B35/80 , C04B35/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共沉积复相界面的SiCf/SiC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CVI工艺对SiC纤维预制体进行界面沉积,以丙烯为碳源气体、以三氯甲基硅烷为碳化硅源气体进行共沉积;载气为氢气,稀释气体为氩气和氢气;利用CVI工艺对完成界面沉积的SiC纤维预制体进行SiC基体沉积,碳化硅源气体为三氯甲基硅烷,载气为氢气,稀释气体为氩气和氢气。制备获得的SiCf/SiC复合材料,在纤维与基体之间为PyC‑SiC复相界面,PyC‑SiC复相界面是共沉积形成的、由SiC纳米晶和热解炭相PyC组成的复相界面。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利用CVI共沉积制备PyC‑SiC复相界面以及SiC基体的致密化两个主要步骤,界面制备更容易控制且制备效率也更高;所制备的SiCf/SiC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255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1361890.0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3/04 , C21D1/28 , C21D1/773 , C21D9/08 , B23P15/00 , G21C1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第四代铅铋冷却快堆结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素体马氏体钢包壳管材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铁素体马氏体钢包壳管材,该合金的成分包括:C:0.15~0.25%,Mn:0.30~0.8%,Si:0.40~1.20%,Cr:10.5~12.5%,W:1.0~2.5%,V:0.10~0.40%,Ta:0.10~0.40%,Zr:0.005~0.08%,La:0.005~0.05%,N:0.008~0.04%;其余为Fe和杂质。一种铁素体马氏体钢包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确定合金成分;(2)熔炼;(3)铸造;(4)锻造;(5)挤压;(6)管坯加工及热处理;(7)合金的多道次冷轧及中间热处理;(8)管材最终热处理。本发明通过创新性的成分设计、优化的管材加工形变工艺和热处理技术,改善材料微观组织,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3524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543531.0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04B35/80 , C04B35/565 , C04B35/573 , C04B35/622 , C04B35/626 , C04B35/628 , C04B35/64 , B28B1/00 , B33Y10/00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碳化硅、碳纤维和硅微粉,真空烘干;碳纤维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纤维的表面形成无定形碳;碳化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处理,使碳化硅的表面形成硅薄膜;硅微粉、碳纤维和碳化硅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粉;设置成形参数及扫描策略,将结构/功能件模型输出为STL格式并导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将混合粉通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在保护气的气氛下进行结构/功能件成形,实现碳化硅基陶瓷结构/功能件的增材制造。本发明安全高效,制造的结构/功能件致密度高且组织均匀,可实现近净尺寸成型,无需后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27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96714.4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1/10 , G06F113/2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真空退火过程温度场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热处理炉、工装夹具、板材的材料属性参数和几何参数;S2、基于步骤S1获取的几何参数分别构建热处理炉、工装夹具、板材的几何模型,完成各个部件的装配以及网格划分;S3、完成真空退火过程边界条件的确定;S4、基于步骤S3获取的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出各个节点各个时刻的温度场数据,获得数值模拟温度场;S5、利用数值模拟后处理模块得到板材真空退火过程不同时刻的温度场分布云图,通过该温度场分布云图预测退火时板材各个位置的温度变化。本发明能够用于金属退火过程的温度场预测,避免不合理的温度场分布导致板材的残余应力增加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