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同时合成两种不同成分生物絮凝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7838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48579.6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9/04 C07K14/32 C12N1/20 C12P21/02

    Abstract: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同时合成两种不同成分生物絮凝剂的方法,涉及生物絮凝剂。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转接于斜面培养基培养;将新鲜平板上的单菌落转接至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将种子发酵液转接至发酵培养基培养,即得两种不同成分生物絮凝剂。利用地衣芽孢杆菌一种培养条件下合成同时以多糖和γ-PGA为活性成分的生物絮凝剂,原料成本较低、发酵周期短、合成出的絮凝剂活性高、热稳定性好;特别是多糖在酸性、中性条件下絮凝效果比较好,γ-PGA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絮凝活性较高,合成同时以多糖和γ-PGA为活性成分的生物絮凝剂满足了较大的pH适用范围,工业应用潜力大。

    一种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6059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167714.2

    申请日:2012-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涉及一种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物。将新鲜斜面上的菌苔转接至种子培养基培养后,转接至发酵培养基培养,得到积累了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物的发酵液;将发酵液离心,弃去上清液,所得沉淀即为真养产碱杆菌的菌体;将真养产碱杆菌的菌体冷冻,加入丙酮,离心后弃上清液,将沉淀洗涤后与EDTA溶液和次氯酸钠混合,反应后的混合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再将沉淀洗涤后干燥,即得到3-羟基丁酸和3-羟基戊酸共聚物。

    一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1900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07912.7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Y02P20/127

    Abstract: 一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投资低、节能、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制备方法。在配料釜中将苯甲酸和二甘醇混合加热,通过泵输入到催化精馏塔上部,催化剂由催化精馏塔进料口上部加入,通过催化精馏段反应后,在塔釜得到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塔顶物料通过分液罐将反应生成的水排出,并回收未反应的苯甲酸。所制备的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纯度高,不含二甘醇,省去了后处理工序。为淡黄色液体,不需要进一步脱色,催化剂损失量小,对设备腐蚀性小,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处理蕉芋渣制备饲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3314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04391.5

    申请日:2011-07-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877

    Abstract: 微生物处理蕉芋渣制备饲料的方法,涉及一种饲料。所述微生物采用由农业部批准使用的5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组成,即枯草芽孢杆菌、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先制备微生物制剂,再将蕉芋渣粉碎后,加入微生物制剂,密封,发酵,得饲料产品。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处理蕉芋渣制备动物饲料,采用对蕉芋渣进行发酵处理,为发酵饲料开辟一条新的来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可提高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加饲料原料的供给,降低粮耗,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饲料资源短缺。

    地衣芽孢杆菌合成的生物絮凝剂在制糖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89953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69454.0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地衣芽孢杆菌合成的生物絮凝剂在制糖中的应用,涉及一种生物絮凝剂。提供一种安全、无毒、无污染的地衣芽孢杆菌合成的生物絮凝剂在制糖中的应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已于2009年01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876。所述地衣芽孢杆菌合成的生物絮凝剂可在制糖中应用。

    从重组大肠杆菌XM-LU制备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82225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810070684.7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从重组大肠杆菌XM-LU制备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方法,涉及一种细菌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活性,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从重组大肠杆菌XM-LU制备内切-β-1,3-1,4-葡聚糖酶的方法。重组大肠杆菌XM-LU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发酵培养基甘油8~12g·L-1、玉米浆9~15g·L-1、NaNO36~10g·L-1、NaCl 10g·L-1、KH2PO42.4g·L-1、K2HPO412.5g·L-1,卡那霉素0.05g·L-1,余为水;液体发酵条件为通气量0.8~1.5L/(L ·min),自第10~16h起持续流加甘油原液8~20h。

    有机废水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生物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58477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35258.8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有机废水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生物处理方法,涉及一种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更加高效、经济的厌氧—好氧循环一体化生物处理方法。工艺流程为:原水经调节池后同时进入厌氧池和好氧池,在厌氧池内置搅拌器搅拌,废水分别经厌氧池和好氧池生物降解;厌氧池的出水经过滤后的清液连续地通过恒流泵进入好氧池入口,底部排泥;好氧池的出水经过滤后的清液连续地通过恒流泵循环至厌氧池入口,底部排泥;根据废水水质类型、处理水量和有机负荷,通过电脑恒流泵控制循环流速为0.01~1000ml/min和水力停留时间为12~144h,并控制反应器的循环周期在1~8h,使得废水在两反应器中连续恒流循环,出水达标后排放。

    植物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

    公开(公告)号:CN1958198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35256.9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植物还原法制备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涉及一种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提供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植物树叶将Ag+、Au3+分别还原成银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的新方法。银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取0.01~10.0g的芳樟树叶干粉和100ml硝酸银溶液混合,在15~60℃温度下反应,即制得银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取0.01~10.0g的芳樟树叶干粉和100ml氯金酸溶液混合,在15~60℃温度下反应,即制得金纳米颗粒。工艺简单,不需要除硝酸银或氯金酸以外的添加剂,所制得的纳米级的银颗粒和金颗粒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容易形成金属纳米颗粒溶胶。

    一株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粘康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44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44034.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粘康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该基因工程菌是将大肠杆菌中的色氨酸合成酶基因trpD敲除,再向大肠杆菌中转化含有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基因antABC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catA的重组质粒。该工程菌通过将微生物中色氨酸合成途径敲除,使菌株能够积累更多前体邻氨基苯甲酸,随后导入外源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基因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以构建邻氨基苯甲酸到粘康酸的代谢路径,从而可以利用葡萄糖生产粘康酸,实现粘康酸的高值化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