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64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68512.9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鲁能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力电源型新能源电站及多模自主协同运行控制方法,包括:并网运行时,所有发电单元处于正常运行模式,电压传感器检测PCC点电压;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所有发电单元通过本地控制器进入故障穿越状态;根据PCC点电压幅值作出判断,执行并网或离网运行;离网运行状态时,根据PCC点电压幅值作出判断,执行发出并网指令或保持离网运行状态;根据电网调度系统返回指令,执行进入预同步状态或保持在离网运行状态;根据预同步状态作出判断,满足条件时,执行并网。本发明充分发挥构网型发电单元的电压支撑和频率响应特征,使新能源场站在永久性故障或操作性离网期间不间断运行,为本地负载持续供电,且在电网恢复后带电无缝切换至并网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67102.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升配电网‑交通网韧性的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获取配电网‑交通网的交通网流量数据、电路负载数据和充电负载数据,以及配电网‑交通网的旅行时长、电网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将交通网流量数据输入第一组约束生成模型得到第一组约束,将电路负载数据输入第二组约束生成模型得到第二组约束,以及将充电负载数据输入第三组约束生成模型得到第三组约束,将交通网旅行时长、电网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输入协调优化模型,获取满足第一、第二和第三组约束,且其中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时的目标旅行时长、电网目标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最后将配电网‑交通网中的数据调整为目标数据。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配电网‑交通网的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300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955018.0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卫星通信支撑的配电网灾后信息‑物理协同恢复方案生成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领域,通过将卫星通信支撑下的配电网灾后信息‑物理协同恢复过程建模为MILP问题,以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恢复初始数据为输入,输出电力‑信息网各节点修复顺序、信息流量分配路径、负荷及机组运行方案、卫星通信终端部署及灾时调度方案,实现信息‑物理协同恢复方案的高效生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全面兼顾了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间的复杂耦合关系,且考虑了新时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卫星通信对协同恢复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指导配电网的灾后高效恢复,提高配电网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6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56112.8
申请日:2024-07-16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配电‑交通系统韧性提升的电动公交车协同调度方法,涉及配电网领域,本发明考虑了电动公交车的电力‑交通双重属性,基于配电网、交通网灾后运行需求间的协同和电动公交车供电、疏散多任务间的协同,构建了电动公交车参与配电‑交通系统灾后供电恢复和受困人员疏散的协同多任务调度模型,充分挖掘了电动公交车在耦合系统综合韧性提升方面的应用价值,并采用先分区后路由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所提出模型的高效、精确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8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34861.6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283 , G06Q30/0201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计及按需自治移动系统的交通网‑配电网耦合系统定价机制,考虑AMoDS接入后交通网中的可控与不可控混合车流,提出了双层电力交通耦合模型,上层为包含配电网与交通网可控电动汽车车流的社会最优(SO)模型,下层为以交通网不可控车流为主体的随机用户均衡(SUE)模型,设计了基于逆优化的定价方法,使下层不可控车流达到最低成本的同时收取最低的额外费用。本发明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现实中交通网的场景,提出满足用户心理预期的定价策略,以优化计及AMoDS交通网‑配电网耦合系统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3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1483438.5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中压交流端口交直流混合电力电子变压器及控制方法,包括:多交流端口柔性互联模块,用于多个交流端口柔性互联;级联全桥变换器,所述级联全桥变换器的交流输入端串联接入所述多交流端口柔性互联模块;隔离型直流变换器,一部分所述隔离型直流变换器的一端与所述级联全桥变换器的子模块的直流侧相连接,另一部分所述隔离型直流变换器的一端与所述多交流端口柔性互联模块的子模块的直流侧相连接;各个所述隔离型直流变换器的另一端相互并联构成低压直流母线。本发明通过多交流端口柔性互联模块,实现了多个交流端口柔性互联,通过调节LPCHB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实现馈线间的潮流控制,为多交流馈线独立解耦、灵活可控运行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25121.4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M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源谐振自耦式半控型直流变压器及电压变换和控制方法,其中变压器包括:有源谐振桥臂,用于进行能量转移;晶闸管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有源谐振桥臂在直流电容之间进行能量交互;直流电容,用于支撑直流母线电压和滤波。本发明拓扑具有自耦的形式,整体的容量更小;拓扑采用晶闸管作为控制开关,晶闸管具有低成本开关损耗小的特点,而且晶闸管易于串并联,更适合于大功率高电压的场合;利用子模块串作为有源谐振桥臂,调节子模块串输出电压可以灵活控制桥臂交互能量,进而实现输出不同的电压等级;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损耗小,可改变晶闸管的串联数量和有源谐振桥臂子模块的数量,灵活的适用于不同的功率和电压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977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70760.0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储能并联均衡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串联型电池储能并联均衡变换器、主变换器和多组滤波电感;主变换器中,DC/DC或DC/AC变换器输入侧和并联稳压电容并联,DC/AC或DC/AC变换器输出侧相应连接交、直流源荷;串联型电池储能并联均衡变换器包括多组小容量DC/DC变换器和公共直流母线电容;所有小容量DC/DC变换器输出侧通过公共直流母线电容并联,形成公共直流母线;一组小容量DC/DC变换器输入侧与主变换器输入侧串联,其他组小容量DC/DC变换器输入侧分别通过滤波电感和电池组串联。本发明在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仅有少量功率流经变换器,减小变换器的容量需求,同时降低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790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09791.8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卸荷子模块、混合式直流卸荷装置及控制方法,卸荷子模块包括两个直流电容C1和C2、一个带反并联二极管D1的电阻r、一个晶闸管Th1和一个带反并联二极管D2的全控开关器件T2;晶闸管Th1与带反并联二极管D1的电阻r以及带反并联二极管D2的全控开关器件T2串联,构成卸荷子模块的输出端口1和输出端口2;直流电容C1并联至晶闸管Th1和电阻r两端,直流电容C2并联至电阻r和全控开关器件T2两端。卸荷子模块基于电容电压变化判断开关工作状态,功率器件电压受到电容电压钳位,实现有效的控制;结合全控开关器件和晶闸管,能够减少一半全控开关器件的使用,极大降低直流卸荷装置的成本,更为经济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878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170756.4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12 , H02J3/26 , H02J3/01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变压器型统一电能质量调节电力变换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三相调节器,每一相调节器均包括:并联调节模块和与之串联的串联调节连接;串联调节模块包括采用同一公共连接母线且彼此并联的两个变流器;一个变流器的交流输出端口与馈线电源侧端口串联,另一个变流器的交流输出端口与馈线负荷侧端口串联;还包括与串联调节模块并联的功率平衡模块,并联调节模块和串联调节模块通过功率平衡模块串联。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本发明不需要通过工频变压器接入电网,而采用串联及并联电压源的方式实现多种电能质量指标的改善控制,具有价格更低、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损耗更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