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0576221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1276732.8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1004 , H01M8/1006 , H01M8/245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及燃料电池电堆结构和新能源汽车,涉及电池领域,该燃料电池单元包括极板和膜电极,极板至少形成两个活性区域,两个活性区域至少具有一个共用非活性区域,共用非活性区域至少具有一个共用阳极气体进口或共用阳极气体出口或共用阴极气体进口或共用阴极气体出口或共用冷却介质进口或共用冷却介质出口,提高了燃料电池中活性区域的占比,从而提高了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电堆结构的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209691851U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20436202.9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及其金属极板、双极板,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通道,所述极板设置有第一进口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极板的型心处设置有冷却水入口,所述极板的边缘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与所述冷却水出口通过冷却水通道连通。将两块所述极板焊接在一起,一个通入氢气,一个通入氧气,两个所述极板之间形成的冷却水通道走冷却水。将冷却水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极板的型心处,也即极板的中间位置,由反应热量最大的区域开始通入低温冷却水,对中间区域直接有效散热,并由所述冷却水出口排出。不需要设置水泵等动力结构进行加大冷却水流量,既节约水资源又节约电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20856621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229137.1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
IPC: H01M8/0276 , H01M8/2475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电池及燃料电池,单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双极板、第二双极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双极板和第二双极板之间的膜电极;第一双极板靠近膜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第二双极板靠近膜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与第一密封槽的位置相对;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各设置有磁性密封件,第一密封槽内的磁性密封件与第二密封槽内的磁性密封件相互吸合,以使膜电极与第二双极板、第一双极板贴合。这样,在燃料电池在压装或使用过程中,在磁性密封件的吸合作用下膜电极和第一双极板、第二双极板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能,避免燃料电池出现串气或泄露,从而可以提高燃料电池安全性及能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4898527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139537.1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246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定位结构的燃料电池,包括定位结构和燃料电池,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与燃料电池贯穿连接的固定杆,所述燃料电池包括端板、双极板、膜电极、集流板和绝缘板,所述双极板、膜电极、集流板和绝缘板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端板、双极板、膜电极、集流板和绝缘板的侧边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杆与所有定位孔贯穿连接,所述定位孔为侧入式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于端板上,所述端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杆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开口处;避免固定杆在燃料电池电堆压缩后被卡在电堆内部取不出来,进而避免固定杆贯穿燃料电池而导致短路,增强燃料电池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3983858U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23015417.5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供能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散热装置,制冷机组包括第一制冷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设备和第二散热设备,其中,第一制冷装置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散热设备包括第二入口,所述第一散热设备包括第二出口,第一制冷装置降温后的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入口输送到第一散热设备中,吸收数据中心室内环境的热量,然后第二散热设备中的第二换热介质还会吸收数据中心的用电设备产生的热量,并通过连通的第二出口与第一入口,输送至第一制冷装置,以使第二换热介质驱动第一制冷装置对第一换热介质降温。由此,既利用了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又节省了用于驱动第一制冷装置的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211907585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094405.7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及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包括阴极板(25)、阳极板(24)以及阴极板(25)和阳极板(24)之间形成的冷却液流场(28),所述的阴极板(25)中间设置有多条平行的波浪状流道(23),所述的阳极板(24)中间设置有多条平行的直流道(22)。本实用新型的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能让反应气体在流场中流动均匀,使得反应充分,进而提高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907581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432868.X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026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极板、双极板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一种电池极板,电池极板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之间形成蛇形气体流道;电池极板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为直线形、弧形或折线形中的任一种。保证极板排水性能好,且能降低冷却液流动阻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296505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764342.9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3 , H01M8/0258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单元,包括有两个并联的子电池,两个并联的子电池共用一个阳极板,在该阳极板两侧为两个并联的子电池的膜电极,阳极板在朝向第一膜电极的第一侧面形成多个第一阳极气体槽道,朝向第二膜电极的第二侧面形成多个第二阳极气体槽道,阳极板第一、第二侧面之间形成双侧供气结构以允许位于阳极板两侧的第一阳极气体槽道、第二阳极气体槽道的阳极气体可以互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与新能源汽车。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单元,燃料电池结构紧凑,且热交换效果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272548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0903692.9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58
Abstract: 一种板结构、双板装置及具有双板装置的燃料电池,双板装置可采用金属板构成,作为燃料电池的双极板使用,所述双极板由两块板结构构成,其中每块板包括正面和反面,其中正面形成有多个多边形槽,多个多边形槽排列在一起,组成类似蜂巢结构,相邻两个多边形槽共用一条边,边上设有连通两个相邻多边形槽的凹槽,从而在正面形成与交互连通的流道。在板的反面,包括多边形槽的底面和凹槽的底面,其中多边形槽的底面的高度大于凹槽底面的高度,从而形成围绕多边形底面的流道。通过上述设置,可使流道形成四通八达的的交叉网络,反应气体不论从哪个或哪几个进口进来,都有机会流向其它几个通道,从而避免了直型流道各流道气体流速流量不同,造成的反应不均衡情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04805U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20873498.0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0258 , H01M8/0254 , H01M8/0267 ,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板结构、单电池和燃料电池,极板结构应用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还包括膜电极,极板结构用于与膜电极的扩散层接触,其中,极板结构包括:极板主体,极板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扩散层相接触,极板主体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流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端为封闭端;第二流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本实用新型的极板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的极板与扩散层的接触区域内易滞留水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