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能系统、供能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4682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70567.5

    申请日:2024-10-21

    Inventor: 黄猛 张永 陈胜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能系统、供能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该供能系统包括:光伏光热组件,设有换热通道;生活热水水箱,与换热通道串联连接并构成循环;相变蓄热装置,与生活热水水箱并联且与换热通道构成循环;冷水机组,与相变蓄热装置连接,由相变蓄热装置为冷水机组提供驱动热源;蓄冷装置,与冷水机组连接;蓄冰装置,与冷水机组连接;末端,分别连接至冷水机组、蓄冷装置和蓄冰装置。本发明通过对冷源及热源进行冗余设计,利用光伏光热组件热量实现供热水及蓄热,实现能量梯级利用,通过蓄冷和蓄冰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调峰,保证供需匹配,系统稳定,解决了光伏组件余热利用时供需不匹配且制冷制热输出波动性大的问题。

    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及燃料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6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94290.2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及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包括:板体;凸脊组件;所述凸脊组件包括多个分流凸脊。本发明提供的燃料电池的极板结构及燃料电池,在分流凸脊的端部设置导流部,并使导流部朝向流体的来流方向倾斜,即能够利用导流部的形状进一步限制流体流动至分流凸脊处的流量以使每个分流出口处的流体流量基本相等,各流道内气体压力、流量和速度分配均匀,也能够利用导流部对流体进行阻挡、反弹、分流、导向,降低流体在导流部处产生的应力集中程度,降低了流体在凸脊组件内的压力损失,从而减少电池内发生水淹现象的问题,从而简化燃料电池内部水管理,有效的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电池极板、燃料电池、电动车及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1011243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910522576.7

    申请日:2019-06-17

    Inventor: 张永 王阳 张威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板、燃料电池、电动车及电器涉及电池领域。电池极板包括补气通道和多个并列的流道脊背,各流道脊背与相邻的流道脊背之间形成流体通道;补气通道截断各流道脊背,补气通道与各流体通道连通。通过补气通道为补气通道下游侧的流体通道补入反应气体,一方面,补入反应气体有利于提升补气通道下游侧流体通道的反应气体浓度,增加补气通道下游侧的电流密度,提升补气通道下游流体通道的利用率和发电能力;另一方面,在补入反应气体的带动下,流体通道中的水分能够被及时带走,有利于流体通道的排水,避免水蒸气和液态水大量富集在补气通道下游侧的流体通道中,降低补气通道下游侧被水淹的可能性,避免影响反应气体的扩散。

    压力气体管路系统的密封结构及压力气体管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889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40578.X

    申请日:2024-04-30

    Inventor: 张永 黄猛 王文雷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压力气体管路系统的密封结构及压力气体管路系统,其中,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外壳;密封外壳套设于压力气体管路系统的待密封装置的外侧,待密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泄漏风险位置,待密封装置用于容纳压力气体;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密封外壳通过密封件与待密封装置固定连接;密封外壳与待密封装置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置有液封用液体,液封用液体至少淹没至少一个泄漏风险位置,液封用液体用于对待密封装置的工质气体泄漏位置进行液封。本公开通过对压力管道的泄漏风险位置的液封,从而更好地避免压力气体管路系统内的工质气体泄漏,更好地提高压力气体管路系统的安全性,更好地避免因泄漏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板片、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交通工具、换热器和换热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82434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546642.6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片、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交通工具、换热器和换热设备。板片上设置有流体工质入口、流场区和流体工质出口,流体工质入口和流体工质出口通过流场区连通;板片上还设置有入口连接通道和入口过渡区,入口过渡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板片;流体工质入口、入口连接通道、入口过渡区和流场区依次连通;板片上设置有两个以上自板片的第一主表面向外凸出的入口通道凸部,多个入口通道凸部沿着流体工质入口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入口通道凸部之间形成入口连接通道。该板片可实现流体工质的均匀分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