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46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209897.3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海藻酸交联结构的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混合电容器的负极材料包括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正极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中包括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多孔碳材料基体,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均匀分布在多孔碳材料的基体中;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由海藻酸类物质与第一金属阳离子交联的产物或者天然海藻产品经碳化制得;所述多孔碳材料主要由海藻酸类物质与第二金属阳离子交联后的产物或者天然海藻产品经碳化、酸洗、活化制得。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金属氧化物的高比容量与孔通道的快速传输特性,使整个锂离子混合电容器既能实现高能量密度,又能实现高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01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1911214300.9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水凝胶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基于溶液相转换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性物质、粘结剂、炭黑按比例混合后,加入少量NMP溶液,搅拌制成铸膜液;(2)将铸膜液在基底上刮制成一定厚度的溶液膜;(3)将溶液膜用红外灯照射一定的时间后,浸入到水中进行溶液相分离,即获得多孔水凝胶薄膜。本发明对粘结剂进行造孔,制备获得的多孔水凝胶薄膜厚度和尺寸可控,微观结构上是电极的活性材料均匀地镶嵌在PVDF粘结剂三维网状结构上。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多孔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省时省力,绿色环保,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三维构架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2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33131.7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1B32/914 , H01G11/30 , H01G1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单层MXene纳米片制备二维介孔的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领域。其方法的过程如下:S1、将MAX相材料刻蚀反应液进行插层、分层、破碎,得到单层MXene纳米片分散液;S2、向单层MXene纳米片分散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得到具有二维介孔的单层MXene纳米片。本发明制备的单层MXene纳米片中的二维介孔为离子传输提供通道,以多孔MXene纳米片组装成为薄膜电极,其内部的离子传输通道增多、离子传输距离缩短,在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时获得了优异的倍率性能。该方法简单可靠,无需高温高压,且造孔均匀,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11393494.3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S1:将海藻酸钠水溶液滴加到金属盐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S2:干燥、碳化所述步骤S1中交联反应的产物,得到金属/碳复合材料;S3:将所述步骤S2得到的金属/碳复合材料放置于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置于管式炉中发生硫化反应,得到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所得到的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中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被包裹在多孔石墨化碳基体中,避免了循环过程中因体积变化而导致电极的破碎,金属硫化物与碳复合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2224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995634.5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23/89 , B01J35/02 , H01M4/90 , C25B1/04 , C25B11/065 , C25B11/089 , C25B1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负载过渡金属单原子及金属性纳米颗粒的介孔碳纳米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褐藻提取物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为原料,利用海藻酸钠和多种多价金属离子自发共交联形成凝胶,经过冷冻干燥和高温碳化,一步得到同时负载过渡金属单原子及金属性纳米颗粒的介孔碳纳米复合催化材料,该材料中:过渡金属单原子密集、均匀地分布于介孔碳基体中,金属性纳米颗粒均匀镶嵌在碳基体上。作为氧还原催化剂,本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于商业Pt/C催化剂,质量活性和比活性均有大幅提高,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而且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可靠,过程绿色环保,结构可控,适合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77756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1000688.2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D21H17/67 , D06M11/83 , C08L5/08 , C08K3/08 , C02F1/14 , C02F103/08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复合材料领域;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固态基体和填充体,填充体包括粒径范围为5‑99纳米的金属纳米颗粒,相邻金属纳米颗粒距离1‑200纳米;固态基体内具有孔径为2‑500纳米的孔隙,固态基体包括聚合物纤维材料,填充体分散填充于固态基体内部的孔隙中,孔隙用于分散填充体,阻止填充体团聚;通过在固态基体的内部孔隙中制备金属种子,然后放入金属纳米颗粒生长溶液中生长得到金属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材料;该材料光吸收强,光热转换效率高,对太阳光谱300‑2500nm波段的平均吸收率可达97%,可大面积制备,可应用于包括光热转换、太阳能海水淡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02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18316.0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二维量子片材料的量化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层状母相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并根据工业流程制备获得软包电池,对软包电池进行充电,拆解充电后的软包电池,将负极取出后进行液相超声剥离;将剥离所得的分散液进行离心提纯即获得二维量子片材料的悬浮液。本发明可量化制备二维量子片材料,能够为诸多储能及能量转化器件如超级电容器、离子电池、电(光)催化提供具有高活性、高比表面积等特性的二维量子片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177522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510566230.9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反射微纳结构的复合固溶半导体耦合的碳基纳米颗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蝶翅的选择和前处理、活化处理,并在蝶翅上化学沉积金属/半导体耦合的纳米颗粒,真空碳化蝶翅等步骤。本发明制备具有减反射微纳结构的复合固溶半导体耦合的碳基纳米颗粒薄膜的方法通过利用蝴蝶翅膀来制作复合固溶半导体纳米颗粒薄膜,制作过程简单、安全、稳定、成本低、耗能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薄膜实现了宏观大尺度化,且具有蝶翅的减反射微观结构。这种薄膜在红外光谱波段具有高吸收减反射性能,并且具有优异的红外光热转换性能,及光电效应,从而实现了红外热辅助红外探测,可将其应用其红外光电,红外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163711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58034.2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139 , H01M4/1397 , H01M4/66 , H01M4/136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采用介孔碳负载纳米粒子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通过将氧化处理过的介孔碳基体加入活性物质前驱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配置得到胶体溶液,经高温煅烧后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以介孔碳基体材料作为载体,利用超声技术将纳米粒子的胶体溶液均匀分散在基体的孔道中,通过一定温度的烧结,在介孔孔道中原位生长成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介孔的孔道在锂离子的脱嵌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抑制活性粒子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233211C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03141800.7
申请日:2003-07-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5K9/00
Abstract: 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1)选择木质材料,在非氧惰性条件下并在250℃-650℃温度范围内,以1-20℃/分钟的升温速度进行处理1-8小时;并将木质材料在磁性金属盐的水溶液中浸渍预处理1-24小时后,取出干燥;2)再进一步控制其尺寸和形状,并与改性树脂充分混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成型处理,并控制其孔隙率和孔隙分布;3)再进一步在非氧惰性气氛下并在250-1500℃温度范围内进行高温处理,升温速度1-20℃/分钟,保温时间1-6小时;4)用有机树脂进行涂层处理,控制涂层厚度,室温固化。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密度低、超宽频范围内电磁屏蔽能力高的特点,还具有较高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