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7234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62010.1
申请日:2019-08-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预测微合金钢连铸坯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行为的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实验得到不同压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步骤2)采用平均应力法计算实验静态软化率;步骤3)将实验静态软化率进行线性拟合得到阿弗拉米特征参数n;步骤4)确定软化率50%时的道次时间t0.5;步骤5):建立预测微合金钢连铸坯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软化率模型数学公式,绘制出预测的微合金钢连铸坯奥氏体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曲线。本发明提供的预测微合金钢连铸坯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行为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微合金钢连铸坯多道次压缩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984838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60113.0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心部平均晶粒尺寸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心部平均晶粒尺寸方法,在连铸过程中,对凝固末端铸坯采用重压下方式,高温铸坯压下量达30mm以上后,采用热装送工艺将铸坯直接送入轧机。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心部平均晶粒尺寸方法,使大规格轴承钢棒材心部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心部混晶缺陷大幅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54392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720267.6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冷却的凝固末端重压下用扇形段二冷系统,包括安装在连铸机水平扇形段中、与外弧辊段和内弧辊段对应的冷却及强扫鳞喷嘴,与内弧辊段和外弧辊段对应的冷却喷嘴及强扫鳞喷嘴以水平和竖直交错的方式分布,水平布置的喷嘴在第一根辊及第二根辊之间两端沿辊段轴向相对安置且喷嘴与水平面呈夹角;竖直布置、与第一根辊与第二根辊之间对应的冷却喷嘴及强扫鳞喷嘴与竖直方向呈夹角。本发明既能满足扇形段辊子本身的冷却需要,有利于保持扇形段的良好状态,延长扇形段的使用寿命,又能满足凝固末端对铸坯的冷却及表面氧化铁皮的清扫需要,有利于板坯内外弧均匀冷却,防止板坯翘曲变形,保证连铸坯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37791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95724.9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8 , B22D11/1206 , B22D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轴承钢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轴承钢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在连铸过程中,控制铸机拉速为0.50m/min~0.65m/min,控制中间包钢液的过热度20℃~30℃,采用凝固末端重压下方式,轻压下与重压下按分配固相率进行,重压下从fs=0.9时开始,在fs=1.0时使用凸型辊进行重压下。本发明提供的提高轴承钢铸坯中心致密度的方法,使轴承钢铸坯的中心疏松能得到有效控制,铸坯中心致密度得到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00887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194627.9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206 ,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方法,具体为一种非稳态浇铸过程中的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控制方法。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1)连铸坯正常浇铸过程;(2)处于非稳态浇铸时,降低拉速,连铸坯凝固末端前移,压下控制模式为:矫直段最大压下量不超过3mm,其余压下量分配在水平段,水平段压下量的分配原则为:每段压下量为其最大压力的0.8倍所对应的压下量,直至达到压下量生产要求;(3)处于非稳态浇铸时间超过20min,所有压下的扇形段辊以0.38mm/s的抬起速率回复至基础辊缝;控制系统报警提示非稳态,现场计算过渡坯长度;(4)非稳态因素解决后,继续进行步骤(1)。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的达到现场凝固末端重压下效果,预防现场紧急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6552831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1064638.7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02 , B21B1/22 , B21B15/0007 , B21B31/08 , B21B39/02 , B21B45/0218 , B21B45/08 , B21B2015/0057 , B22D11/18
Abstract: 一种薄规格热轧带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台单机单流的薄板坯连铸机直接与轧机相连,炼钢→连铸→摆式剪→推钢→除鳞→边部加热→粗轧机组→飞剪→无芯卷取→感应加热→除鳞→精轧机组→带钢冷却→剪切→卷取→卸卷→打捆→运卷→称重、标印→运输→存放。采用无头轧制工艺,或单坯轧制工艺。连铸机出口铸坯温度,较ESP生产线高出100~150℃,提高了连铸坯余热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较ESP生产线,将摆式剪和推钢辊道迁移至粗轧机前,缩短粗轧后中间辊道的距离,减少中间坯温降,降低感应补热量,并可避免粗轧机轧辊产生热裂纹。粗轧机组入口配备除鳞装置,精轧机组采用在线热备技术和在线快速换辊技术,有效提高产品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03321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41805.1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厚板坯连铸机基础辊缝制定方法,该方法为采集连铸机的浇铸工况参数,建立板坯的凝固传热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连铸机的浇铸工况参数计算得到浇铸过程中的三维温度场;建立板坯的三维热收缩有限元模型,以浇铸过程中的三维温度场作为温度载荷求解该三维热收缩有限元模型,得到三维热收缩规律,根据三维热收缩规律及板坯的初始厚度制定相应工况条件下的连铸机基础辊缝;本发明以二冷区内的实测水流密度作为边界条件,保证了凝固传热及热收缩规律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板坯在凝固传热及不同厚度方向热收缩存在非均匀性特点,结合铸坯的初始厚度求得各扇形段基础辊缝,能够更加准确的计算铸坯不同位置及不同浇铸时刻的热收缩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889354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04514.0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连铸坯凝固末端压下效果的拉矫机扭矩控制方法,该方法为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台变频器实时采集相应的驱动辊的实际输出扭矩,计算当前该铸流的总输出扭矩,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均等出力拉铸时,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按照拉矫机个数平均分配,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为总输出扭矩与其相应的负荷因数的乘积,当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各拉矫机非均等出力拉铸时,根据不同连铸坯压下区域设定各台驱动辊的负荷因数,确定各台驱动辊的设定输出扭矩,根据各驱动辊设定输出扭矩与实际输出扭矩的偏差,对各驱动辊转速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338805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10306019.4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在线控制LF精炼过程钢水温度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冶金过程的生产与控制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加热判断模块、电极加热升温模块、钢包包衬散热模块、添加合金判断模块、合金热效应模块、添加渣料判断模块、渣料热效应模块、氩气吹开渣层判断模块、钢水辐射散热模块、氩气吸热模块、渣层散热模块、温度计算模块、温度校正判断模块、温度校正模块、温度预报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方法:在线控制LF精炼过程钢水温度是通过计算LF精炼过程的加热升温和散热降温过程所引起的钢水温度变化量后,获得钢水的实时温度,并通过调节加热时间控制加热过程,使钢水的实时温度达到钢水的目标温度,且控制在LF精炼现场允许的控制精度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86609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1387.8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具有片状微观组织的Cr、Mo钢的球化退火方法。将Cr、Mo钢轧材样品置于加热炉中,升温至700~720℃,保温4~5h,然后炉冷至580~600℃,再将Cr、Mo钢轧材出炉空冷至室温,经球化退火的Cr、Mo钢轧材显微硬度为162.20~175.35HV,其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粒状碳化物为球化组织,评级为5~6级。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在亚温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控制炉冷时间,获得了性能良好的球化退火钢;本发明采用的高温保温温度较原工艺保温温度低,保温时间缩短近3倍,显著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球化退火效率;本发明的球化退火工艺后钢的硬度明显减小,球化珠光体组织更加弥散细小,球化率更高,具有良好的冷镦性能和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