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10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83975.0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524 , C04B35/622 , F16J1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素动密封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中间相沥青破碎,然后将破碎好的沥青放入模具中,再将模具放入发泡反应装置中进行发泡处理,发泡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沥青基泡沫炭前驱体;步骤二、将得到的沥青基泡沫炭前驱体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于高温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得到沥青泡沫炭模板;步骤三、根据所需动密封环尺寸将沥青泡沫炭模板进行切割得到沉积用预制体,然后将预制体进行表面活化处理;步骤四、将经过表面活化处理的泡沫炭预制体在沉积炉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增密处理;步骤五、将沉积增密好的原坯按所需动密封环尺寸进行机械加工,得到环形碳素动密封环,本发明制备周期更短,且对原材料无特殊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95797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416511.4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22F7/04 , B22F1/16 , B22F3/105 , B22F3/15 , B22F3/18 , B22F3/24 , C23C14/06 , C23C14/35 , C23C16/26 , C04B35/52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属于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尝试了在铜材上设计一层无定形碳膜;然后通过热压烧结或SPS烧结,得到碳具有石墨烯结构的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后续的轧制和退火处理,得到性能优越的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可设计性强、适用性广、经济实用,所得产品性能优良,便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6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526109.9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52 , C04B35/622 , C04B3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碳/碳复合材料厚板增密密度及密度均匀性的方法,先在碳纤维预制体厚度方向均匀设置贯穿其厚度的通孔后进行学气相沉积增密,所示通孔直径≤2mm,任意一个通孔与其周边相邻的通孔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碳纤维预制体厚度为15~35mm,密度为0.2~0.8g/cm3,本发明创新性地通过激光打孔方法在碳纤维预制体中构建位于等边三角形平面网格顶点、排布均匀的碳源气体通道,有效改善碳纤维预制体的透气性,使碳源气体能够远程送达预制体芯部,解决碳/碳复合材料厚板厚度方向均匀增密的难题,碳/碳复合材料表观密度达到1.8g/cm3以上;本发明适用于多种碳纤维预制体编织结构,包括碳纤维针刺预制体和细编穿刺预制体。
-
公开(公告)号:CN109111239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811277724.5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83 , C04B35/622 , C04B38/00
Abstract: 一种制备超薄碳/碳复合材料面板的装置及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镂空石墨板、微孔导气板;将镂空石墨板、微孔导气板叠置构成一块支撑板,在两块支撑板的微孔导气板之间夹装一块超薄碳/碳复合材料坯料,用紧固件将两块支撑板紧固,构成制备超薄碳/碳复合材料面板的装置。面板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装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进行化学气相渗碳增密。本发明的装置,可在镂空石墨板与超薄碳/碳复合材料坯料之间构建了碳源气的有效通道,将碳源气体均匀导向超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解决坯体化学气相渗碳密度均匀性和变形的问题,制备出密度均匀、表面平整的超薄碳/碳复合材料面板,其密度为1.7‑2.0g/cm3,厚度为0.2‑0.8mm。
-
公开(公告)号:CN10902460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10864053.6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老旧排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护结构、冠梁、腰梁和用于平衡来自围护结构水土压力的内支撑结构,冠梁设于围护结构的顶部,腰梁设于围护结构的顶部以下,内支撑结构设于围护结构的内侧,内支撑结构通过冠梁和腰梁与围护结构相连。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加固土体、破除原冠梁并施作地下连续墙和竖向支撑、施作旋喷桩冠梁和水平支撑、开挖土体并在老旧排桩内侧挂网喷混凝土、施作腰梁和水平支撑等步骤,通过重复执行开挖土体施作腰梁水平支撑等步骤直至基坑开挖完成。本发明能利用老旧围护结构的剩余价值、消除围护结构施工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具有利旧节能、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小施工对环境影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11123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277724.5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4B35/83 , C04B35/622 , C04B38/00
Abstract: 一种制备超薄碳/碳复合材料面板的装置及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镂空石墨板、微孔导气板;将镂空石墨板、微孔导气板叠置构成一块支撑板,在两块支撑板的微孔导气板之间夹装一块超薄碳/碳复合材料坯料,用紧固件将两块支撑板紧固,构成制备超薄碳/碳复合材料面板的装置。面板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装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进行化学气相渗碳增密。本发明的装置,可在镂空石墨板与超薄碳/碳复合材料坯料之间构建了碳源气的有效通道,将碳源气体均匀导向超薄碳/碳复合材料坯体,解决坯体化学气相渗碳密度均匀性和变形的问题,制备出密度均匀、表面平整的超薄碳/碳复合材料面板,其密度为1.7-2.0g/cm3,厚度为0.2-0.8mm。
-
公开(公告)号:CN101033508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34748.3
申请日:2007-04-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Y02P10/236
Abstract: 一种原生硫化矿细菌浸出制备高纯铜的方法,包括采用中温和嗜温的混合菌种对原生硫化铜矿及其混合矿进行浸出、对细菌浸出液进行过滤预处理、萃取、对负载有机相进行薄层洗涤-凝并聚结分相、反萃后电积。本发明采用混合菌种及分段培养种菌技术,增强了细菌的协同浸出作用,提高了矿物的浸出速率;采用明胶和其它不含硫元素的添加剂,降低了阴极铜产品中杂质硫的来源;采用本发明使原生硫化矿的浸出率较现有技术提高了23%,总杂质含量降低了93.8%,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从原生硫化矿细菌浸出直接制备出99.9996%的高纯度阴极铜。
-
公开(公告)号:CN101012439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610032334.2
申请日:2006-09-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矿微生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深低温冷冻保藏过程中的保护剂。其配方组成为100g/L~150g/L甘油、80g/L~120g/L海藻糖、160g/L~200g/L蔗糖、40g/L~60g/L二甲亚砜。该保护剂可以使冷冻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9%,相比未加保护剂直接冷冻的对照的存活率(20%)高了4.5倍。
-
公开(公告)号:CN1970753A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610136833.6
申请日:2006-12-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深海沉积物总基因组的抽提方法,包括样品的处理和DNA的抽提。用无菌人工海水基本盐溶解离心收集的深海沉积样品,向实验样品中加入高浓度细胞裂解液,在沸水浴中裂解细胞,加入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离心,重复抽提,收集上清液;上清液用无水乙醇沉淀,离心收集沉淀;用乙醇洗涤沉淀物,沉淀物经真空干燥,溶解沉淀,即为基因组DNA提取液。本发明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以解决针对生境特殊的深海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通用性差、产率低、花费高、样品耗量大等问题,从而提高深海样品中DNA的产率和种类数量,使其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更全面,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401769A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申请号:CN02114387.0
申请日:2002-09-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矿浸矿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本发明采用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氧化亚铁的氧化亚铁微螺菌、氧化还原硫的氧化硫硫杆菌以及对亚铁和还原硫都具有氧化能力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分别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融合重组细菌。与基因工程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相对简单,周期短、成本低;而与诱变育种比较,融合菌株的遗传性状改变显著,可以使融合细菌获得多种所需要的优良性状;本发明筛选出的融合细菌兼具两种亲本细菌的性状且能够稳定遗传,具有较强的氧化亚铁和氧化还原硫的能力,特别适合于低品位黄铜矿等难处理硫化矿的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