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应力体系的错缝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489168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881320.6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体系的错缝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包括管廊主体结构预制构件系统,用于组装形成管廊的功能空间;构件预应力连接系统,用于连接管廊主体结构的各预制构件;防水密封系统,用于隔离结构内外水力通道,保持管廊空间内干燥。本发明设计的基于预应力体系的错缝拼装管廊结构采用了模块化标准设计,便于工程化生产,精度高,轻便易于吊装,通过预应力连接体系及错缝拼装方法,使结构刚度分布均匀,抗裂或抗变形能力增强,同时预应力连接方式配合防水密封系统亦能提高管廊结构的防水抗渗能力。

    一种考虑列车长期作用的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2031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59201.X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B2/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列车长期作用的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相关规范及工程经验确定隧道底部结构设计参数的初始值,而后采用车‑轨‑隧一体化数值模型计算该设计参数条件下隧道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及应变比值,并采用基于损伤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到单次列车作用引起的隧道底部结构的动力损伤,进而采用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计算隧道底部结构关键位置的累积损伤值,将计算得到的累积损伤值和隧道底部结构的临界损伤进行比较,当计算结果达到临界损伤指标时,即为隧道底部结构的设计参数,当差别较大时,调整设计参数,按以上步骤重新进行计算,直到得到最终的设计参数。

    穿越全填充型溶洞长锚索锚固力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654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27017.2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全填充型溶洞长锚索锚固力的计算方法,根据长锚索穿过的溶洞段与锚固剪应力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建立相应的坐标系;而后考虑溶洞的存在对锚索穿越非溶洞段长度的削弱影响,确定锚固始端距溶洞的削弱后有效长度;进一步将通过溶洞段长锚索视为理想弹性轴向拉伸杆件,计算长锚索穿过无填充型溶洞时两端相对位移,得到穿越无填充型溶洞长锚索锚固力的计算方法;最后将穿越全填充型溶洞部分的锚索所受均布剪应力等效到距锚索锚固始端较近的一端,确定填充部分溶洞长度等效到非溶洞岩体的等效岩体长度,从而将全填充型溶洞转化为无填充型溶洞,由此得到穿越全填充型溶洞长锚索锚固力的计算方法。

    基坑开挖引起下卧既有盾构隧道隆起变形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9578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83061.5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开挖引起下卧既有盾构隧道隆起变形的计算方法,首先明确基坑与下卧盾构隧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相关参数,合理建立坐标系统,由此构建计算分析模型;而后考虑盾构隧道发生纵向变形时既受弯又抗剪以及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参数沿隧道纵向的变化(开挖扰动效应),将盾构隧道等效为Vlasov地基模型中的Timoshenko梁,作用于隧道处的基坑开挖卸荷作用采用Mindlin解计算,由此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得到隧道在基坑开挖卸荷作用下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基坑开挖引起的下卧既有盾构隧道隆起变形。

    一种基于应变的悬臂构件扰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365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710678180.2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变的悬臂构件扰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测量装置包括:单向应变计组,用于测量监测点处悬臂构件上下表面的应变变化;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各监测点的测量数据;数据处理组件,用于根据单向应变计组测量的应变变化,通过应变-扰度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悬臂构件变形曲线。本发明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任意形式下的悬臂结构以及隧道工程中预支锚杆及管棚等悬臂构件。本发明有效的规避了传统全站仪定点测量法及激光测距法中受视线制约的固有缺陷,并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实现结构变形的动态监控。

    一种考虑列车长期作用的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2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0159201.X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列车长期作用的重载铁路隧道底部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相关规范及工程经验确定隧道底部结构设计参数的初始值,而后采用车‑轨‑隧一体化数值模型计算该设计参数条件下隧道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及应变比值,并采用基于损伤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到单次列车作用引起的隧道底部结构的动力损伤,进而采用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计算隧道底部结构关键位置的累积损伤值,将计算得到的累积损伤值和隧道底部结构的临界损伤进行比较,当计算结果达到临界损伤指标时,即为隧道底部结构的设计参数,当差别较大时,调整设计参数,按以上步骤重新进行计算,直到得到最终的设计参数。

    多维减隔震支座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6332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046289.5

    申请日:2015-01-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减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设有可相对上盖板水平滑动的支座中板,该上盖板的下表面外缘处设有限位结构;所述上盖板与支座中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腔室,在腔室装有剪切铅芯块,所述支座中板的侧端面与所述限位结构之间具有水平间隙,该水平间隙内装有形状记忆合金弹性元件;所述支座中板与下盖板之间通过多个铅芯减震组件相连;所述下盖板上装有第一铅芯以及包绕所述第一铅芯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顶端装有抗拔板,该抗拔板顶端与所述支座中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竖直间隙。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支座不能有效进行三维减隔震的问题,并实现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多重减隔震目的,同时具有抗拔、抗扭功能。

    一种多功能缩尺隧道结构静动力响应特性室内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611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38627.3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9/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缩尺隧道结构静动力响应特性室内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静动力加载子系统,观测记录子系统,法兰组件及柔性边界组件。本发明可根据隧道的埋深,偏压状态,围岩等级及富水条件施加不同形式的力学边界条件。通过静动力加载子系统分别链接静力加载系统和振动台,可方便的施加静力荷载与地震荷载,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进行不同荷载工况的模拟。该试验装置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无法全面考虑隧道埋深,偏压及围岩等级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隧道结构受力状态的难题,通过链接振动台,开创性的解决了地震荷载的施加。并且该装置不局限于单条隧道的模拟,也适用于交叉隧道的模拟,具备模拟多种不同工况的能力。

    一种连拱式隧道板-梁-墙-桩荷载传递体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331747U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21254670.1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拱式隧道板-梁-墙-桩荷载传递体系结构,包括三排平行设置的桩基础;每一排桩基础的顶端各与一根承台梁固定连接;所述桩基础顶端以下部分埋设于土体内;三根承台梁分别通过墙体与一根纵梁连接,且位于中间的墙体底端设置于连拱隧道中墙内;相邻两根纵梁之间均通过多根横梁连接;相邻两面墙体之间的空间内均设置明洞。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利用板-梁-墙-桩荷载传递体系将上部房屋荷载传递到明洞两侧的深层土体中去,减小了隧道明洞结构的附加应力与变形,增加其运营使用的安全性,使隧道明洞与上部房屋结构的共建成为现实,可以减少工程造价。

    一种基于应变的悬臂构件扰度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456373U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20993358.8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变的悬臂构件扰度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单向应变计组,用于测量监测点处悬臂构件上下表面的应变变化;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各监测点的测量数据;数据处理组件,用于根据单向应变计组测量的应变变化,通过应变-扰度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悬臂构件变形曲线。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任意形式下的悬臂结构以及隧道工程中预支锚杆及管棚等悬臂构件。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规避了传统全站仪定点测量法及激光测距法中受视线制约的固有缺陷,并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实现结构变形的动态监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