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加密货币多通道支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187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282292.2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加密货币多通道支付方法,包括建立支付通道网络的拓扑图;维护路径以及路径窗口大小并进行跟踪;发送方请求交易;判断支付通道余额是否足够并处理;发送方确认交易单元的路由并写入事务处理单元;转发传入的交易和确认并减少或增加通道余额;通道中的交易所消耗的资金为挂起且不可用直到收到确认后才可用;接收方收到事务后生成确认信息并发送到发送方;判断交易是否超时并处理;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持续交易。本发明实现了跨不同路径以不同的速率发送事务单元,实现了高吞吐量支付;确保了渠道的均衡使用和跨流程的公平性,同时吞吐量最大化,安全高效地进行加密货币的交易。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加密货币多通道支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18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82292.2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加密货币多通道支付方法,包括建立支付通道网络的拓扑图;维护路径以及路径窗口大小并进行跟踪;发送方请求交易;判断支付通道余额是否足够并处理;发送方确认交易单元的路由并写入事务处理单元;转发传入的交易和确认并减少或增加通道余额;通道中的交易所消耗的资金为挂起且不可用直到收到确认后才可用;接收方收到事务后生成确认信息并发送到发送方;判断交易是否超时并处理;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持续交易。本发明实现了跨不同路径以不同的速率发送事务单元,实现了高吞吐量支付;确保了渠道的均衡使用和跨流程的公平性,同时吞吐量最大化,安全高效地进行加密货币的交易。

    基于分片技术的区块链系统并行共同挖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619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06927.3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片技术的区块链系统并行共同挖矿方法,包括分片之间并行共同挖矿的挖矿模式和分片内部自适应出块模式。本发明通过分片技术来使区块链系统获得一定的可拓展能力,并采用所有分片共同挖矿的方式,由所有节点的哈希算力来保证各分片内部的安全性;在目标值中添加分片号并且在部分分片挖矿成功后重新生成新的h0继续挖矿的方式,能将各分片的出块时间独立于其他分片,实现各分片出块的自由;而且通过以在目标值的计算公式中加入交易频率值的方式,为交易频率高的分片提供更快速的响应,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因此,本发明能够兼顾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性,而且可靠性高,实用性好。

    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密钥分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8475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4578.7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偏振光的密钥分发系统,包括光强感受模块、电机控制模块串口通信模块、随机数生成模块,有效位分析模块、AES加密模块、MD5密钥扩展模块和通信模块。本发明模拟的量子加密的采用偏振光的加密方式降低了实验难度,可以达到较为精密的密钥传输,并且继承了量子加密的优点,可以应用于实验室、军事安全通信。

    一种轨道车辆车钩碰撞载荷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677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03405.X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碰撞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钩碰撞载荷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车钩碰撞有限元仿真模型确定分段步长和纠错误差容限;获取车钩碰撞系统的车钩载荷特性曲线,并基于车钩载荷特性曲线和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车钩碰撞系统的位移响应;通过位移响应确定车钩碰撞系统中特征点的计算位移,基于车钩碰撞系统的碰撞试验确定特征点的观测位移,并基于计算位移和观测位移计算误差值;将误差值与纠错误差容限进行对比,并基于对比结果对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校正后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车钩碰撞过程中的载荷特性曲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钩碰撞载荷测量方法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

    一种隧道智能爆破设计方法及激光定位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973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3342.0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智能爆破设计方法及激光定位设备,包括:S1、获取隧道开挖断面的原设计围岩信息和爆破设计参数;S2、对隧道照片三维重建获得开挖面三维重建图像,进而获得掌子面的全景拼接图像;S3、根据开挖面的三维重建图像获得掌子面的围岩结构面分布特征;S4、根据所述掌子面的围岩结构面特征识别情况获得掌子面的围岩局部分级信息;S5、根据所述局部围岩等级信息与原设计围岩信息确定爆破设计参数优化区域和优化路径;S6、通过爆破参数智能计算模型对所述区域的爆破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爆破参数和炮眼分布信息。本发明能快速且精准的在掌子面中确定炮眼所在的位置并为施工现场提供支撑,节省了测量炮眼位置时间。

    一种基于自适应窗口加权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56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16911.5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窗口加权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包括:S1、进行轨道车辆冲击试验得到训练集;用预定义参数对支持向量回归网络和窗口权重函数进行初始化;根据支持向量回归网络搭建载荷识别模型;S2、根据窗口权重函数将训练集中一个时刻的数据处理得到第一训练数据;使用第一训练数据对载荷识别模型训练得到拟合误差;S3、调整预定义参数值,迭代S2,当拟合误差达到预设值时训练停止,得到第一载荷识别模型;S4、将训练集中每个时刻的数据依次输入S2,运行S2和S3训练,得到每个时刻的第一载荷识别模型,将每个时刻的第一优载荷识别模型整合,得到第二载荷识别模型;S5、用第二载荷识别模型进行动态载荷识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