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10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6749.5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K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失控热量估算装置及方法,利用热交换使高温气态中的热量充分交换到液体介质中,降低了密封罐体上方惰性气体吸收热量的比例,提高了液体介质计算热量的准确性。本发明所使用的仪表、设备均为常见物品,装置研发风险小、成本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本发明通过可准确测量比热容的液体介质的温升情况来侧面计算电池的热失控热量,提高了估算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449724.5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10/42 , H01M10/613 , H01M50/244 , H01M50/581
Abstract: 一种电池簇内的电池模块协同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结构包括若干层在电池箱体内倾斜设置的托盘,每一层托盘上放置有一排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的电池簇,每一个电池模块的尾部均通过连接杆与电池箱体相连,电池模块头部的电池箱体上开设有符合电池模块大小的模块排出口;每一个电池模块内设置有监测装置,连接杆上均设置有控制开关;监测装置与控制开关连接处理器,处理器接收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能发送指令使对应控制开关断开,控制开关断开后的电池模块沿托盘的斜面滑出电池箱体。本发明可以防止电池模块在热失控过程中热量与烟气在电池模块间的蔓延与扩散,实现在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的初始阶段或发展阶段初期及时处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10577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706726.1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灭火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自动灭火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储能单元;每个储能单元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电池;每个壳体中设置有若干温感探测器、若干烟感探测器和一个喷头;每个喷头连接有一个控制阀;消防控制柜;所述消防控制柜内设有灭火剂钢瓶和复燃抑制剂钢瓶;控制终端,连接流量控制计以及所有储能单元的温感探测器、烟感探测器、喷头及控制阀,用于判断各储能单元是否热失控,并在储能单元出现热失控时控制流量控制计及对应喷头对热失控的储能单元进行自动灭火;灭火剂释放完毕后,释放复燃抑制剂。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灭火的实时、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4210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47992.9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健康状态的估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储能电池放电数据;根据储能电池放电数据提取放电功率和对于电压起始点的电压变化值;将放电功率和对于电压起始点的电压变化值输入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储能电池当前的健康状态。本发明依据不同放电功率下储能电池电压变化特征值和电池每次放电的放电容量,构建了储能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可对不同放电条件下的储能电池健康状态进行快速评估,评估误差小于3%。评估所需数据可直接从工程应用中获取,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数据采集装置,该方法在工程容易实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79007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0462015.5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模块用灭火剂喷射装置,包括:储液钢瓶,设置在锂离子电池箱外部;喷射管路,其一端与储液钢瓶连通,另一端插设在锂离子电池箱内;雾化喷头,设置在锂离子电池箱内,若干雾化喷头均匀的设置在喷射管路上。喷射管路敷设在锂离子电池箱的顶部盖板上,且喷射管路位于锂离子电池模块内的一端呈预设结构设置。通过设置储液钢瓶储存灭火剂,并通过喷射管路将灭火剂输送至电池模块内部,在通过雾化喷头将灭火剂喷射至电池本体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电池模块内部进行灭火,不仅提高了灭火剂的输送效率,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持续提供压力以保证灭火剂能够持续输出,提高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32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0221790.9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27 , H01M10/6566 , H01M50/244 , H01M50/209 , H01M50/24 , H01M50/289 , A62C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与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机柜,该具有散热与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机柜包括:机柜本体、消防管路和多个电池箱;其中,机柜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机构,消防管路穿设于机柜本体内;每个电池箱均通过各自的注入管与消防管路相连通,消防管路直接向各电池箱内注入灭火剂和复燃抑制剂,并经各第一出风口溢流至各电池箱内。本发明中,当电池燃烧时,先通过消防管路直接向各电池箱内注入灭火剂,从而将电池箱内的明火扑灭,然后再通过消防管路直接向各电池箱内注入复燃抑制剂,并浸没各个电池箱,使电池无法复燃。
-
公开(公告)号:CN114564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05222.1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H01M10/6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仿真网格划分方法,将锂离子电池模组仿真模型划分为电池、连接片、流场以及构件;确定电池网格、连接片网格、连接片网格以及构件尺寸;根据确定的尺寸对锂离子电池模组通过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可以有效降低网格数量,提升仿真效率,为后期仿真结果的应用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91006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810569433.7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离散度的方法,包括:分别测试每个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SOC状态下的直流内阻,确定阻抗特性;利用离散度计算公式计算内阻离散度;根据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循环性能计算多个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衰退速度,建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衰退速度与使用条件的对应关系;计算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自放电率,建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自放电率与使用工况的对应关系;确定不同工况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电池容量离散度;利用复合离散度预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在退役后不同时间段的电池容量离散度,并根据预测的不同时间段的电池容量离散度和内阻离散度的权重预测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复合离散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5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49900.0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7
Abstract: 一种浸没式液冷散热模组及散热方法,包括底部开口的箱体,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液冷板,液冷板与箱体形成密闭结构,箱体内填充有用于浸没电池模组的冷却液,液冷板中通入有液冷介质。本发明通过在箱体内填充有用于浸没电池模组的冷却液,具有高安全性及高效散热性,通过设置流动有液冷介质的液冷板,对电池模组进行直接降温,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能力。本发明通过监控电池的温度对液冷板液冷介质的流速进行调节,控制电池的温度在合理的工作区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75907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63007.4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1/12 , H01M50/24 , H01M50/258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池簇的隔热材料的选取方法、电池簇及电池,在与电池簇内电池模块相同规格的电池模块上方设置托架材料,对电池模块进行燃烧试验,测量电池模块燃烧持续时间t1以及托架材料上表面的最高温度T1;若待选取材料燃烧时,能够以大于等于温度T1的温度持续燃烧,持续燃烧时间大于等于燃烧持续时间t1,则选择所述待选取材料作为隔热材料。将选取的隔热材料放置在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并且能够避免下方的电池模块起火燃烧时,往往会把位于上方的电池模块引燃的问题。本发明选择效率高且有效,电池簇的热防护选取提供了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