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01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39081.5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11/50 , C07C209/86 , C07C255/31 , C07C253/34 , C07C46/10 , C07C50/24 , C07D209/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见光驱动持续定向运动性质的有机微纳米共晶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有机微纳米共晶晶体通过电子给体分子与电子受体分子共组装得到;所述共组装通过电子给体分子与电子受体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实现。本发明的有机微纳米共晶晶体材料在特定可吸收波长范围内的扫描激光驱动下可以在不同的表面实现光驱动持续定向运动,其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扫描激光的扫描速度、扫描激光的强度和环境温度精准调控。本发明的有机微纳米共晶晶体可以用于在微观尺度上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对外做功的光响应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059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96594.4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气‑固体系中驱使CO2甲烷化的光热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包括非金属修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xOy,所述非金属修饰的MxOy的表面包覆修饰有敏化光热层,所述敏化光热层表面负载有贵金属;所述MxOy选自TiO2、Fe2O3、ZrO2中的至少一种。该光热催化剂在光热条件下,能够较好的催化CO2甲烷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517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886339.0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G01N23/22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时空分辨功能的光催化反应原位表征系统,包括互联互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真空腔;第一真空腔配置有原位低温扫描探针显微分析模块;第二真空腔配置有原位样品制备模块、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模块、原位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模块、原位质谱模块、样品清洁及刻蚀模块;第三真空腔有时间分辨原位反射红外光谱模块;真空腔均有原位光源模块及气路控制系统;水平方向上设有多维样品操纵台,各真空腔配置有传样杆。本发明可从纳秒至秒时间尺度研究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表界面电荷产生、电子转移及界面光化学反应过程,并可从原子尺度研究光催化剂表面原子的电子状态、吸附在表面物质的原子和固体表面的键合状态等表面元素化学状态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91072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065003.3
申请日:2014-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D471/06 , B82Y1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观尺度具有光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对外做功的单分散性的激光响应光致移动的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是由多个两端具有相同取代基的含有苝酐的苝酰亚胺衍生物,通过所述苝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得到。在构筑单体分子的吸收波长范围内且在激光光强密度大于或等于40mW/cm2的激光照射下,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受激发会在疏水基底表面进行持续的移动,其移动方式与构成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的构筑单体的结构直接相关,其移动速度与提供的激光光强密度直接相关。因此可通过调整构成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的构筑单体的结构来控制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材料的移动方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910728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065003.3
申请日:2014-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D471/06 , B82Y15/00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71/06 , B82Y1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观尺度具有光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对外做功的单分散性的激光响应光致移动的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是由多个两端具有相同取代基的含有苝酐的苝酰亚胺衍生物,通过所述苝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得到。在构筑单体分子的吸收波长范围内且在激光光强密度大于或等于40mW/cm2的激光照射下,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受激发会在疏水基底表面进行持续的移动,其移动方式与构成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的构筑单体的结构直接相关,其移动速度与提供的激光光强密度直接相关。因此可通过调整构成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的构筑单体的结构来控制该一维有机半导体微米带材料的移动方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9721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58181.1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J27/24 , B01J23/755 , B01J35/39 , C07C253/30 , C07C255/53 , C07C255/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催化制备酚或醚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表面羟基化处理的氮化碳材料和含镍元素的化合物的存在下,可以在不添加有机胺类牺牲剂的情况下有效光催化活化水或醇,实现卤代芳烃与水或醇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催化方法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可见光进行反应,并能显著提高卤代芳烃转化成酚或醚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9542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27501.1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2F1/72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高选择性氧化处理水体中有机膦酸盐的异相光芬顿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由光催化剂与铜及H2O2组成的异相光芬顿反应体系中,实现了对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的高效、高选择性氧化为正磷酸盐。本发明的异相光芬顿反应体系在6分钟内,可使HEDP的降解率高达97%,表现出优异的反应活性。本发明方法在共存竞争底物存在下仍能保持对HEDP的选择性氧化能力。且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回收性和稳定性,经多次循环使用后仍保持良好的活性,显著降低了环境影响和处理成本,增强了经济可行性。本发明方法还展示了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光催化剂及不同形态的铜,均显示出较高的正磷酸盐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49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82496.9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J31/16 , C02F1/58 , B01J31/22 , B01J35/39 , B01J35/53 , C02F103/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和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降解水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型光热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型光热催化剂包括光热核结构,所述光热核结构的表面包覆有固体Lewis酸催化剂,所述光热核结构选自具有光热转换效应和锚定金属离子双重功能的材料,所述固体Lewis酸催化剂选自能够催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的固体Lewis酸催化剂。在使用时,固体Lewis酸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催化水体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能够避免催化剂被水体中的其他共存污染物干扰,同时,光热核结构在太阳光等光源的照射下,能够提高水体的温度,进而提高水解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96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25353.3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D417/14 , C07C29/78 , C07C31/125 , G03F7/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小分子光刻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有机小分子可见光光刻胶的分子结构包括:给‑受体分子骨干、连接基团以及可扭转光致产酸基团。所述有机小分子光刻胶可以通过分子间以及分子与直链烷基醇间的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如静电、氢键相互作用等),在二维基底表面协同共组装形成纳米级均匀厚度、表面平整的二维共晶材料。利用二维共晶材料可吸收波长范围的低能量可见光,可以对二维共晶材料进行光刻。
-
公开(公告)号:CN104130257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19241.2
申请日:2014-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7D471/06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有机胺类气体具有超灵敏荧光响应的一维有机半导体螺旋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两端具有不对称两亲性取代基的含有苝酐的苝酰亚胺衍生物作为构筑单元,然后在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混合液中,通过多个两端具有不对称两亲性取代基的含有苝酐的苝酰亚胺衍生物所含苝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得到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螺旋纳米线。由于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螺旋纳米线具有纳米级螺旋结构以及良好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5%)两个显著的优点,非常适合空气中有机胺类的荧光检测。由所述一维有机半导体螺旋纳米线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多孔膜,在与微量的有机胺类蒸汽(浓度为ppb~ppm级别)接触时,其荧光会发生猝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