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74511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06978.7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升式环流光生物反应器。所述反应器是将光源分别安装于反应器外筒和内导流筒的壁面处,气体从环流反应器底部的气体分布器进入反应器,驱动反应器内的微藻溶液环流,使光源产生的光能照射内外套筒间的区域,从而充分利用微藻的闪光效应,促进微藻的培养。本发明利用双通量法确定内外双面照射反应器下降段径向距离,从而可以对光源内外同时照射下降段的气升式环流光生物反应器进行设计和放大。
-
公开(公告)号:CN100523768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510126227.1
申请日:2005-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颗粒流体两相流反应器内流动参数分布的方法,包括:根据反应器的结构尺寸和物性、操作条件,由双流体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微元内的守恒方程得到速度、浓度分布;由反应器整体操作条件计算满足全局动力学的非稳态方程组的所有变量根的组合,并寻找满足极值条件的最优根以得到介观结构参数;在反应器每个微元空间内求解满足微观局部动力学方程组的所有变量根的组合,并寻找满足极值条件的最优根;计算颗粒流体相间曳力,并替代双流体模型的曳力关系做迭代计算,得到反应器任意微元内的浓度、速度流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本发明方法可得到反映实际情况的曳力系数,可准确计算反应器内的流动、反应、传热、传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97193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81802.2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8/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振动流化床反应器及系统,微振动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至少一个振动元件;至少一个振动元件用于振动微振动流化床反应器内振动元件所处区域的颗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传统振动流化床将整个系统置于振动台而导致的振动能耗高以及在反应器重量、规模、高度方面的限制,实现了对流化床反应器局部的精准振动,可以针对流化床反应器的特定区域进行颗粒聚团或颗粒沉积的分散,提高了流化质量的控制和优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624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96044.1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J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浆态床反应器及其应用,所述浆态床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外筒,还包括垂直安装于所述反应器外筒内部的换热列管,所述换热列管下方设置有气体分布器;所述换热列管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螺旋翅片;相邻两个换热列管的螺旋翅片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所述换热列管的直径的5%~20%。本发明通过设置螺旋翅片,一方面,可以增加换热面积,强化浆态床反应器的撤热能力,另一方面,螺旋翅片能阻碍浆料和气泡的轴向运动,改善浆态床内的相含率分布和液速分布,降低反应器内的返混;此外,由于螺旋翅片产生的螺旋切向流场,削弱催化剂颗粒与换热列管内壁面的直接碰撞作用,有效降低催化剂颗粒和换热列管的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0337451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106978.7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升式环流光生物反应器。所述反应器是将光源分别安装于反应器外筒和内导流筒的壁面处,气体从环流反应器底部的气体分布器进入反应器,驱动反应器内的微藻溶液环流,使光源产生的光能照射内外套筒间的区域,从而充分利用微藻的闪光效应,促进微藻的培养。本发明利用双通量法确定内外双面照射反应器下降段径向距离,从而可以对光源内外同时照射下降段的气升式环流光生物反应器进行设计和放大。
-
公开(公告)号:CN1979111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10126227.1
申请日:2005-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颗粒流体两相流反应器内流动参数分布的方法,包括:根据反应器的结构尺寸和物性、操作条件,由双流体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微元内的守恒方程得到速度、浓度分布;由反应器整体操作条件计算满足全局动力学的非稳态方程组的所有变量根的组合,并寻找满足极值条件的最优根以得到介观结构参数;在反应器每个微元空间内求解满足微观局部动力学方程组的所有变量根的组合,并寻找满足极值条件的最优根;计算颗粒流体相间曳力,并替代双流体模型的曳力关系做迭代计算,得到反应器任意微元内的浓度、速度流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本发明方法可得到反映实际情况的曳力系数,可准确计算反应器内的流动、反应、传热、传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815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27959.1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25B9/60 , C25B11/02 , C25B11/046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槽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电解槽包括电解室和电极板,电解室的内部或外侧壁上设置有电极板,且电解室的内部还填充设置有催化剂床层;电解室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电解室和第二电解室,第一电解室的一侧通过隔膜和第二电解室的一侧连通;第一电解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第二电解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本发明通过电解室和电极板的具体组合设置,将传统电解槽的二维平面电极转换成三维颗粒电极,大幅提高电极面积和电解效率,且电解槽为床型结构,易于规模化放大的同时,不存在水循环控制平衡问题,也不存在氢气和氧气混合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氢气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385099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360178.5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固淤浆反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环管反应器,包括由多根管路循环连通的环管本体、以及连通环管本体中相邻两根管路的连通管路,连通管路与环管本体中相邻的两根管路形成循环回路,环管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轴流泵。通过连通管路形成局部循环回路,使得液固混合更均匀,降低溶胀聚并的风险;而且在发生溶胀聚并后依然保证液固混合均匀性,减缓颗粒溶胀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环管反应器的控制方法,打开连通管路上的开关阀,连通循环回路;打开环管本体内的至少一个轴流泵;当环管本体内颗粒发生聚并时,关闭连通管路上的开关阀,同时打开环管本体内的至少两个轴流泵。该方法能够监测出颗粒是否发生溶胀聚并,并减缓颗粒溶胀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7156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6731.1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U型管式萃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所述U型管式萃取设备包括U型管道、搅拌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U型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段、横向段和第二竖直段;所述U型管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段的萃取原料入口;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U型管道的横向段;所述分离装置位于所述U型管道的上方,且所述分离装置的下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的顶部分别连通;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轻相排出口和重相排出口,所述轻相排出口和重相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分离装置的侧部。本发明将分离装置设置在U型管道的上方,使得整个设备形成循环管式结构,可控制混合液的停留时间,提高单级萃取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易于工业放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654473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110050439.1
申请日:2011-03-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测量浆态床内三相含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导探针检测单元(2)和电阻层析成像检测单元(1);所述电导探针检测单元(2)包括设置在浆态床(9)内若干电导探针(4),用于测定气相体积含率;所述电阻层析成像检测单元(1)包括设置在浆态床(9)内壁上的若干传感器电极(3),用于测定气相体积含率和固相体积含率之和;所述的电导探针(4)和传感器电极(3)在浆态床(9)的圆周上等弧均匀设置,且纵向呈多层设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得到浆态床内气液固三相各自的体积含率,分析容易,精度较高,安全无辐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