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抑制重力影响的两相流体系统的特征参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5808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1811603303.7

    申请日:2018-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抑制重力影响的两相流体系统的特征参数设计方法,属于航天器热控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两相流体系统内的气液流动及气液分布的特点,确定两相流体系统的工作模式;第二步,根据两相流体系统所处的工作模式,分析在1g的重力条件下,浮力、表面张力、惯性力、重力(浮力)、温度变化引起的浮力与黏性力对两相流体的影响,并计算得到特征参数d的取值范围;本发明通过分析重力条件对其相变工作过程工质流动换热的影响,以获得1g和0g

    一种水升华器供水压力地面等效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333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212617.X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升华器供水压力地面等效模拟装置及方法,该地面等效模拟方法包括:提供水升华器供水压力地面等效模拟装置;计算水升华换热器在月面工作时的最大供水压力和最小供水压力;通过调节液体减压阀与水升华换热器之间的高度差、或者更换不同输出压力的液体减压阀来改变水升华换热器的供水压力,使水升华换热器的供水压力在启动性能试验中大于等于最大供水压力,并使水升华换热器的供水压力在散热能力试验中小于等于最小供水压力,完成对水升华换热器的启动性能试验和散热能力试验。上述方法能够在地面对月面工作的水升华器的供水压力进行等效模拟,完成月面水升华换热器的启动性能测试和散热能力测试。

    蒸发器、储液器及环路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32518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555158.5

    申请日:2021-0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发器、储液器及环路热管。所述蒸发器,包括外壳、毛细芯和液体引管;所述毛细芯和所述液体引管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液体引管位于所述毛细芯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液体引管的外壁与所述毛细芯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隔以形成液体干道,所述液体引管的出液端与所述液体干道连通,所述液体引管的进液端用于与储液器连通,所述蒸发器还包括过渡管段,所述过渡管段套设在所述液体引管的靠近所述进液端的位置;所述过渡管段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所述过渡管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槽道,多个所述槽道沿所述过渡管段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槽道用于液体流动且阻止气泡运动。

    一种应对过载及背压的水升华器供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121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061921.0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过载及背压的水升华器供水控制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实现水升华器在空间复杂的热、过载、背压因素下,避免“击穿”现象,同时完成较高散热量的目的。首先,根据第一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水升华器的开启供水时间t1;根据任务需求和第二约束条件确定供水间隔t2;根据第三约束条件确定升华器的工作供水时间t3。然后,确定具体供水方案,开启水升华器,打开控制阀开始向其供水,时长为开启供水时间t1;关闭控制阀,停止供水,时长为停水间隔t2;再次打开控制阀,时长为工作供水时间t3;重复计算t2和t3,并按照其结果按时关断、打开控制阀,直到任务结束。

    环路热管性能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01442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35491.2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环路热管性能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确定待检测环路热管的多个性能检测维度;针对每一个性能检测维度,基于确定出的待检测环路热管中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设置结构,以及每个部件的外表温度;构建在该性能检测维度下的模拟微重力检测环境;在模拟微重力检测环境下,检测待检测环路热管在每一个性能检测维度下的性能,确定出待检测环路热管的异常性能。这样,根据待检测环路热管的性能检测维度,构建对应的模拟微重力检测环境,在模拟微重力检测环境下对待检测环路热管的性能进行检测,可以确定出待检测环路热管在模拟微重力检测环境下的性能,有助于提高待检测环路热管性能检测的准确率。

    可控热管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615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41191.8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控热管。可控热管包括第一热源、蒸发段、第一绝热段、冷凝段、第二绝热段和储气室;蒸发段、第一绝热段、冷凝段、第二绝热段和储气室依次连接,且蒸发段、第一绝热段、冷凝段、第二绝热段和储气室的内部连通为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毛细结构,毛细结构连接蒸发段、第一绝热段、冷凝段、第二绝热段和储气室;密闭空间内设置有传热工质和控制气体,控制气体设置在储气室的一端;第一热源与储气室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对冷凝段打开程度的调节,保证了冷凝段的热导能力与负载设备所需的工作温度相匹配,进而满足负载设备的发热量变化较大而需要工作在相对较窄的温度范围内的需求。

    一种适用于月球重力环境的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695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284178.9

    申请日:2020-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月球重力环境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压缩机和一个以上相互串联的气液分离模块;其中,每个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离心分离管、排气管和回油管;所述离心分离管从上往下呈螺旋形排布,其采用套管形式,包括:套管外壁和套管内壁以及内外壁之间填充的多层毛细结构芯体;所述套管内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多层毛细结构芯体沿径向分为三层芯体,且每层芯体为多孔结构,其平均孔径从所述套管内壁到套管外壁沿径向逐层减小,进而形成阶梯孔结构;所述离心分离管的上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下端的内管通过所述排气管与冷凝器连接,下端的多层毛细结构芯体中的外层芯体与回油管的一端连通;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通。

    一种工作于160K至220K温区的双回路深冷环路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7144160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258510.2

    申请日:2017-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160K至220K工作温区的双回路深冷环路热管,可实现从常温区至160K低温区的跨温区启动和运行功能,从而解决现有常规环路热管常温区启动失效、储液器和工质充装量难以适应跨大温区的技术难题。本发明采用蒸发器和冷凝器热耦合在一起的两套环路热管解决160K至220K温区的热传输问题。一套环路热管使用乙烷工质,一套环路热管使用丙烯工质。两套环路热管的蒸发器通过集热座热耦合在一起并与热源贴合吸收热量,两套环路热管的冷凝器热耦合在一起并与热沉贴合释放热量。

    一种双储液器平板环路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979879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436097.5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储液器平板环路热管,涉及航天器及地面其它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该平板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两个储液器、蒸气管路和液体管路,蒸发器左右两侧各布置一个储液器;液体管路分为两个支路分别插入两个储液器中,将两个储液器连接起来。两个储液器共同向蒸发器内的毛细芯提供液体工质。双储液器可从两个方向向毛细芯进行供液,能够提升平板环路热管蒸发器长度从而增大有效吸热面积,同时能够在重力场或加速度场中适应不同方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