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76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3759.9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的联合供热系统自动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若确定机组处于抽凝状态,且满足旁供状态程序投入条件;响应旁供状态程序投入触发动作;若确定满足第一预设阀门开关及控制条件,且高旁减温水调阀投入高旁阀后蒸汽温度自动控制,且供热低旁减温水调阀投入供热低旁阀后蒸汽温度自动控制,且高旁阀后蒸汽温度和供热低旁阀后蒸汽温度大于等于各自对应的预设暖管值;若确定满足第二预设阀门开关及控制条件,将高旁阀投入高旁阀前蒸汽流量自动控制,将供热低旁阀投入供热低旁阀前蒸汽流量自动控制或供热低旁阀后蒸汽压力自动控制。所述装置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实现旁路供热系统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16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1241456.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煤机组的亚临界锅炉中的汽包水位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机器学习中的线性回归算法来优化汽包水位测试值,优化后的汽包水位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锅炉水位的真实情况,进而解决了针对机组在深度调峰工况下,汽包水位控制的问题,为机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为过程控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机组的变负荷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机组各项指标的调节性能,同时满足电网对于深度调峰情况下AGC和一次调频管理和考核的要求。从而提高机组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保证机组的环保指标,增强了火力发电机组参与电网考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09164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1243075.1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7C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系统应用公用设备的排队方法及装置,涉及排队调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公用同一台公用设备的工艺系统数量,设置每台工艺系统的系统编号,以标记每台工艺系统;接收一待排队工艺系统的排队申请信息;确定队列信息中记录的原始队尾编号;所述队列信息中记录有排队队列中各工艺系统的系统编号及顺序;采用DCS图形逻辑组态算法,根据待排队工艺系统的系统编号更新队列信息中记录的队尾编号;采用DCS图形逻辑组态算法,在所述原始队尾编号对应的工艺系统应用所述公用设备完毕后,将占用所述公用设备的权限分配给所述待排队工艺系统。本发明可以解决当前多个系统公用一套设备的情况,还缺少简单有效的排队方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4850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08533.9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磨制粉系统启动装置和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风扇磨制粉系统的运行数据;触发器,与控制柜连接,用于响应于触发信号生成启动信号,并将启动信号发送至控制柜;控制柜,与风扇磨制粉系统和数据采集器连接,用于响应于启动信号,从数据采集器获取运行数据,根据启动信号和运行数据进行启动逻辑组态,并基于启动逻辑组态执行相应的启动电路,其中,不同的启动逻辑组态对应不同的启动电路,启动电路用于向风扇磨制粉系统发送启动指令。上述方案可以实现风扇磨制粉系统的启动自动化,节约人力成本,减少误操作,提高启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16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41456.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煤机组的亚临界锅炉中的汽包水位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机器学习中的线性回归算法来优化汽包水位测试值,优化后的汽包水位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锅炉水位的真实情况,进而解决了针对机组在深度调峰工况下,汽包水位控制的问题,为机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为过程控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机组的变负荷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机组各项指标的调节性能,同时满足电网对于深度调峰情况下AGC和一次调频管理和考核的要求。从而提高机组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保证机组的环保指标,增强了火力发电机组参与电网考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5532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729209.4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差异化参数的直流炉机组RB控制方法和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RB触发类型,其中,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送/引风机RB,一次风机RB,给水泵RB,磨煤机RB;根据RB触发类型,获取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包括:目标压力值,变压力速率,目标负荷,变负荷速率,磨煤机跳磨间隔时间,风烟系统中风机动叶的超驰关指令,给水系统的给水惯性时间;根据所述目标控制参数,执行RB控制。本发明根据RB类型的不同,进行了差异化的变压力速率以及变负荷速率的参数设置,实现了机组在RB触发后的稳定安全降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021970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40808.1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01D17/1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轮机组的给水泵汽源供汽控制电路、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第一触发模块、第二触发模块以及信号翻转模块,通过联锁开逻辑电路的设置,使得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依次交替输出脉冲信号,进而分别控制阀门开启和阀门中停,进而仅仅通过开始触发信号即可实现一键操作,RB触发后,通过缓慢联开辅汽至小机供汽电动门,既可以保障小机汽源,也可以保障冷段管道有足够的预暖时间不发生撞管,解决了目前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组RB触发后存在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可能需要人为干预的环节,提高了RB实验的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6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5858.2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馈可变抽蓄机组的一次调频协同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抽水蓄能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双馈可变抽蓄机组的运行参数和电网系统的电网频率;根据电网频率,生成一次调频功率;根据一次调频功率和分配功率,生成功率设定值;根据一次调频功率、功率设定值和实际功率值,生成一次调频转速;根据功率设定值和实际功率值,调节导叶开度,同时根据分配功率、一次调频转速以及水泵水轮机的实际转速,调节水泵水轮机的转速。在本公开中,在一次调频发生时,利用水泵水轮机的转速改变来释放或吸收转动惯性以瞬间改变其功率,同时水泵水轮机的导叶改变协同响应一次调频负荷需求,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一次调频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6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1943.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组一次调频参数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机组的一次调频请求,根据汽轮机转速差和不等率函数得到功率输出调节值;根据汽轮机转速差和前馈函数确定阀门开度调整量,并根据所述阀门开度调整量和所述功率输出调节值确定综合阀位指令,以控制汽轮机调节阀;响应于控制汽轮机至预设时间,根据预计算的调频理论负荷变化量和当前的调频实际负荷变化量的差值对所述功率目标值和所述综合阀位指令进行补偿,以使调频理论负荷变化量和调频实际负荷变化量的差值满足预设要求;本申请能够优化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确保调频响应迅速、精确,并增强了电网频率的稳定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66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31943.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组一次调频参数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机组的一次调频请求,根据汽轮机转速差和不等率函数得到功率输出调节值;根据汽轮机转速差和前馈函数确定阀门开度调整量,并根据所述阀门开度调整量和所述功率输出调节值确定综合阀位指令,以控制汽轮机调节阀;响应于控制汽轮机至预设时间,根据预计算的调频理论负荷变化量和当前的调频实际负荷变化量的差值对所述功率目标值和所述综合阀位指令进行补偿,以使调频理论负荷变化量和调频实际负荷变化量的差值满足预设要求;本申请能够优化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确保调频响应迅速、精确,并增强了电网频率的稳定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