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8277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40784.0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中国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中国石蒜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杨树林;对杨树林地进行的整地作畦;中国石蒜的种球装配;在已整地杨树林地中开挖种植沟,将中国石蒜的球茎置于种植沟中,覆土,最后浇定根水;栽后田间日常管理包括春、夏时节及时搂草,适时施肥,及时排除积水;中国石蒜种球和鲜切花适时采收。采用本发明的杨树、中国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中国石蒜栽培方法,杨树和中国石蒜发挥各自的生物学特点,林地的光能,热能、空间等生态条件得以充分利用,扣除复合经营增加的生产资料与用工等成本投入,可增加利润20%以上。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景观及生态效益,同时也提高杨树林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延伸了杨树产业链。
-
公开(公告)号:CN10373387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40793.X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长筒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长筒石蒜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杨树林;对杨树林地进行的整地作畦;长筒石蒜种球准备;在已整地杨树林地中开挖种植沟,将长筒石蒜的球茎按株距置于种植沟中,覆土,最后浇定根水;栽后田间日常管理包括春、夏时节及时搂草,适时施肥,及时排除积水;长筒石蒜种球和鲜切花适时采收。采用本发明的杨树、长筒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长筒石蒜栽培方法,杨树和长筒石蒜发挥各自的生物学特点,林地的光能,热能、空间等生态条件得以充分利用,扣除复合经营增加的生产资料与用工等成本投入,可增加纯利润20%以上。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景观及生态效益,同时也提高杨树林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延伸了杨树产业链。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0437958.X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孝顺竹BmMYB26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录因子BmMYB26,属MYB转录因子家族,来源于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将其命名为BmMYB26,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通过基因克隆表达与对比分析,揭示了孝顺竹BmMYB26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地位和在促进植物生长与调控细胞壁加厚上的重要功能,并提供了一种应用该基因的方法,该基因将在研究植物细胞壁生长分子机制、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和改良竹材性状等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06054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87651.1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甲壳素纳米纤维复合制备超级电容器线状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制备甲壳素纳米纤维;b)制备甲壳素纳米纤维、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聚苯胺四元混合溶液;c)制备复合线状电极。本发明优点:1)甲壳素纳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聚苯胺由于固有的质轻多孔核壳结构,大大提高了电解液的扩散和吸收,使得电荷转移内阻很小,并且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在0.2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791F/g;2) 在4A/g的高电流密度下充放电3000次后电容量依然保留82.14%,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58428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688219.4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H01G11/86 , H01G11/24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30 , H01G11/36 , H01G11/4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线状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方法,包括步骤:a)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b)制备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c)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与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三元复合的溶液;d)制备线状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优点:纤维素纳米纤维平均直径30-50 nm,长径比超过1000。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平均直径40-80 nm,长径比超过800。纤维素纳米纤维、超长二氧化钛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间实现了网络互穿的交织体系。一次成型为线状电极。电化学性能:扫描为10mV/s时,面积比电容为62.5 mF/cm2,在电流密度为0.5 mA/cm2下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留率为95%。
-
公开(公告)号:CN10528462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72840.4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体胚培养获得大量小蓬竹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采用小蓬竹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进而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将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到改良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再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形成完整植株,最后移栽到花盆,完成小蓬竹再生全过程。本发明方法,获得小蓬竹的频率高,时间短,非常适宜于小蓬竹遗传改良。完成小蓬竹植株再生的时间最快仅需12周左右。为小蓬竹的快速繁殖和定向生物技术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78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80523.0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建立翠竹再生体系的方法,包括:1)取翠竹含腋芽的茎段,先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于含有4.0~6.0mg/L6-BA的MS诱导培养基,光培养下诱导出丛芽;2)将丛芽转继代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光照培养直至有胚性愈伤组织产生;3)将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于含有1.0~3.0mg/L6-BA,或1.0~2.0mg/L6-BA+1.0~2.0mg/LKT的MS,光培养诱导体胚发生、增殖及体胚苗发生;4)将已发生的体胚苗小芽丛转接于含有1.0~2.0mg/L萘乙酸的MS生根培养基中,光培养诱导生根;5)将已生根的小苗移栽于移栽基质,喷水培养。本发明建立的再生体系可以作为翠竹遗传转化的研究体系,为翠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增添了又一条新途径,增殖系数是现有组织培养技术的1.5-2倍,规模化生产开发价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402817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0692953.1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组培苗的瓶外生根方法,包括生根设施的准备、生根材料的获取、生根材料的处理、组培小苗的移栽、生根期管理、炼苗期管理步骤。本发明通过模拟翠竹试管苗瓶内生根环境,使组培小苗直接在较封闭的、高湿、带有生根液的瓶外基质中生根,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进入基质栽培大田阶段。该方法合并了组培苗在瓶内琼脂培养基中生根然后再移栽至大棚的过程,使组培小苗直接在瓶外、移栽基质中生根,简化了生产环节,节约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瓶外生根率达95%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0%,为翠竹组培苗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437958.X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孝顺竹BmMYB26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录因子BmMYB26,属MYB转录因子家族,来源于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将其命名为BmMYB26,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通过基因克隆表达与对比分析,揭示了孝顺竹BmMYB26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系统进化地位和在促进植物生长与调控细胞壁加厚上的重要功能,并提供了一种应用该基因的方法,该基因将在研究植物细胞壁生长分子机制、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和改良竹材性状等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22773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691901.9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纳米纤维素复合纳米银线制备透明导电纤维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从木粉中提取纳米纤维素;b)制备纳米纤维素/纳米银线复合物;c)将纳米纤维素/纳米银线复合物与丙烯酸树脂进行混溶复合;d)采用湿法混融挤出的方法制备透明导电复合纤维。本发明的优点:(1)纳米纤维素热膨胀系数较低,强度较高,杨氏模量高,热化学稳定性优异;(2)纳米银线制得的透明导电材料透明性好、雾度低、耐弯折性好、阻抗低、采用简化的制备工艺;(3)纳米纤维素/纳米银线复合导电线的透光率高,雾度值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