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槽道烧结支撑结构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3045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610326825.1

    申请日:2016-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槽道烧结支撑结构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上、下两块金属盖板,上、下金属盖板之间通过焊接密封形成密闭的腔体,在腔体内部填充有液体工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分为蒸发面和冷凝面,分别均铺设有金属粉末颗粒烧结形成的薄层多孔吸液芯结构,且在蒸发面上烧结形成阵列排布的支撑柱,冷凝面则加工出与该支撑柱顶端圆柱凸台相配合的圆柱孔,两者相嵌配合后形成工质回流通道。该平板热管提高了毛细压力,烧结支撑柱上形成的轴向槽道提供了良好的工质回流通道,减少了液体回流阻力,显著加快了工质回流速度,实现了汽‑液两相的分离,提高了传热性能;同时,该支撑柱能有效防止平板热管塌陷变形等问题。

    一种具有多槽道烧结支撑结构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304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26825.1

    申请日:2016-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槽道烧结支撑结构的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上、下两块金属盖板,上、下金属盖板之间通过焊接密封形成密闭的腔体,在腔体内部填充有液体工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分为蒸发面和冷凝面,分别均铺设有金属粉末颗粒烧结形成的薄层多孔吸液芯结构,且在蒸发面上烧结形成阵列排布的支撑柱,冷凝面则加工出与该支撑柱顶端圆柱凸台相配合的圆柱孔,两者相嵌配合后形成工质回流通道。该平板热管提高了毛细压力,烧结支撑柱上形成的轴向槽道提供了良好的工质回流通道,减少了液体回流阻力,显著加快了工质回流速度,实现了汽‑液两相的分离,提高了传热性能;同时,该支撑柱能有效防止平板热管塌陷变形等问题。

    一种具有分流-汇流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8563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16858.0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2 F28F3/04 F28F9/001 F28F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分流-汇流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金属微通道基体,所述基体上成形有多个翅片单元,其沿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镜像对称排列成第一、第二翅片单元对;位于上游的第二翅片单元对的后端嵌入位于其下游的第一翅片单元对的前端并形成汇流通道;位于下游的第二翅片单元对的前端嵌入位于其上游的第一单元翅片对的后端并形成分流通道;经过阵列后形成微通道结构。制造时,采用微细电火花加工出该分流-汇流微通道结构,再与上盖板钎焊封装,获得微通道换热器。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得冷却液在微通道中始终处于热发展段,形成旁流并造成紊流,并抑制沸腾不稳定性,从而显著强化微通道换热。

    一种具有分流‑汇流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8563B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610216858.0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分流‑汇流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一金属微通道基体,所述基体上成形有多个翅片单元,其沿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镜像对称排列成第一、第二翅片单元对;位于上游的第二翅片单元对的后端嵌入位于其下游的第一翅片单元对的前端并形成汇流通道;位于下游的第二翅片单元对的前端嵌入位于其上游的第一单元翅片对的后端并形成分流通道;经过阵列后形成微通道结构。制造时,采用微细电火花加工出该分流‑汇流微通道结构,再与上盖板钎焊封装,获得微通道换热器。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得冷却液在微通道中始终处于热发展段,形成旁流并造成紊流,并抑制沸腾不稳定性,从而显著强化微通道换热。

    微通道再生冷却的微型燃烧室

    公开(公告)号:CN206234849U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21216515.6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再生冷却的微型燃烧室,通过设置燃烧腔体及依次层叠设置在燃烧腔体上下两侧的中间垫板、微通道板和顶盖板,使燃烧腔体与中间垫板和微通道板形成密闭的燃烧腔。燃油流经微通道板后再经燃油雾化喷嘴喷入燃烧腔体内,而后与通过进气口射入的空气掺混后点火燃烧,将燃油同时用做冷却剂,利用微通道吸收燃烧室释放的热量,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实现燃烧室壁面的冷却降温,从而实现再生冷却。本实用新型利用微通道表面积大、微尺度效应强化换热的优点,降低燃烧室壁面温度及温度梯度,进而解决热应力过大问题,实现了燃烧室的有效热防护;同时预热后的燃料发生裂解,不仅改善了点火性能,而且提高了熄火极限和燃烧效率。

    平板热管微通道复合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8012433U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20118965.4

    申请日:2018-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热管微通道复合散热器,其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平板热管、微通道、上层密封盖板。所述平板热管包括下层蒸发端和上层冷凝端,以及两端面之间密封形成的密闭容腔,容腔内部填充液体工质,容腔内表面分别制备一层蒸发面吸液芯和冷凝面吸液芯结构。在上层冷凝端上表面直接加工出微通道结构,下表面则制备一层冷凝面多孔吸液芯,所述微通道与上层密封盖板密封后形成微流道,通冷却液进行散热。上述平板热管微通道复合散热器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结构紧凑,体积小,减少了一层热管到翅片之间的接触界面,显著减小传热热阻,同时利用微通道液冷方式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一种LED芯片平板热管集成封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038524U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20949671.1

    申请日:2017-08-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芯片平板热管集成封装结构,其包括散热翅片、平板热管、电路层、若干LED芯片和芯片封装材料。所述平板热管蒸发面为ALN绝缘陶瓷板,冷凝面为紫铜壳体板,蒸发面上设有辐射状内凹槽的多孔毛细吸液芯结构,冷凝面上设有薄层多孔吸液芯结构,蒸发面与冷凝面直接贴合。所述LED芯片直接设置在平板热管蒸发面ALN绝缘陶瓷板上。采用ALN绝缘陶瓷板替代传统金属板作为平板热管的蒸发面,无需设置绝缘层,大大减少了封装基板与LED芯片的热应力,显著减少了系统热阻、提升了散热效率,延长了LED的使用寿命及工作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多流路互联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6274227U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21349617.5

    申请日:2016-12-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流路互联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一金属微通道基体,该基体沿冷却液流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平行排布、阵列分布的开口圆环结构,其包括外部沿圆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四段第一弧形翅片和内部对称布置的两段第二弧形翅片,从而形成了嵌套设置的大开口圆环和小开口圆环。大开口圆环在沿平行、垂直于冷却液流动方向上分别形成前后、上下各两个狭缝,小开口圆环在沿平行于冷却液流动方向上形成前后两个狭缝,上述狭缝形成多流路互联通道。

    一种具有多槽道烧结支撑结构的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205897914U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20449612.3

    申请日:2016-05-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槽道烧结支撑结构的平板热管,其包括上、下两块金属盖板,上、下金属盖板之间通过焊接密封形成密闭的腔体,在腔体内部填充有液体工质;所述腔体的内表面分为蒸发面和冷凝面,分别均铺设有金属粉末颗粒烧结形成的薄层多孔吸液芯结构,且在蒸发面上烧结形成阵列排布的支撑柱,冷凝面则加工出与该支撑柱顶端圆柱凸台相配合的圆柱孔,两者相嵌配合后形成工质回流通道。该平板热管提高了毛细压力,烧结支撑柱上形成的轴向槽道提供了良好的工质回流通道,减少了液体回流阻力,显著加快了工质回流速度,实现了汽-液两相的分离,提高了传热性能;同时,该支撑柱能有效防止平板热管塌陷变形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