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2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11239928.X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厚度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压溃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截面的边上任意处厚度使用参数表示出来;2、利用最大厚度、最小厚度,求出截面拐角处形成折叠单元的实际厚度;3、将不同区域的厚度带入到超级折叠单元不同区域的能量耗散计算公式,计算出变厚度超级折叠单元能量耗散;4、利用能量最低原理,求出变厚度超级折叠单元能量耗散表达式中的未知量;5、求解出平均压溃反力具体数值。本发明推导出了变厚度十二直角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解析表达式,可以在车身抗撞性概念设计阶段,实现对薄壁梁的正向设计,缩短开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841617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00460.1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用复合材料研究领域,涉及一种长纤维复合材料乘用车后排座椅骨架初始材料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乘用车后排座椅抗撞性要求;2、推导LFT平板最小穿透能量表达式;3、研究基于冲击能量要求下LFT平板材料设计方法;4、设计座椅背板骨架初始材料;5、验证初始设计结果有限元和试验;本发明以LFT平板最小穿透能量建立起能量吸收能力与材料参数及试验约束条件参数联系的桥梁,一方面估计LFT平板极限冲击能量,另一方面指导LFT材料初始设计和选择;本发明工程实际意义的应用是假设在确定冲击工况下,从安全系数的角度设定LFT平板需要吸收冲击能量的大致范围,计算得到LFT材料纤维体积分数及对应的平板厚度,实现材料初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15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59047.7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车辆变速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考虑负荷变化干扰的商用车换档过程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换档过程车辆动力学负荷的变化视作扰动变量,并设计扰动观测器对扰动变量进行观测;以换档过程中的同步时间最优为性能目标指标,并把带有扰动观测值的状态方程作为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减少换档动力中时间,同时降低车辆负载变化对换档过程的影响;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求解换档同步过程带约束的有限时域优化控制问题,获得最优控制律和最优周期数的解析解,降低优化问题的计算难度,提高在线求解的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4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6603.0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7/13 , G06F17/14 , G16C60/00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条式非充气车轮静态承载与接地特性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以辐条式非充气车轮的中心位置为原点建立极坐标系,按照承载过程中车轮的变形情况,将车轮简化划分为三个区域;步骤二、基于弹性力学与层合曲梁理论建立所述三个区域内剪切带的平衡微分方程组;步骤三、以所述三个区域的对称性及相接点的边界条件求解平衡微分方程组,根据接地区域的变形与受力求解接地压力的傅里叶展开形式的常数项和下沉量;步骤四、根据剪切带变形情况,对接地压力进行积分得到车轮的负载曲线。将非充气车轮剪切带简化为具有三个区域的弹性圆环,基于层合曲梁与弹性力学相关理论建立平衡微分方程,从而求解非充气车轮静态承载与接地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4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4830.X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16C60/00 , G06F17/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力学模型的非充气轮胎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车轮轮辐质量和剪切带质量获得车轮的优化目标函数;步骤二、建立非充气轮胎的力学模型;步骤三、根据所述非充气轮胎的力学模型获得多个转换参数;步骤四、结合非充气车轮结构参数、材料参数以及性能参数要求,确定约束条件后对多个转换参数进行求解,进而获得车轮的优化目标函数最小值,即为非充气轮胎的最优参数组合。本发明在建立的力学模型和刚度近似解析式的基础上,以车轮剪切带与轮辐的质量和为目标函数,设定了车轮接地压力、承载、材料性能、尺寸等约束条件,运用随机搜索方法对非充气车轮进行结构优化,实现了车轮的轻量化设计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07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46117.8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扣式模块化复合材料弹性支撑体的柔性车轮,包括:橡胶胎面;多个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胎面内侧,并且所述多个底座沿所述橡胶胎面内侧的周向均匀布置;多个辐条单体,其与所述底座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辐条单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底座内侧;中心轮辋,其外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辐条单体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的嵌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多个卡扣,其与所述多个辐条单体相间设置;所述卡扣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中心轮辋上,将与其相邻的两个辐条单体的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39928.X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厚度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压溃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截面的边上任意处厚度使用参数表示出来;2、利用最大厚度、最小厚度,求出截面拐角处形成折叠单元的实际厚度;3、将不同区域的厚度带入到超级折叠单元不同区域的能量耗散计算公式,计算出变厚度超级折叠单元能量耗散;4、利用能量最低原理,求出变厚度超级折叠单元能量耗散表达式中的未知量;5、求解出平均压溃反力具体数值。本发明推导出了变厚度十二直角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解析表达式,可以在车身抗撞性概念设计阶段,实现对薄壁梁的正向设计,缩短开发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5389433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758215.4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材料包裹的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压溃特性分析方法,为克服车身抗撞性概念设计阶段由于缺乏详细结构的几何模型而无法使用有限元方法或试验方法进行薄壁梁压溃性能分析的问题,步骤:1.推导无复合材料包裹的中空十二直角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解析表达式;2.简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拉伸时,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线性,直到拉断为止;压缩时,屈服之后应力维持某一水平不变;3.计算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裹的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的塑性极限弯矩和极限屈服膜应力;4.修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裹的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的有效压溃距离和最终折叠角度;5.推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裹的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解析表达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875653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49409.9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N2/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材料乘用车后排座椅骨架,为解决后排座椅既有足够的抗冲击性能又能实现轻量化的问题,其由1号座椅骨架与2号座椅骨架组成。1号座椅骨架由1号矩形边框与1号骨架背板组件组成,1号骨架背板组件安装在1号矩形边框之中并连成一体。2号座椅骨架由2号矩形边框与2号骨架背板组件组成,2号骨架背板组件位于2号矩形边框之中并连成一体。1号矩形边框与2号矩形边框皆设置成薄板折叠式等截面壳体结构件,1号骨架背板组件中的1号骨架背板(5)与2号骨架背板组件中的2号骨架背板(67)的同一侧面上布置有加强筋。1号座椅骨架与2号座椅骨架并排地安装在乘用车上,1号座椅骨架与2号座椅骨架之间水平距离为32mm。
-
公开(公告)号:CN1183582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57895.2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非充气轮胎上的模块化可变刚度辐条机构,包括:轮辋;多个第一辐条机构,其一端沿轮辋的外周缘间隔固定设置;多个连接轴,其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相对设置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辐条机构的另一端匹配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多个第二辐条机构,其一端匹配设置在所述连接孔内;环形外胎,所述第二辐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外胎内环的胎面上;所述第一辐条机构的面积小于第二辐条机构的截面面积。辐条单体可更换,能够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轮辐结构需求,刚度可变,提高辐条原料利用率。本产品可以提供辐条单元体,使得用户只需要更换破损的那根辐条即可,同时连接方式设计成小间隙配合,使得用户在有需求的时候能换,想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