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32835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697133.4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L79/08 , C08L71/10 , C08L81/06 , C08K3/28 , D06M11/80 , D06M15/53 , D06M15/59 , D06M15/63 , C08G65/40 , C08G75/23 , C08G73/10 , D06M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硼‑羧基化聚芳醚‑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热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氮化硼与羧基化聚芳醚上的羧基产生氢键的相互作用力,将氮化硼分散在羧基化聚芳醚中富集形成导热相,为声子导热过程传输提供通道,降低声子在界面处的散射,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本发明利用聚酰亚胺织物作为力学支撑网络,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克服复合材料在填料添加量较大时力学性能遭到破坏的问题,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52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258461.4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C217/84 , C07C211/55 , C07C213/08 , C07C211/56 , C07C209/10 , C07C209/32 , C08G69/40 , C08G69/32 , C08G69/26 , C08G69/42 , C09K11/06 , G01N27/2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控荧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双(二苯胺)‑四苯乙烯结构的二胺化合物,所述二胺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二胺化合物具有“2,2‑三苯胺‑四苯乙烯”结构,在由该二胺化合物制备的聚酰胺中,具有聚集诱导发射效应的四苯乙烯基团使聚酰胺在固态时具有明亮荧光的优异特性,并且使得聚酰胺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时,聚酰胺中星型的四苯乙烯和三苯胺结构能够减弱聚酰胺分子链的密堆积、改善离子掺杂速率,进而缩短聚合物的电控荧光响应时间;此外,在三苯胺的对位引入推电子基团,可有效地降低氧化电位,改善聚酰胺的电化学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4431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42450.0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L79/08 , C08K7/00 , C08K3/38 , C08K3/22 , C08K3/28 , C08K5/5435 , C08K5/09 , C08G73/10 , B33Y70/00 , C08J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响应性导热的聚酰亚胺前驱体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可响应性导热聚酰亚胺蜂窝结构,属于3D打印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可响应性导热的聚酰亚胺前驱体凝胶,包括聚酰胺酸、片状导热填料和柔性界面粘合剂;所述柔性界面粘合剂包括界面偶联剂和界面脱离处理剂。本发明通过采用的片状导热填料,实现Z轴方向的层与层堆砌,使打印的柔性蜂窝中的导热填料在压缩变形过程中获得不同距离;柔性界面粘合剂中的界面偶联剂实现将导热填料与基体树脂结合的作用,界面脱离处理剂为柔性小分子,能够弹性实现导热填料与基体树脂润滑分离的作用,将两者结合在片状填料上,能够实现压缩回弹蜂窝中导热填料间距的可逆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163552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655355.X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羧基侧基的聚醚酰亚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羧基侧基的聚醚酰亚胺聚合物,所述含羧基侧基的聚醚酰亚胺聚合物的主链含有大量的刚性苯环和酰亚胺环结构使其能够在较高温度锡按使用,羧基侧基在分子链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达到提高其回复率。根据实施例的记载,本发明提供的含羧基侧基的聚醚酰亚胺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274℃;形状记忆回复率为92%~99%;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50℃以上;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效应以及很高的回复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02192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428970.4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D71/52 , B01D71/66 , B01D69/02 , B01D67/00 , B01D61/14 , C02F1/44 , C08G65/40 , C02F101/30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滤膜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聚芳醚羧酸盐‑羧基聚芳醚共混紧致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紧致超滤膜以羧基聚芳醚类化合物为膜材料,以聚芳醚羧酸盐为填料制备得到。聚芳醚羧酸盐在溶液中易电离,随着铸膜液中聚芳醚羧酸盐添加量的增大,铸膜液中聚芳醚羧酸盐链构象会更加舒展,易缠结形成聚合物网络孔,缠结的分子链会增大铸膜液的表观粘度,从而在相分离的过程中会使膜的开孔率降低,使膜表面变得致密;在超滤性能上表现为渗透通量降低,分离选择性提高,从而实现染料脱盐的效果。另外,聚芳醚羧酸盐电离产生‑COO‑,其容易通过氢键作用与水分子结合,有助于膜的亲水性、渗透通量以及抗污染性能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53506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520199.5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213/73 , C07D215/38 , C08G73/10 , B01D71/64 , B01D67/00 , B01D6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胺单体,本发明提供的二胺单体含有一个“螺中心”(两个环共用一个原子),具有非共平面结构,增大了分子链刚性,使得由本发明所述二胺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中高分子主链不能自由转动,阻碍了分子链间的有效堆积,导致聚酰亚胺内部形成连续的微孔,空穴较多,分子结构松散,因此由本发明所述二胺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薄膜能够在保持选择性的前提下,提高气体的渗透率和溶解性等;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二胺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透光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47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0884207.8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C227/04 , C07C213/02 , C07C217/88 , C07C229/60 , C08G7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三氟甲基取代联亚环己烷结构的柔性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柔性二胺单体包括三氟甲基、柔性基团和脂环结构,其中柔性基团为醚键或酯基,脂环结构为联亚环己烷基。当本发明提供的柔性二胺单体与二酐反应生成聚酰亚胺时,所述柔性二胺单体中的三氟甲基和柔性基团增大了聚酰亚胺分子链的自由体积和柔顺性,使溶剂容易渗入,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解性;所述柔性二胺单体中的脂环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和透明性;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二胺单体主链中存在芳环结构,使由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具有较强的分子链间作用力,进而使由本发明所述二胺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亚胺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05304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1188103.5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8G73/10 , C09D179/08 , C09D5/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聚酰胺酸硅氧烷铵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胺酸硅氧烷铵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聚酰胺酸硅氧烷铵盐的制备方法是,先将二氨丙基聚硅氧烷引入聚酰胺酸主链,得到聚酰胺酸硅氧烷,再采用有机碱中和聚酰胺酸硅氧烷中的羧基,得到聚酰胺酸硅氧烷铵盐;将聚酰胺酸硅氧烷铵盐、纳米粒子和分散剂通过混合浓缩的方法得到耐水解的抗原子氧/防静电聚酰胺酸硅氧烷铵盐纳米复合功能涂料。本发明提供的抗原子氧/防静电复合功能涂料制备方法简单方便,避免了有毒溶剂的使用;导电填料在树脂中分散均匀,通过改变导电填料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导电性的抗静电涂层;存储时间大大延长。
-
公开(公告)号:CN106432743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610847931.4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韧树脂的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韧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让二胺、二酐和单卤代苯酐反应,使用二甲苯带水使之形成双卤素封端的聚酰亚胺链段;然后将双卤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双酚以及碳酸钠反应生成聚芳醚链段;最后将两种产物于一反应体系中进行亲核取代,合成了所需的嵌段共聚物。将所得的嵌段共聚物增韧剂以30%的质量分数比例掺入BMI(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树脂中,成型后对样品进行淬断。使用扫描电镜对材料断面进行观察可以发现由于增韧剂的添加,复相体系变为相反转形态,有助于韧性提高。纯BMI树脂添加30%增韧剂后拉伸强度与纯料对比略有提升,而冲击强度大大增加,是纯BMI树脂的两倍多,起到了增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62721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20196.1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213/80 , C07D213/803 , C07D213/79 , C07D215/50 , C08G69/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酸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二酸单体含有一个“螺中心”(两个环共用一个原子),具有非共平面结构,增大了分子链刚性,使得由本发明所述二酸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胺中高分子主链不能自由转动,阻碍了分子链间的有效堆积,导致聚酰胺内部形成连续的微孔,空穴较多,分子结构松散,因此由本发明所述二酸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胺薄膜能够在保持选择性的前提下,提高气体的渗透率和溶解性等;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二酸单体制备得到的聚酰胺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