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轮毂车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173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90022.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轮毂车轮,包括橡胶轮、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橡胶轮为无轮毂的橡胶轮;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的支撑杆、与该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保持板、安装于保持板上的无轮毂轮支撑杆和安装于无轮毂轮支撑杆的限位夹;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杆上的电动机、安装于电动机输出轴的主动同步齿形带轮、以及与橡胶轮固定匹配连接的从动同步齿形带轮;主动同步齿形带轮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限位夹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的内壁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后三点式及其他形式电动车的驱动轮,采用无轮毂的设计,在结构上创新有未来感,原有轮毂位置省出的空间亦可用于载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一种基于测压孔的汽车整车风洞力压同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7988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23857.6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朱晖 杨志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测压孔的汽车整车风洞力压同测方法,用以在汽车风洞中同时测量待测汽车或模型的空气动力和表面压力,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待测汽车或模型表面测压位置设置多个空气动力测压的测压孔,将压力扫描阀设置在待测汽车或模型内部,并通过软管与多个测压孔连接;2)采用轮下连接的方式将待测汽车或模型固定在汽车风洞的应变天平上,并确定压力扫描阀导线的引出和固定方式;3)通过应变天平测量待测汽车或模型所受的空气动力,并同时通过压力扫描阀测量待测汽车或模型的表面压力;4)得出汽车风洞试验力压同测方法的测试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精度高、耗时短、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开口回流式气动-声学风洞的低频颤振抑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0559144C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710093864.2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口回流式气动-声学风洞的低频颤振抑制结构,所述风洞依次由风机、风机扩散段、第三拐角、换热器、第四拐角、蜂窝器、阻尼网、收缩段、喷口、射流段、收集口、扩散段、第一拐角、第一过渡段、第二拐角及风机进风段组成,其中喷口、射流段和收集口均包含于风洞驻室内,在与收集口相连的扩散段、第一拐角、第一过渡段及第二拐角的上方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与风洞流道、驻室相通。本发明降低了低频颤振,改善试验段流场和声场的试验测量环境。

    开口回流式风洞的收集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071092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93865.7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口回流式风洞的收集口结构,包括一块上导流板和两块侧导流板,每块导流板都可以调节角度,所述上导流板与侧导流板之间的缝隙中设有封闭件。本发明设置了封闭件,用以封闭因调整角度而形成的上导流板与侧导流板之间的间隙,能阻止该间隙对于气流的再次射流作用,使得收集口能收集更多的气流,同时,减少了驻室下游的反射气流,因而达到了降低低频颤振幅值的作用。

    开口回流式气动-声学风洞的低频颤振抑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071091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93864.2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口回流式气动—声学风洞的低频颤振抑制结构,所述风洞依次由风机、风机扩散段、第三拐角、换热器、第四拐角、蜂窝器、阻尼网、收缩段、喷口、射流段、收集口、扩散段、第一拐角、第一过渡段、第二拐角及风机进风段组成,其中喷口、射流段和收集口均包含于风洞驻室内,在与收集口相连的扩散段、第一拐角、第一过渡段及第二拐角的上方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与风洞流道、驻室相通。本发明降低了低频颤振,改善试验段流场和声场的试验测量环境。

    具有抑制低频颤振和调压作用的风洞驻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067585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710093863.8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制低频颤振和调压作用的风洞驻室结构,包括驻室和位于驻室内的喷口,所述喷口上方的驻室壁面上设有与外界大气相通的通风孔。本发明将开口回流式低速风洞传统的调压方法与减振方法进行综合考虑,找到了能够同时满足调压和减振两种目的的方法-在喷口上方驻室壁面开设通风孔,从而减少了风洞结构开缝(孔)的位置,同时有效抑制了某些特殊频段低频颤振的幅值,进而改善声学环境。

    一种无轮毂车轮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1733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0590022.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轮毂车轮,包括橡胶轮、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橡胶轮为无轮毂的橡胶轮;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的支撑杆、与该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保持板、安装于保持板上的无轮毂轮支撑杆和安装于无轮毂轮支撑杆的限位夹;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杆上的电动机、安装于电动机输出轴的主动同步齿形带轮、以及与橡胶轮固定匹配连接的从动同步齿形带轮;主动同步齿形带轮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限位夹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的内壁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后三点式及其他形式电动车的驱动轮,采用无轮毂的设计,在结构上创新有未来感,原有轮毂位置省出的空间亦可用于载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一种流线型穿流式排障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70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910234622.3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线型穿流式排障器及其应用,包括排障器本体,所述排障器本体为扁平板状结构,外形轮廓呈变截面流线型,前端为迎流面,所述迎流面的中心处开有一穿流口,所述排障器本体内部设有穿流通道,排障器本体的后端面上设置释流口,所述穿流口引导高速气流流入所述穿流通道并由所述释流口流出,所述穿流通道使高速气流自前往后、由内而外斜向向下流出释流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流线型穿流式排障器,可以缓和高速列车运行时排障器前端面所受的流动冲击,同时干扰转向架前轮对两车轮踏面处流动分离的生成、抑制其表面压力脉动形成,从而有效控制排障器与转向架区域气动噪声的产生。

    一种后端设置锯齿形扰流板的排障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8956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972800.2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端设置锯齿形扰流板的排障器及其应用,包括排障器本体(1),所述排障器本体(1)为扁平状结构,外形轮廓呈变截面流线型,前端为迎流面,所述排障器本体(1)的后缘设置锯齿形扰流板(2),所述扰流板(2)的前缘与排障器本体(1)的底部后端连接,后缘在水平面内沿展向呈凹凸相间锯齿形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降低高速列车排障器和转向架区域气动噪声的产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