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创手术同心管机器人的引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3636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500941.7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同心管机器人的引导装置,控制同心管移动和旋转,所述的同心管由具有同一弯曲半径的多段圆弧合金管组成,该装置包括机架、滚动导轨、直线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包括直线电机、套管及电机拖动板,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的滚动导轨设有两根,分别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的电机拖动板两侧架在两滚动导轨上,所述的直线电机固定在机架一端,并通过套管与电机拖动板连接,所述的旋转电机固定在电机拖动板上,所述的圆弧合金管从机架另一端与旋转电机连接,旋转机构和直线机构的个数与圆弧合金管的段数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机身重量轻以及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74066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010201048.0

    申请日:2010-06-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体复位器,包括头部、主体和尾部。头部包括铰链结构,铰链结构包括至少两组铰链,每组铰链包括至少四个相互连接的铰接片。在所述椎体复位器的撑开过程中所述头部起骨骼作用,自发排列形成弧形而全方位地立体撑开。本发明伞状的头部设计,可致椎体矢状和冠状方向撑开,而水平方向形成负压空腔回纳突入椎管的骨碎片,解除对脊神经压迫性的损伤。伞状的撑开空间,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更好的与骨水泥或植骨材料融合,从而减少术后断钉断棒的风险。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同心管机器人的引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3636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00941.7

    申请日:2013-10-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同心管机器人的引导装置,控制同心管移动和旋转,所述的同心管由具有同一弯曲半径的多段圆弧合金管组成,该装置包括机架、滚动导轨、直线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的直线移动机构包括直线电机、套管及电机拖动板,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的滚动导轨设有两根,分别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的电机拖动板两侧架在两滚动导轨上,所述的直线电机固定在机架一端,并通过套管与电机拖动板连接,所述的旋转电机固定在电机拖动板上,所述的圆弧合金管从机架另一端与旋转电机连接,旋转机构和直线机构的个数与圆弧合金管的段数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机身重量轻以及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血管穿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42193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1281045.2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血管穿刺方法,包括获取待穿刺部分的血管图片,进行灰度化处理后载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获取血管图片中的背景、血管内可穿刺区域和血管内不可穿刺区域,根据血管内可穿刺区域进行血管穿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路径、扩展路径和激活函数,收缩路径进行下采样;扩展路径进行上采样并与收缩路径中对应尺寸的图片拼接,扩展路径输出深度为3的图片;激活函数对扩展路径输出的图片的第三个维度进行三分类,并选取三分类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输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图像三分类实现了对血管内可穿刺区域的识别,有利于实现自动血管穿刺,进一步避免护士与病人在扎针时的接触。

    一种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在成骨分化中的应用及其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49080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27643.6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朱融融 程黎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在成骨分化中的应用及其制备,具体公开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应用以及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在制备骨缺损修复和再生的药物中的应用。与单独的GQD和LDH对比,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LDH‑GQD能够更有效地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可以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超声刺激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789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1023993.3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超声刺激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设有电源、驱动信号发生器、脉冲重复频率发生器、功率放大器、超声探头、水听器,所述的驱动信号发生器将普通电流转化为高频电流,经脉冲重复频率发生器产生重复频率的脉冲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放大,最后经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所述的水听器用来接收液体中的声信号;超声探头为圆柱形且上方设有隔离器皿。所述方法是给予原代培养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超声刺激,强度为10-150mW/cm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研究超声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的装置,利用低频脉冲超声刺激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经椎弓根椎体骨折复位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74066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10201048.0

    申请日:2010-06-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体复位器,包括头部、主体和尾部。头部包括铰链结构,铰链结构包括至少两组铰链,每组铰链包括至少四个相互连接的铰接片。在所述椎体复位器的撑开过程中所述头部起骨骼作用,自发排列形成弧形而全方位地立体撑开。本发明伞状的头部设计,可致椎体矢状和冠状方向撑开,而水平方向形成负压空腔回纳突入椎管的骨碎片,解除对脊神经压迫性的损伤。伞状的撑开空间,有效增加接触面积,更好的与骨水泥或植骨材料融合,从而减少术后断钉断棒的风险。

    一种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超声刺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112044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808602.4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超声刺激装置,设有电源、驱动信号发生器、脉冲重复频率发生器、功率放大器、超声探头、水听器,所述的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电源,将普通电流转化为高频电流,高频电流经脉冲重复频率发生器产生重复频率的脉冲信号,再经功率放大器使信号放大,最后经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所述的水听器用来接收液体中的声信号;超声探头为圆柱形,且上方设有隔离器皿。本实用新型为研究超声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了工具,而且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有效防止污染,便于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