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24339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064934.6
申请日:2008-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混合W型火焰锅炉燃尽风装置,它涉及一种锅炉的燃尽风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W型火焰锅炉燃尽风喷口采用的都是直流的结构形式,其射流的横向扩散能力较弱,无法与相邻射流之间的烟气和煤粉混合,造成飞灰含碳量偏高。灰含碳量偏高将降低锅炉的热效率、增加电厂的煤耗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外层风道的一端固定在燃尽风喷口处的上炉膛的外侧壁上,燃尽风量占入炉总风量的25%~30%。本发明燃尽风进入燃尽风道后被分为两股,一股进入内层风道后喷入炉膛,具有较大的动量,另一股风进入外层风道,具有较大的旋转强度,因而在进入上炉膛后横向扩散能力较强,能与相邻两股燃尽风射流之间的烟气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358730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810137177.0
申请日:2008-09-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布置于上下炉膛交汇处的W型火焰锅炉燃尽风装置,它涉及一种W型火焰锅炉的燃尽风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W型火焰锅炉在增加燃尽风降低NOx排放的同时却引起燃尽度低、锅炉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包含下炉膛、上炉膛、两个炉拱和两个燃尽风墙,两个燃尽风墙分别设置在两个炉拱的上端与上炉膛的墙体根部之间,每个燃尽风墙上均设有一排燃尽风喷口,两个燃尽风墙上的燃尽风喷口应对称布置。由于燃尽风从位于上下炉膛交汇处的燃尽风墙处喷入,燃尽风射流与上行主流中未燃尽煤粉颗粒在下炉膛上部的混合点沿炉膛高度方向进一步降低,到炉膛出口的距离增加,未燃尽煤粉颗粒与燃尽风反应时间延长,燃尽度增加,提高了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358730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137177.0
申请日:2008-09-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具有布置于上下炉膛交汇处的W型火焰锅炉燃尽风装置的锅炉,它涉及一种W型火焰锅炉的燃尽风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W型火焰锅炉在增加燃尽风降低NOx排放的同时却引起燃尽度低、锅炉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包含下炉膛、上炉膛、两个炉拱和两个燃尽风墙,两个燃尽风墙分别设置在两个炉拱的上端与上炉膛的墙体根部之间,每个燃尽风墙上均设有一排燃尽风喷口,两个燃尽风墙上的燃尽风喷口应对称布置。由于燃尽风从位于上下炉膛交汇处的燃尽风墙处喷入,燃尽风射流与上行主流中未燃尽煤粉颗粒在下炉膛上部的混合点沿炉膛高度方向进一步降低,到炉膛出口的距离增加,未燃尽煤粉颗粒与燃尽风反应时间延长,燃尽度增加,提高了燃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557307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810137054.7
申请日:2008-09-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W型火焰锅炉局部通风防侧墙及翼墙水冷壁结渣装置,它涉及一种W型火焰锅炉。针对现有的W型火焰锅炉存在翼墙和侧墙结渣问题。第一、四贴壁风风箱位于左侧墙的后、前侧和相应的翼墙处,第三、二贴壁风风箱位于右侧墙的前、后侧和相应的翼墙处,第一主风箱与第一、第二贴壁风风箱之间、第二主风箱与第三、第四贴壁风风箱之间通过贴壁风风道连通,第一、第二主风箱与二次风道连通,第一、第二供风箱与第二主风箱连通,第三、第四供风箱与第一主风箱连通,翼墙和侧墙上面部分的鳍片上设有缺口并形成侧墙翼墙贴壁风口,炉拱靠近翼墙部分的水冷壁管之间的鳍片上设有缺口并形成翼墙贴壁风口。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翼墙和侧墙不容易结渣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76719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910071320.5
申请日:2009-01-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用于W型火焰炉上的浓淡煤粉气流错列布置的燃烧装置,它涉及一种燃烧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W型火焰炉中存在的燃烧不稳、不能及时着火的问题。淡煤粉气流火嘴(3)插装在油二次风喷口(4)内并与炉膛连通,油二次风喷口(4)设置在靠近前墙或后墙(1)的炉拱(2)上,浓煤粉气流火嘴(6)设置在靠近炉膛中心的炉拱(2)上并与炉膛连通,浓煤粉气流火嘴(6)与炉拱(2)的边壁之间的间隙为周界风口(5);淡煤粉气流火嘴(3)设置在两个浓煤粉气流火嘴(6)之间。本发明是一种高效稳燃、低NOx的浓淡煤粉燃烧装置。本发明能使淡煤粉气流很好的接收来自炉膛中部高温区的辐射热,及时着火,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实现低NOx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00504162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610010089.5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拱下二次风向下偏置的W型火焰炉,涉及一种燃烧装置。针对现有的W型火焰炉存在煤粉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拱下二次风向下偏置的W型火焰炉,所述二次风狭缝(2-1)与二次风道3之间通过拱下二次风道(7)连通,二次风道(3)与燃烧器(5)的周界风口(5-1)之间的通道上安装有风门挡板(6),所述拱下二次风道(7)内固定有倾斜的导流板(8),所述导流板(8)通过连杆(10)固定在拱下二次风道(7)的侧壁上,所述拱下二次风道(7)倾斜设置;它还包括燃尽风道(4),所述燃尽风道(4)的两端分别与二次风道(3)和上炉膛(1)连通。本发明所述结构极大提高了煤粉的燃烧效率,实验证明,使用本发明所述装置可以使相同质量的煤粉燃烧效率提高1%以上,NOx生成量降低20%,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54187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137054.7
申请日:2008-09-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W型火焰锅炉局部通风防侧墙及翼墙水冷壁结渣装置,它涉及一种W型火焰锅炉。针对现有的W型火焰锅炉存在翼墙和侧墙结渣问题。第一、四贴壁风风箱位于左侧墙的后、前侧和相应的翼墙处,第三、二贴壁风风箱位于右侧墙的前、后侧和相应的翼墙处,第一主风箱与第一、第二贴壁风风箱之间、第二主风箱与第三、第四贴壁风风箱之间通过贴壁风风道连通,第一、第二主风箱与二次风道连通,第一、第二供风箱与第二主风箱连通,第三、第四供风箱与第一主风箱连通,翼墙和侧墙上面部分的鳍片上设有缺口并形成侧墙翼墙贴壁风口,炉拱靠近翼墙部分的水冷壁管之间的鳍片上设有缺口并形成翼墙贴壁风口。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翼墙和侧墙不容易结渣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008486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71703.3
申请日:2007-0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二次风分风室倾斜装置的W形火焰炉,针对拱下二次风向下偏置的W型火焰炉存在二次风无法按预期角度倾斜进入炉膛,难以提高煤粉燃尽率及抑制NOx生成的问题。本发明的后拉水冷壁管(2)与相邻两个竖直水冷壁管(1)之间形成宽缝(9),侧拉水冷壁管(3)与其里侧相邻的竖直水冷壁管(1)之间形成窄缝(10),宽缝(9)内和窄缝(10)内分别设置有两个纵隔板,宽缝(9)内的两个纵隔板之间和窄缝(10)内的两个纵隔板之间分别构成宽风室(11)和窄风室(12),宽风室(11)内和窄风室(12)内分别装有靠近炉膛(16)的一端向下倾斜的横向导流板,每两个纵隔板与竖直水冷壁管(1)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保温材料层(6)。本发明可使飞灰可燃物含量降至7%以下,NOx的排放量降低400mg/m3以上,减温水量降至50t/h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896592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010088.0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的W型火焰炉,涉及一种燃烧装置。针对现有的W型火焰炉存在煤粉燃烧不充分、不能很好的降低NOx生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NOx煤粉燃烧的W型火焰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2)、燃烧器(5),在下炉膛(2)的侧壁上开有二次风狭缝(2-1),所述二次风狭缝(2-1)与二次风道(3)连通,二次风道(3)与燃烧器5的周界风口(5-1)之间的通道上安装有风门挡板(6),所述二次风道(3)同时通过燃尽风道(4)与上炉膛(1)连通。本发明所述结构极大的降低了NOx排放量,实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结构比现在的W型火焰炉NOx排放量降低了45%以上,并且使燃烧效率提高了1%以上,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851323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10089.5
申请日:2006-05-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拱下二次风向下偏置的W型火焰炉,涉及一种燃烧装置。针对现有的W型火焰炉存在煤粉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拱下二次风向下偏置的W型火焰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2)、燃烧器(5),在下炉膛(2)的侧壁上开有二次风狭缝(2-1),所述二次风狭缝(2-1)与二次风道(3)之间通过拱下二次风道(7)连通,二次风道(3)与燃烧器(5)的周界风口(5-1)之间的通道上安装有风门挡板(6),所述拱下二次风道(7)内固定有倾斜的导流板(8),所述导流板(8)通过连杆(10)固定在拱下二次风道(7)的侧壁上。本发明所述结构极大提高了煤粉的燃烧效率,实验证明,使用本发明所述装置可以使相同质量的煤粉燃烧效率提高1%以上,NOx生成量降低20%,利于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