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97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84382.7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布儒斯特‑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光源、入射光传输测量单元、反射光传输测量单元、入射光转臂、反射光转臂、转臂控制单元、样品台、入射光信号放大单元、反射光信号放大单元、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控制器;所述入射光转臂上面固定安装所述入射光传输测量单元;所述反射光转臂上面固定安装所述反射光传输测量单元。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布儒斯特‑透射结合的复折射率测量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广泛适用于强、弱吸收介质的复折射率测量;且简单易于实现,无需进行复杂的K‑K转换求解,不受波段范围限制,可适用于较短波段及单色波光学参数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34993.4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2N1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侧反射结构的立式全天候无源热电发电装置及方法,属于热电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热电装置热端对太阳光的接收能力受限,以及装置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规模化扩展应用的问题。本发明太阳光高反射板和红外高反射板分列于热电发电板左右两侧,太阳光高反射板和红外高反射板构成“V”型反射系统或者“抛物柱面”型反射系统,本发明利用双侧反射结构分别实现热电发电装置的冷端和热端都面向天空,既可提高热端对太阳光的接收能力,又能确保冷端面向天空与深冷太空进行辐射制冷,进而实现同时利用太阳热能和深空冷源的全天候无源发电,且本发明有效减小装置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便于规模化扩展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061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71765.6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B32B15/20 , B32B15/085 , B32B33/00 , B32B37/00 , B32B38/00 , C08J9/28 , C08L23/06 , C23C14/08 , C23C16/40 , C23C18/12 , F25B2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性和隔热保温功能的智能辐射制冷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辐射制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温度自适应辐射制冷系统结构复杂、隔热保温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辐射制冷复合膜,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隔热反射层和红外发射率智能调控复合层;红外发射率智能调控复合层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热致变色层、红外透明层和金属反射层。本发明通过调控8‑13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实现辐射制冷功能的开启和关闭,能够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自适应的调节辐射制冷的能力;通过灵活调控热致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需求。本发明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实际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10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22524.2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L31/04 , H01L31/054 , H01M8/0612 , H02S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2
Abstract: 一种通过光谱分频实现太阳能聚光光伏与中低温热化学联合产能系统及方法,属于太阳能全光谱技术领域。技术要点:菲涅尔透镜的正下方设置光谱分频器;光谱分频器将太阳光谱在波长1200nm处分开,使小于1200nm波长的太阳光输送到聚光光伏电池表面,使大于1200nm波长的太阳光输送到中低温热化学反应装置和低温热交换器中以提供吸热反应所需的热能,低温热交换器和中低温热化学反应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构成回路。在避开聚光光伏电池和热化学反应器热耦合的情况下达到太阳能全光谱利用的目的。利用光谱分频技术,从源头降低聚光光伏电池的温度,保证光伏电池正常工作,还可以获得更高温度的高品位热能来满足中低温热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74586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18456.4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 F24S10/70 , F24S10/45 , F24S80/00 , F24S2080/03
Abstract: 一种可以强化传热的内置扰流柱群的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真空玻璃罩和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安装在真空玻璃罩内,金属管与真空玻璃罩之间形成真空区域,金属管内构成传热流体通道;所述金属管下半段内壁上设置多个扰流柱组,多个扰流柱组沿金属管下半段内壁均布。本发明的管式太阳能吸热器,采用有目的性地内置扰流柱群,在热流密度大的流动区域增加扰流,破坏流动边界层,从而起到强化换热和均匀化温度场的目的,减小热应变,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将平均努赛尔数(Nu)由5528提高到5634。
-
公开(公告)号:CN10506647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0558.7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F24J2/26
Abstract: 一种具有强化传热和降低热变形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金属圆管太阳能吸热器金属管的热变形的问题、并实现金属管内强化传热的目的。本发明的波节管式太阳能吸热器,包括真空玻璃罩,还包括波节管,波节管安装在真空玻璃罩内,波节管与真空玻璃罩之间形成真空段,波节管内构成传热流体通道;波节管为外凸形波节管。本发明采用外凸波纹管替代传统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系统中的圆管以实现提高强化传热、均匀化管式吸热器的温度场分布并达到降低管式吸热器的热变形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47499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35125.1
申请日:2014-1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 B01J8/08 , B01J19/127 , B01J2208/00451 , F24S21/00
Abstract: 具有防颗粒堵塞及粘着光学窗口功能的悬浮粒子系太阳能热化学反应器,属于太阳能热化学转换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悬浮粒子系太阳能热化学反应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泄漏、堵塞进出气口、粘附光学窗口的问题。反应器壳体和集热器壳体由下至上设置,光学窗口盖装在集热器壳体上,反应器壳体内设置有绝热保温层,绝热保温层的上端开有过孔,过孔将集热室和反应室连通,金属氧化物粒子填充在反应室内;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插入反应室内,位于反应室内的一端安装有气帽,出气口气帽结构和进气口气帽结构上开有气流出入口,窗口清洁喷嘴由集热器壳体的侧壁上端插入集热室内。本发明用于太阳能热化学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01672466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10309103.5
申请日:2009-10-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9
Abstract: 具有径向分离环的辐射式废热锅炉,它涉及一种辐射式废热锅炉。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辐射式废热锅炉灰渣分离依靠重力沉降与粗合成气夹带,分离飞灰效率较低,小粒径飞灰得不到分离,造成后续对流废热锅炉受热面的污染和磨损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级径向分离环由三个一级连接板、一级圆台环和一级内环组成,一级圆台环为锥环,三个一级连接板均布在一级圆台环的上端外侧壁上,且一级圆台环与三个一级连接板制成一体,一级内环的锥度与一级圆台环的锥度相同,一级内环设置在一级圆台环中,一级径向分离环设置在内层水冷壁中且位于下部,每个一级连接板的外侧端面与内层水冷壁的内壁固接。本发明应用于能源化工行业废热锅炉的粗合成气的灰渣高效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699164A
公开(公告)日:2010-04-28
申请号:CN200910309656.0
申请日:2009-1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2B1/18
Abstract: 双层水冷壁加辐射屏结构的辐射和对流一体废热锅炉,它涉及一种废热锅炉。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煤气化合成气全显热回收中,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的双设备布置方案结构复杂,设备投资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每个第一吊杆与第一上集箱固接,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一上集箱连通,内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一下集箱连通,每个支撑架与第二上集箱固接,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二上集箱连通,外层水冷壁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二下集箱连通,每个第二吊杆与第三上集箱固接,辐射屏受热面的上端与第三上集箱连通,辐射屏受热面的下端与第三下集箱连通。本发明用于煤整体化联合循环系统中气化岛的合成气全显热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9710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37533.5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仿生的流场结构及电解槽,流场结构包括多个同心半圆环流道和与其相切连接的平行直流道,流场结构左侧的直流道被与其相垂直的反应物入口流道连接在一起,流场结构右侧的直流道被与其相垂直的产物出口流道连接在一起,流道之间存在着连通结构,运用指纹仿生流场结构的电解槽结构包括:电解槽本体和分别位于电解槽本体两侧的阳极区域和阴极区域;阳极区域包括阳极流域、阳极流场板和阳极催化剂;阴极区域包括阴极流域、阴极流场板和阴极催化剂,阳极催化剂与阴极催化加通过隔膜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