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界面耐原子氧含磷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9978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27000.2

    申请日:2014-0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界面耐原子氧含磷涂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将环氧树脂与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化膦混合物溶解在丙酮溶剂中配制上浆剂,对裸纤维进行上浆涂覆处理,所述上浆剂中丙酮与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00~20:1,混合物中环氧树脂与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化膦重量比为1:0.2~0.4。本发明提供的碳纤维界面耐原子氧含磷上浆涂层的制备方法,在空间遭遇原子氧的侵蚀时,会在表面形成磷酸酯层,从而保护碳纤维表面受到原子氧的侵蚀。该碳纤维界面涂层具有较高的耐原子氧性能以及提高与环氧树脂的粘接性能。本发明工艺生产条件简单,后处理过程简便。

    Z源矩阵整流器及其矢量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233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43459.3

    申请日:2015-07-24

    Abstract: Z源矩阵整流器及其矢量调制方法,属于整流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矩阵整流器输出直流电压小于输入线电压及其输入侧开路会影响电路可靠性的问题。整流器的输入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电源,输入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矩阵整流器的输入端,矩阵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Z源网络的输入端,Z源网络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滤波器的输入端,输出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电压为负载供电;所述方法通过确定三相电压的瞬时值和过零点确定扇区,在保证输入侧电压电流单位功率因数情况下,确定输入参考电流矢量,通过计算公式得出相应矢量的占空比值,实现矢量调制策略。本发明用于整流器及其调制。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6518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66492.6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方法,涉及一种絮凝剂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絮凝剂生产方法周期长,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差的问题。方法:一、挑取不动杆菌接种到富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活化的菌液,接种到产絮培养基中;二、发酵培养,得发酵液;三、将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沉淀,加入细菌裂解液,超声波破碎,离心收集上清,加入CTAB,静置离心,收集沉淀物,加入无水乙醇和丙酮,离心收集上清,加入乙醇,离心收集沉淀,清洗沉淀,此沉淀即为微生物絮凝剂。本发明方法的生产周期短,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好。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无线通信卫星

    公开(公告)号:CN101820307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10167209.9

    申请日:2010-05-10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无线通信卫星,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卫星。解决了现有的卫星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安全性差、不利于测试的问题,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射频天线与射频芯片电路的射频信号发射/接收端相连,射频芯片电路的信号端与微控制器的信号端相连,微控制器的外部数据采集与控制信号端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基带数据输入/输出端。无线通信卫星,电源为测控系统、星务管理系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和有效荷载管理与控制系统提供工作电源,测控系统、星务管理系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和有效荷载管理与控制系统通过4个无线通信模块组成无线网络。本发明适用于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的卫星通讯领域。

    一种卫星负载自断电与加电控制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1820215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010169865.2

    申请日:2010-05-12

    Abstract: 一种卫星负载自断电与加电控制模块,涉及航天的故障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卫星负载发生单粒子锁定故障时,无法自主进行断电再加电并解除锁定故障的问题。电源模块与NMOS管的漏极相连,NMOS管的源极接地,二极管的阴极与NMOS管的栅极相连,阳极与PMOS管的源极相连,电源模块与P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在NMOS管的栅极与二极管阴极的中间,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在二极管的阳极与PMOS管源极的中间,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并联在电源模块的供电电压输出端与PMOS管的栅极之间,电源模块与嵌入式处理器相连,嵌入式处理器与PMOS管的栅极相连,本发明适用于航天卫星负载控制。

    抗辐射自清洁纳米光学防护膜

    公开(公告)号:CN100385257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410043736.3

    申请日:2004-07-22

    Abstract: 抗辐射自清洁纳米光学防护膜,它涉及一种可在光学器件表面使用的防护膜。现有的防护膜在长期接受空间辐射环境作用后,这些薄膜会着色,光谱透过率明显下降。并且这些薄膜很容易被迅速污染。本发明防护膜各成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钛酸四丁酯1~4份,无水乙醇3~9份,二甲基甲酰胺0.001~1份,盐酸0.01~1份,冰醋酸0.1~1份,水0.02~1份,Ce(NO3)30.001~0.04份,LaCl30.003~0.05份。本发明的防护膜,纳米结构的尺寸可达到20~30nm;薄膜在可见及红外区的光谱透过率达到88%以上;对航天器常见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率可达到40~60%;在辐照剂量为2×1016particles/cm2的带电粒子辐照作用下,光谱透过滤下降小于10%。

    抗辐射自清洁纳米光学防护膜

    公开(公告)号:CN1598618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43736.3

    申请日:2004-07-22

    Abstract: 抗辐射自清洁纳米光学防护膜,它涉及一种可在光学器件表面使用的防护膜。现有的防护膜在长期接受空间辐射环境作用后,这些薄膜会着色,光谱透过率明显下降。并且这些薄膜很容易被迅速污染。本发明防护膜各成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钛酸四丁酯1~4份,无水乙醇3~9份,二甲基甲酰胺0.001~1份,盐酸0.01~1份,冰醋酸0.1~1份,水0.02~1份,Ce(NO3)30.001~0.04份,LaCl30.003~0.05份。本发明的防护膜,纳米结构的尺寸可达到20~30nm;薄膜在可见及红外区的光谱透过率达到88%以上;对航天器常见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率可达到40~60%;在辐照剂量为2×1016particles/cm2的带电粒子辐照作用下,光谱透过滤下降小于10%。

    一种基于FPGA的多核心星载计算机

    公开(公告)号:CN10149380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71475.9

    申请日:2009-03-03

    Abstract: 一种基于FPGA的多核心星载计算机,属于航天航空的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采用ASIC软件实现方式的星载计算机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基于SRAM的FPGA、n个PROM、n个SRAM、反熔丝FPGA和配置NOR型闪存,基于SRAM的FPGA构建成具有n个处理器的多核结构,反熔丝FPGA包括回读刷写接口电路、监测电路和控制电路,监测电路监测n个处理器的健康状态,如异常部分重构,回读刷写接口电路按固定速度读基于SRAM的FPGA的配置文件,并与原始配置文件比较,如不同,则重构错误部分。本发明多核心星载计算机可根据卫星任务、通过FPGA硬件编程实现自动切换系统功能。

    多功能复合光学纳米膜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8620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43773.4

    申请日:2004-08-04

    Abstract: 多功能复合光学纳米膜,它涉及一种光学器件表面的膜。现有的膜在长期接受空间辐射环境作用后,这些薄膜会着色,光谱透过率明显下降。本发明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数分别为:钛酸四丁酯1-4份,无水乙醇3-9份,乙酰丙酮3-9份,二甲基甲酰胺0.001-1份,盐酸0.01-1份,冰醋酸0.1-1份,0.02-1份的水,ZrCl40.001-0.04份,LaCl30.003-0.05份,In(NO3)30.0001-0.001份,SnCl40.00001-0.0004份。本发明制备的光学纳米膜中,纳米结构的尺寸可达到20-30nm;薄膜在可见及红外区的光谱透过率达到85%以上;在辐照剂量为2×1016particles/cm2的带电粒子辐照作用下光谱透过滤下降小于10%,使用本发明的纳米膜,可以延长光学器件的使用寿命,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基于未确知深度理论的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69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811473953.4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未确知深度理论的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传感器采集系统中对应于传感器位置的测量点的数据;(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3)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与对应传感器的健康状态的映射关系,设定未确知测度函数;(4)根据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单传感器的未确知测度矩阵;(5)根据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子系统的未确知测度矩阵;(6)对系统中各传感器,计算不同时刻点的权重分配;(7)对系统中各传感器,计算不同传感器的权重分配。本发明有效通过未确知理论实现各传感器的初步特征提取,实现初步健康评估,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融合,获取健康因子,定量的实现系统的健康评估,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