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冷换热式零碳排放燃气轮机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3081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679753.4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间冷换热式零碳排放燃气轮机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属于燃气轮机领域。解决透平冷却的冷却空气耗量控制及系统内能量不能实现梯级利用的问题。它包括燃气轮机、氨燃料系统和集成式间冷换热器,所述燃气轮机包括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氨燃料系统包括液氨组件和氨裂解反应器,集成式间冷换热器包括依次串接的低温换热器、中温换热器和高温换热器,低压压气机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低压压气机的出气口经管路与空气分配器的进气口连通,空气分配器的第一出气口与低温换热器的热端入口连通,低温换热器的热端出口与透平的换热管路连通,换热管路出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本发明适用于燃气轮机或航空发动机的清洁燃烧。

    一种多通道微混燃烧器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405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005044.4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微混燃烧器,属于燃烧器领域。解决了面对不同应用背景和工况时,现有燃烧器不能适用多种燃料,燃烧器燃料适应性差问题。它包括多支双通道微混喷嘴、燃烧器底座、燃烧器中段、燃烧器中段盖板、燃烧器顶盖和燃烧器顶盖盖板,燃烧器底座和燃烧器中段固定连接,在燃烧器底座和燃烧器中段之间通过设置燃烧器中段盖板将燃烧器底座和燃烧器中段分隔,燃烧器中段和燃烧器顶盖之间通过燃烧器顶盖盖板分隔;燃烧器顶盖和燃烧器顶盖盖板之间形成工质一分配腔,燃烧器顶盖盖板和燃烧器中段盖板之间形成工质二分配腔,在燃烧器底座内开设有工质三分配腔。本发明适用于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工业窑炉和锅炉燃烧器。

    一种紧凑式燃烧室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4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83590.4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一种紧凑式燃烧室,属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燃烧和气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燃烧室和涡轮轴向尺寸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以及NOx排放量高的问题。进气通道与空气分配腔连通设置,盖板组件与燃料管底座之间沿燃烧室径向依次分隔设置有主燃料分配外腔、值班燃料分配腔及主燃料分配内腔,若干微混喷嘴的前部均插装在燃料管底座上,若干微混喷嘴的后部对应插设在若干空气分配孔中。燃料与氧化剂在微小尺度条件下内交叉射流预混,可提高燃料与氧化剂预混程度,提高燃烧室出口平均温度和温比,进而实现NOx排放量的降低。通过控制不同分区内燃料流量实现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随着透平叶片热应力分布需求和工况变化而可控可调节。

    一种微小尺度纯氢燃料预混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16398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64297.6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一种微小尺度纯氢燃料预混燃烧器,属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燃烧器火焰燃烧稳定性较差以及火焰融合程度较差的问题。法兰上依次连通开设有燃料进口、燃料分配腔及若干第一喷嘴安装孔,端盖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喷嘴安装孔及若干冷却孔,微混喷嘴、第一喷嘴安装孔及第二喷嘴安装孔数量相同设置,微混喷嘴的两端分别对应插装在第一喷嘴安装孔及第二喷嘴安装孔内,喷嘴主体包括同轴且一体连通固接的预混段及扩张段,预混段的侧壁上沿其周向加工有呈旋流进气的若干空气孔,且空气孔与空气分配腔连通设置,安装段上开设有燃料孔,且燃料孔的两端分别与燃料分配腔及预混段连通设置。

    一种流体均流分配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866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76417.5

    申请日:2016-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1/076 F16K31/4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流体均流分配装置,包括外壳、转动圆盘、转动杆、定位杆。外壳包括固定相连的前、后盖板。前盖板设有入口孔,后盖板设有通孔、K个出口孔。转动圆盘固定在外壳内部,并设有沿中心轴线周向分布的Q个调节孔,调节孔的孔径中心所在圆周与出口孔的孔径中心所在圆周的半径相等。Q个调节孔可分为n组,每组调节孔的数量qi互不相等且小于等于K。转动杆一端固定在转动圆盘的中心轴线上,另一端从通孔穿出,用于驱动转动圆盘的转动,以使第i组调节孔与出口孔对准形成qi个流体管道。定位杆的一端与转动杆的另一端垂直相连。本发明解决了燃气轮机、炉窑、家用炉具、居民用水等流体管路不能均流调节的问题。

    一种氢-氧-水蒸气热电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07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963852.5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氧‑水蒸气热电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属于清洁能源发电领域。解决系统启动时需要外部热源和水蒸气源问题。它包括启动热源子系统和水蒸气生成循环子系统;启动热源子系统包括高压压气机、氢‑空气燃烧室、氢气储罐、高压透平和发电/起动机一,高压压气机、高压透平和发电/起动机一同轴布置;水蒸气生成循环子系统包括低压压气机、氢‑氧‑水蒸气燃烧室、氢气储罐、氧气储罐、低压透平、发电/起动机二、换热器和蓄水池,发电/起动机二、低压透平和低压压气机同轴布置;高压压气机的空气进口与外界连通,高压压气机的出气口分别与氢‑空气燃烧室的进气口和氢‑氧‑水蒸气燃烧室的其中一个进气口连通。本发明适用于稳定发电。

    一种可移动式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12735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010972942.1

    申请日:2020-09-16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单级微型燃气轮机发电子系统、双级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和电池组,单级微型燃气轮机发电子系统包括Ⅰ级压气机、Ⅱ级压气机、燃烧室、透平、回热器、换热器一、换热器二、空冷发电机一、转子一和燃料泵;双级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子系统包括Ⅰ级驱动泵、Ⅱ级驱动泵、Ⅰ级循环工质、Ⅱ级循环工质、蒸发器、Ⅰ级膨胀机、Ⅱ级膨胀机、冷凝器、冷凝泵、燃料箱、转子二和空冷发电机二;空冷发电机一和空冷发电机二均向电池组供电,电池组向用电侧供电。本发明创造系统流程简单,具有高度集成化特性,操作方便,调节范围广,污染物排放低,可针对不同的燃料和环境条件,实现发电效率的提高。

    一种基于氢氧燃气轮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0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18520.6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一种基于氢氧燃气轮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冷热电联供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存在的碳排放及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液氢罐、液氢汽化换热器的吸热侧、氢气增压机、氢气换热器的吸热侧及氢‑氧‑水燃烧室的氢气入口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液氧罐、液氧汽化换热器的吸热侧、氧气增压机、氧气换热器的吸热侧及氢‑氧‑水燃烧室的氧气入口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水箱、水泵、水换热器的吸热侧及氢‑氧‑水燃烧室的水入口依次通过管路连通,水蒸气涡轮、氧气增压机、氢气增压机及发电机依次通过转轴固定连接。相比于传统天然气燃气轮机,氢氧燃烧无碳产生且不存在氮氧化物,确保了零碳零氮氧化物排放。

    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系统及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6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89112.5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系统及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方法,属于氢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压气机、透平、燃烧室、蓄电池、发电机、水泵、水泵电机、燃料电池、氢气储罐、氧气储罐及回热器,发电机与透平之间、透平与压气机之间以及水泵电机与水泵之间分别通过转动轴传递动力,透平的燃气出口与回热器的热端入口连通,回热器的热端出口连通设置有第一排气管路,燃料电池连通设置有第二排气管路,利用燃气轮机子系统的余热对燃料加热,再将高温燃料送入高温燃料电池,改善了高温燃料电池内的反应条件,提高了高温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本发明的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系统集成化高、系统启动迅速、可在不同工质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运行操作灵活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