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28728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1464.0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20/20
Abstract: 具有温度自适应功能的热管与单相液体回路耦合换热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电池热管理系统无法保证动力电池在任何工况下都可以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的问题。动力电池箱的中央内嵌有冷板,单体动力电池卡紧在电池卡槽与冷板之间,其与冷板相邻的侧面与冷板的侧面接触;单体动力电池的侧面上均贴附有热管蒸发段,单体动力电池侧面上均铺设有热管,动力电池箱内填充相变材料;液体流道的进出口与管件相连;冷板、管件和水泵组成单相液体回路,其通过换热器与电动汽车的制冷系统耦合在一起;可编程自动调温器与水泵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探头贴附在电池上,并与可编程自动调温器电连接。本发明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90426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61035.3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M2/10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69 , H01M10/659
Abstract: 基于毛细抽吸两相流体环路和相变材料耦合热控技术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动力电池发热量大、温度梯度高和局部高温的问题。本发明的动力电池箱的中部设置有两个隔板,隔板将动力电池箱由左至右分隔为左部腔室、中部腔室和右部腔室,左部腔室和右部腔室内各布置有多个单体电池,单体电池的前后侧面上贴附有毛细结构蒸发器,左部腔室和右部腔室的空余空间内填充有相变材料,中部腔室内设置有贮液器,翅片板冷凝器安装在动力电池箱外壁上,毛细结构蒸发器与翅片板冷凝器之间通过气体联管相连接,翅片板冷凝器通过液体联管与贮液器连通,随后再通过液体联管最终连入毛细结构蒸发器。本发明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877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71225.1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中建中环新能源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E06B9/24 , G02F1/01 , G02F1/00 , F25B23/00 , B32B17/06 , B32B3/08 , B32B27/06 , B32B33/00 , E06B9/40 , E06B9/42 , E06B9/68 , E06B3/66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态被动辐射制冷的智慧窗口,属于建筑窗口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被动辐射制冷难以同时使建筑获得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性能的问题。包括窗框,窗框内间隔设置有两层玻璃基材,两层玻璃基材之间设有热致变色薄膜,热致变色薄膜由ITO薄膜层和VO2层组成,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时,热致变色薄膜处于低于相变温度的绝缘相,近红外光发射率低,使热致变色薄膜可以减少室内热辐射导致的热量散失;在夏季室外温度较高时,热致变色薄膜处于高于相变温度的金属相,近红外光发射率显著升高,使热致变色薄膜可以阻挡外界热辐射进入室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2647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2509.7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9D175/04 , C09D5/33 , C08G18/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强耐候性丙烯酸聚氨酯涂料、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辐射制冷涂层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日间辐射制冷涂层耐候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强耐候性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羟基丙烯酸分散体、颜料、助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B组分包括异氰酸酯固化剂。本发明制备的丙烯酸聚氨酯辐射制冷涂层具有高反射性能,降温制冷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超强耐候性,涂层附着力为1级,耐酸碱性和耐洗刷性较强,能够在户外长期保持稳定的制冷效果,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环境。本发明提供的丙烯酸聚氨酯涂料成分简单,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17161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0767144.X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L31/0216 , H01L31/05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红外光谱反射纳米复合膜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太阳能电池降温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太阳能电池降温方法效率低或需额外增加机械组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红外光谱反射纳米复合膜层,由至少两种不同折射率且不同厚度的H膜层和L膜层交替叠加2~14层构成,所述H膜层的折射率为2.2~2.8,所述L膜层的折射率为1.4~1.5。本发明通过合理地选择膜层材料、膜层层数和膜层厚度制备的纳米复合膜层,对红外光谱的反射率达到70~85%,能够反射掉太阳光谱中被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热能而非电能的红外低能光子,能够降低太阳能电池温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及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04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36286.7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热管系统全年维护冻土地基热稳定的方法,属于冻土路基热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普通热管在夏季无法实现维护冻土地基热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热管系统全年维护冻土地基热稳定的方法,根据需求在冻土地基中插入热管系统,热管系统包括热管和设置于热管顶部的辐射制冷耦合相变模块,辐射制冷耦合相变模块包括储冷换热装置和铺设于储冷换热装置上表面的日间辐射制冷层,热管顶部探入所述储冷换热装置内部并与所述储冷换热装置中储存的相变储冷材料接触。本发明将日间辐射制冷技术耦合相变储冷技术,利用日间辐射制冷层为相变储冷材料降温储冷,高效驱动热管全年都可与相变储冷材料换热,维护冻土地基热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7316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710717860.0
申请日:2017-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L31/052 , H02S40/22
Abstract: 一种通过与太空进行辐射换热实现聚光光伏电池冷却的系统,属于太阳能聚光光伏电池散热技术领域。技术要点:包括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底部具有下开口,下开口处安装有选择性吸收‑透过‑发射薄膜,选择性吸收‑透过‑发射薄膜贴于聚光光伏电池板上,选择性吸收‑透过‑发射薄膜由基体和置于基体内的纳米粒子组成。将选择性吸收‑透过‑发射薄膜覆盖于聚光光伏电池板上方,让聚光光伏电池光谱响应波段380nm‑1200nm的光谱辐射尽可能多的穿透选择性吸收‑透过‑发射薄膜,同时让太阳能中不能转换为电能的那部分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化为8‑13μm的红外热辐射能量,从而达到与太空进行辐射换热实现聚光光伏电池冷却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362409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475789.6
申请日:2014-09-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67 ,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Abstract: 一种基于油浴自然循环与热管相耦合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涉及一种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动力电池组存在的叠压发热、电解液干枯失效直至膨胀起火爆炸的问题。本发明的基于油浴自然循环与热管相耦合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热管和多个循环管,单体电池采用真空密封,热管的蒸发段布置在动力电池箱内,热管的冷凝段穿出箱体顶盖置于动力电池箱外部,热管内设有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箱的剩余空间内充满变压器油,壳体的左右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循环管,循环管的一端与壳体的上部连通,循环管的另一端与壳体的下部连通,形成变压器油的自然循环。本发明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12634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242149.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C08J3/075 , C08F220/54 , C08F222/38 , C08L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温度/压力双响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水凝胶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热致变色水凝胶可见光隐身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温度/压力双响应水凝胶,以热致变色水凝胶为基底,热致变色水凝胶的上表面具有由若干凸起构成的微纳结构,凸起的高度为600~1500μm。本发明双响应水凝胶能够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刺激而智能地调节自身光传输行为,在温度刺激下可以可逆的调节太阳光透射;上表面的微纳结构在压力刺激下可以可逆的调节可见光隐身能力,释放压力时,能够在1秒左右恢复不透明状态,实现可见光隐身。本发明双响应水凝胶的制备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64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6375.1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致变色多波段兼容红外隐身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红外隐身薄膜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红外隐身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应用面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致变色多波段兼容红外隐身薄膜,由上至下依次为ZnS材料层、VO2材料层、Si材料层和Ag衬底层。本发明红外隐身薄膜具有红外发射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自适应可逆调节薄膜发射率,具有3~5μm和8~14μm双红外波段隐身功能,在非红外探测波段5~8μm波段具有较高发射率,能够实现隐身目标在此波段的散热功能。本发明红外隐身薄膜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方法便捷的特点,薄膜可大面积覆盖在目标表面,有利于大规模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