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安全气囊袋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4678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18408.2

    申请日:2016-05-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 B60R2021/23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安全气囊袋,包括:模块支架、气囊袋、拉带和泄气孔;所述的气囊袋为气囊袋前端面部分和气囊袋侧面部分缝合而成的袋体,气囊袋的末端固定于模块支架上,气囊袋上设置有泄气孔;所述的气囊袋前端面部分设置有控制气袋展开形状的拉带;当所述的气囊袋碰撞展开,气囊袋前端面部分通过拉带束缚形成U型面。本发明所述的U型安全气囊袋,当发生碰撞时,气囊袋的气囊袋前端面部分形成的U型面具有一定的曲率,乘员头部与气袋前端面部分的接触面积增大,单位面积的压力减小,对乘员头部的保护作用增大,并且能够避免乘员头部导向A柱,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基于视频识别的遮光板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09451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604592.8

    申请日:2014-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识别的遮光板,包括:红外摄像头、光强感应器、处理单元和驱动与遮光板活动连接的轴的电机。工作时,红外摄像头实时获取驾驶人面部图像;处理单元对面部图像中的人眼进行分析,判断人眼开闭的程度,当检测到人眼闭合程度及光强感应器均达到阈值时,控制电机驱动遮光板轴转动,打开遮光板;实现遮光板转角与眼睛位置的实时随动控制。该装置省却了驾驶人手动调节遮光板的动作,让驾驶人的双手始终不离开方向盘,对于安全驾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调节遮光板降下的幅度,以保证在遮挡强光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驾驶员视野的影响。

    防侧倾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32384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103190.X

    申请日:2014-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侧倾装置,设置在车辆底部,结构主要包括:由电机驱动旋转的中央旋转轴和多个围绕中央旋转轴公转的配重块,所述的多个配重块的公转轨道不重合,即配重块在公转的过程中不会与其它的配重块发生碰撞和摩擦。在所安装车辆处于平衡状态或描述为正常行驶状态下,所述的多个配重块的重心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中轴线上,即所述的多个配重块处于力平衡状态。侧倾发生时,所述的旋转轴带动所述的多个配重块的重心旋转至侧倾的相反方向,防止侧倾;侧倾状态结束,中央旋转轴带动所述的多个配重块的重心重新回到所述的中轴线上,多个配重块重新回到力平衡状态。

    网联下多车型车辆与道路资源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07252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60642.3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网联下多车型车辆与道路资源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包括S1网联车辆与道路资源数据获取、S2网联车辆优先级排序、S3网联车辆路径和车道分配方案生成、S4网联车辆速度控制、S5车道管理策略和动态控制方案生成等步骤;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网联数据采集与统计单元、优先级排序单元、车辆‑道路资源分配单元、车辆速度控制单元及车道管控单元,应用于协同控制方法中;一种设备,通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协同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本发明通过网联车辆与道路资源协同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优化交通流量和道路资源的分配,精确度高,实时性好,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

    网联下多车型车辆与道路资源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072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460642.3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网联下多车型车辆与道路资源协同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协同控制方法包括S1网联车辆与道路资源数据获取、S2网联车辆优先级排序、S3网联车辆路径和车道分配方案生成、S4网联车辆速度控制、S5车道管理策略和动态控制方案生成等步骤;协同控制系统,包括网联数据采集与统计单元、优先级排序单元、车辆‑道路资源分配单元、车辆速度控制单元及车道管控单元,应用于协同控制方法中;一种设备,通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协同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本发明通过网联车辆与道路资源协同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优化交通流量和道路资源的分配,精确度高,实时性好,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动公交动态调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9514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924265.X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动公交动态调度系统及方法,属于公交车辆调度技术领域;包括:调度系统设计模块,用于收集实时的公交系统运行数据和运行训练好的模型;数据收集模块,用于收集历史和实时数据;虚拟调度环境搭建模块,用于搭建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所必须的训练环境;算法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在所搭建的虚拟调度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模型;模型训练模块,用于对智能体进行不断的训练。本发明考虑到电动公交面临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能够为电动公交系统提供合适的充电规划和调度决策,实现动态地、快速有效地响应乘客的实时请求,提高电动公交系统的服务品质。

    模块车和公交车在多线路多班次交通系统中的混合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529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1651126.6

    申请日:2022-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块车和公交车在多线路多班次交通系统中的混合调度方法。首先将多线路多班次调度问题抽象为包含节点和弧段的有向网络图,定义了弧段的可行条件以及模块车和公交车的弧段成本,降低了建模的复杂性。然后基于已定义的参数和变量,在网络图中建立了两种车型的混合调度模型,在满足车辆首末场站闭合出行,节点车流守恒、班次最大截面客流需求等条件的前提下最小化系统整体运营成本。本发明可解决现有公交系统中存在的调度模式单一等问题,显著提高公共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通过联合利用模块车动态容量和公交车集约的大容量,可以根据线路运营中客流需求的变化灵活切换调度策略,提高派遣车辆与出行需求匹配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汽车驾驶预警提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20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55465.3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汽车驾驶预警提示系统及方法。其中方法包括:疲劳监测模块在行车过程中对驾驶员面部进行疲劳特征捕捉,由信息提示模块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提醒;根据GPS导航模块所制定的行驶路线,在即将到达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时,计算分析模块判断交通信息通讯模块获取的行驶方向上各车道前车信息,并进行最佳车道推荐;同时计算分析模块获取车速信息和交通信号灯时间进行减速停车预测。本发明实现了根据周边交通情况和车辆自身信息进行智能推荐车道和提前减速停车预警,同时结合疲劳监测系统,提高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驾驶平顺性和安全性。

    一种保温冷却双重功能水杯

    公开(公告)号:CN10893745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51739.7

    申请日:2018-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G19/2288 A47G19/2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温冷却双重功能水杯,包括:杯盖和杯体;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饮用水盖和冷却水盖;所述杯体由外向内依次设有绝热层、冷却水层及饮用水层;所述冷却水层内部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通过电源导线与所述杯体上的电源开关连接;按下所述电源开关,冷却水层中的冷却水在微型水泵的作用下循环运动。本发明不仅为保温水杯增加了冷却功能,而且在需要保温时还能强化保温效果;另外本发明的保温杯在倒置时不会出现漏水现象,开盖时不费很大的力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