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瞄准仪测角偏心误差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8707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65448.6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瞄准仪测角偏心误差的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参数设定步骤:设定如下的参数,包括偏心误差、测量角度、实际旋转角度及半径等;关系建立步骤:建立各个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关系优化步骤:对各个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优化;模型生成步骤:将优化后的各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优化步骤: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测角,实现对测角偏心误差优化。本发明对瞄准仪光栅码盘的偏心误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字优化的处理方式克服系统缺陷,从而减小偏心误差对仪器精度和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升了瞄准仪测量精度,本发明具有降低光栅码盘的制造和装调难度、缩短生产周期等技术效果。

    内环分瓣轴承高效装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2052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049574.3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内环分瓣轴承高效装配装置,包括锁紧罩和套筒,套筒为空心柱状结构,一端加工有空心柱状凸台;锁紧罩为环状槽形结构,端面中心处加工有通孔,通孔位于槽形结构内侧的一端加工有环状凸台;装配时,锁紧罩用于固定待装组合体,套筒空心柱状凸台端面推动轴承内环的端面沿轴运动,到达预装位置时,解除锁紧罩与待装组合体的固定,最终推动待装组合体与预装在轴上的轴承内环组成完整轴承。本发明以工装操作代替手动操作,彻底解决内环分瓣轴承手动装配时内环受力不均的问题,且工装保证轴承内外圈同轴度要求,摆脱对工人技术素质的依赖,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一种基于原位分析技术研究材料损伤微观机理的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8792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511025671.4

    申请日:2015-12-31

    Abstract: 一种基于原位分析技术研究材料损伤微观机理的实验方法,包括2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和3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2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包括:准备试样,选用平面试样,确定原位观测区域,预测表面裂纹萌生的区域或预置人工缺口;原位在线测试;损伤微观机理分析;所述3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包括:准备试样,选取与2D试样材料相同的3D试样;确定原位观测区域,结合内部缺陷等微观组成的分布,预测裂纹萌生部位,作为接下来的原位观测区域;原位在线测试;损伤微观机理分析。3D原位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上对损伤演化的观测与测量,2D原位分析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成像观测,两种实验手段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自卸式拉臂车厢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2482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010851676.7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自卸式拉臂车厢,属于自卸式拉臂车厢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自卸式拉臂车厢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侧板、前板、底板和后门,所述侧板包括侧面板,所述侧面板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倾斜式骨架,所述侧面板上设置有轨道横梁,所述轨道横梁上固定设置有自动收缩篷布机构;所述前板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上端固定有上横梁,所述底板包括底面板,所述底面板的外侧设置有底板框架,所述后门包括后面板,两块所述侧板与底板搭接形成厢体,所述厢体的一端与前板固定连接,所述厢体的另一端与后门固定连接;本发明应用于自卸式拉臂车厢。

    自卸式拉臂车厢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2482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851676.7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自卸式拉臂车厢,属于自卸式拉臂车厢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自卸式拉臂车厢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侧板、前板、底板和后门,所述侧板包括侧面板,所述侧面板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倾斜式骨架,所述侧面板上设置有轨道横梁,所述轨道横梁上固定设置有自动收缩篷布机构;所述前板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上端固定有上横梁,所述底板包括底面板,所述底面板的外侧设置有底板框架,所述后门包括后面板,两块所述侧板与底板搭接形成厢体,所述厢体的一端与前板固定连接,所述厢体的另一端与后门固定连接;本发明应用于自卸式拉臂车厢。

    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及通路、绝缘测量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40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47279.3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发明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及通路、绝缘测量的使用方法,属于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钮子开关和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电缆过线孔,引入箱体内的电缆一端穿过所述电缆过线孔并固定,所述电缆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型号的电连接器插头;多个所述钮子开关的第一出线口通过导线并接后与第一接线柱相连,多个所述钮子开关的第二出线口通过导线并接后与第二接线柱相连;本发明应用于绝缘通路测试。

    一种声发射传感器的固定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83864U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20249700.3

    申请日:2017-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发射传感器的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声发射传感器的固定冷却装置,包括夹具组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型夹框,所述“]”型夹框的顶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密封冷水舱体以及引水管,所述密封冷水舱体设置在所述“]”型夹框的顶面和底面之间,所述“]”型夹框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密封冷水舱体的厚度、结构件厚度以及声发射传感器高度之和。本实用新型声发射传感器的固定冷却装置方便了声发射传感器的安装,并可使夹具组件及安装部位结构件的温度保持在声发射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范围内,使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损伤的声发射监测得到应用。

    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180636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480616.9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属于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电气系统绝缘通路测试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钮子开关和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电缆过线孔,引入箱体内的电缆一端穿过所述电缆过线孔并固定,所述电缆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应型号的电连接器插头;多个所述钮子开关的第一出线口通过导线并接后与第一接线柱相连,多个所述钮子开关的第二出线口通过导线并接后与第二接线柱相连;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绝缘通路测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