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49558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46820.0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S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撞击碎片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发射的碎片云撞击源定位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基于声发射进行空间碎片云撞击源定位的方法。本发明包括测量靶板中的声发射波速、获得碎片云撞击声发射信号、计算传感器阵列定位时差和计算碎片云撞击源定位结果四个步骤。本发明采用测量靶板中的声发射波速、获得碎片云撞击声发射信号、计算传感器阵列定位时差和计算碎片云撞击源定位结果步骤,实现了基于声发射进行空间碎片云撞击源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5987922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1025671.4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1/84
Abstract: 一种基于原位分析技术研究材料损伤微观机理的实验方法,包括2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和3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2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包括:准备试样,选用平面试样,确定原位观测区域,预测表面裂纹萌生的区域或预置人工缺口;原位在线测试;损伤微观机理分析;所述3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包括:准备试样,选取与2D试样材料相同的3D试样;确定原位观测区域,结合内部缺陷等微观组成的分布,预测裂纹萌生部位,作为接下来的原位观测区域;原位在线测试;损伤微观机理分析。3D原位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上对损伤演化的观测与测量,2D原位分析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成像观测,两种实验手段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0598792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511025671.4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原位分析技术研究材料损伤微观机理的实验方法,包括2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和3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2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包括:准备试样,选用平面试样,确定原位观测区域,预测表面裂纹萌生的区域或预置人工缺口;原位在线测试;损伤微观机理分析;所述3D原位分析技术的实验方法包括:准备试样,选取与2D试样材料相同的3D试样;确定原位观测区域,结合内部缺陷等微观组成的分布,预测裂纹萌生部位,作为接下来的原位观测区域;原位在线测试;损伤微观机理分析。3D原位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上对损伤演化的观测与测量,2D原位分析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成像观测,两种实验手段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206583864U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20249700.3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发射传感器的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声发射传感器的固定冷却装置,包括夹具组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型夹框,所述“]”型夹框的顶面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密封冷水舱体以及引水管,所述密封冷水舱体设置在所述“]”型夹框的顶面和底面之间,所述“]”型夹框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密封冷水舱体的厚度、结构件厚度以及声发射传感器高度之和。本实用新型声发射传感器的固定冷却装置方便了声发射传感器的安装,并可使夹具组件及安装部位结构件的温度保持在声发射传感器的正常工作范围内,使高温环境下复合材料损伤的声发射监测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0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1037125.8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热老化材料低周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包括:S1确定材料在未老化的疲劳强度系数σ'f、疲劳强度指数b、循环强度系数K和循环应变硬化指数n,确定材料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疲劳强度系数σ'f、疲劳强度指数b、循环强度系数K和循环应变硬化指数n,并建立与老化时间的函数关系;S2根据K、n、σ'f、b确定疲劳延性系数ε'f和疲劳延性指数c与老化时间的关系;S3将σ'f、b、ε'f、c代入Basquin‑Manson‑Coffin方程中,得到适用于不同老化时间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程。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材料在热老化的低周疲劳寿命不能准确预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24397.1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结构的重复使用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选取飞行器的多个相同的待检测结构样本;基于中子成像技术确定待检测结构样本的损伤极限值,以及根据中子散射技术对确定待检测结构样本的内应力极限值;根据中子成像技术对已重复使用的目标检测结构进行损伤成像确定目标检测结构的当前损伤参数,以及根据中子散射技术对目标检测结构进行内应力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构的当前残余应力参数;基于损伤极限值、内应力极限值以及目标检测结构的当前损伤参数和当前残余应力参数,对目标检测结构实现重复使用性能检测。本公开可以提高对飞行器结构的重复使用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84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35475.0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运动机构故障声源位置的鉴别方法,属于无损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对运动机构部件进行分析;第二步、确定声发射传感器布置方案;第三步、进行故障声源标定试验;第四步、故障声发射应力波信号采集;第五步、信号分析;第六步、确定故障声源位置。本发明采用灵敏度高的声发射检测技术,通过采集运动机构故障声源产生的应力波,分析其特征变化,可以在不拆解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故障声源的位置鉴别。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拆解结构的过程,对运动机构的损伤或故障位置进行定位时效率高、实施容易、结果准确度高,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528670.6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06Q10/04 , G06F30/20 , G06F17/11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延性耗竭理论的锡铅钎料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涉及材料寿命预测技术领域。该基于延性耗竭理论的锡铅钎料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对锡铅钎料进行不同形式的形变,然后锡铅钎料在不同形变下的疲劳寿命、蠕变延性以及应力松弛特性进行测量,综合考虑蠕变损伤与疲劳损伤对锡铅钎料寿命的影响,通过测量锡铅钎料疲劳寿命、蠕变延性与应力松弛特性,建立考虑幅值修正的疲劳损伤与基于延性耗竭理论的蠕变损伤计算方法,通过线性叠加方法,建立锡铅钎料蠕变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可通过输入蠕变‑疲劳加载条件与首个循环的应力峰谷值,即可实现锡铅钎料蠕变‑疲劳寿命的快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61867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46938.2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真模拟的微电子封装结构寿命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微电子封装结构有限元模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模型有限元网格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微电子结构的失效模型,对关心区域节点的输出功率谱密度数据进行批处理,采用频域法的窄带分布法和宽带分布法对全部焊点进行寿命分析,确定宽窄带分布法的适用范围与焊点位置关系,最终形成基于仿真的随机振动载荷下微电子封装结构寿命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在设计阶段或者随机振动疲劳试验前,开展预示分析,提高实物试验的效率和水平,支撑飞行器电子设备的研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7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00875.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剪切散斑热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结构件的特点和典型损伤特征,建立结构件和损伤的有限元模型;依据热加载装置的加载功率对有限元模型施加热载荷;基于热载荷的施加结果,形成典型损伤处和温度控制点处的温度与应变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确定温度控制值;基于控制温度值控制热加载,获得目标剪切散斑图像。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依据热加载装置的加载功率对有限元模型施加热载荷,并基于热载荷的施加结果形成典型损伤处和温度控制点处的温度与应变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热加载的温度值,获得目标剪切散斑图像,实现了定量的施加热载荷,使结构件产生所需要的形变,获得满意的剪切散斑图像并得到损伤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