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成型品和压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品的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31049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480050226.0

    申请日:2014-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 B21D22/20 B21D22/26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压制成型品:不用为了避免在压制成型时可能产生的不良而在棱线部凸缘设置缺口,能够提高加强构件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汽车车身的刚度等性能,具有向内连续凸缘。该压制成型品是金属板的压制成型品,由拉伸强度为340MPa以上的钢板形成,具有以向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棱线部以及以分别自构成棱线部的棱线的两端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1面部和第2面部,其中,该压制成型品具有由棱线部凸缘、第1凸缘和第2凸缘相连续而形成的向内连续凸缘,该棱线部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棱线部的端部,该第1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1面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该第2凸缘以朝向内侧的方式形成于第2面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关于棱线部凸缘的缘部的板厚,棱线部凸缘具有如下的板厚分布:在夹着周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两侧区域,含有板厚为中央区域的板厚以上的部分。

    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汽车用下臂

    公开(公告)号:CN10616368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8812.1

    申请日:2015-04-06

    Inventor: 伊藤泰弘

    Abstract: 冲压成型品(10)包含在两端各自具有第1端部(11a)和第2端部(11b)的主体部(11)和自主体部(11)的弯曲部向弯曲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12)。在主体部(11)的顶板部(13a)的表面上,在比突起部(12)的根部靠第1端部(11a)侧的区域设有槽部(15)。从主体部(11)的第1端部(11a)到突起部(12)的第1纵壁部(14a)具有连接主体部(11)和突起部(12)的拐角部(16)。比拐角部(16)靠主体部(11)侧的部分和比拐角部(16)靠突起部(12)侧的部分所成的角度是锐角。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不成型顶板部(13a)的表面形状中的槽部(15)的形状并且成型第1纵壁部(14a)的第1工序和成型顶板部(13a)的表面形状中的槽部(15)的形状的第2工序。

    压制成形品及其设计方法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1413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680028467.4

    申请日:2016-05-10

    Abstract: 压制成形品是通过压制加工由对多个金属板进行对接焊接而成的拼焊板成形得到的。压制成形品具有凸缘部(10b)和圆弧状区域(14),该圆弧状区域(14)在凸缘部(10b)的区域内通过拉伸翻边变形而形成,并且该圆弧状区域(14)的内周缘(14b)是开放的。拼焊板的焊接线(L)与圆弧状区域(14)的内周缘(14b)和外周缘(14a)交叉。焊接线(L)与拉伸翻边变形的最大主应变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17°~84°。

    压制加工装置、压制加工方法以及压制成形品

    公开(公告)号:CN10753075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3290.9

    申请日:2016-04-28

    Abstract: 在用于获得在截面含有U字形部分的成形品的压制加工中,实现角部的自如的成形。提供一种压制加工装置,该压制加工装置用于通过被加工件的压制加工来获得成形品,其中,成形品在截面含有由顶板部、纵壁部以及顶板部与纵壁部之间的角部形成的U字形部分,所述压制加工装置包括:阴模,其形成有用于容纳U字形部分的凹部;第1冲头,在其与凹部的底面之间夹持顶板部的中央区域;以及第2冲头,其比第1冲头晚地被推入到凹部中,在该第2冲头与凹部的侧面之间约束纵壁部,并且在该第2冲头与底面之间夹入被加工件而成形顶板部的边缘区域以及角部,基于角部的目标板厚来设定对顶板部的中央区域进行夹持的第1冲头的夹持宽度以及第2冲头在推入方向上自第1冲头后退的后退量。

    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压制成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92949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54021.X

    申请日:2014-0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26 B21D5/16 B21D24/04 B21D53/88

    Abstract: 在压制成型具有大致槽形截面且在端部具有向外连续凸缘的、高张力钢板制或板厚较大的钢板制的结构构件(1)时,抑制垫板载荷的增加并且抑制棱线部凸缘(7a、7b)的边缘的裂纹、棱线部凸缘的根部附近的褶皱。结构构件(1)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在该第1工序中,利用垫板(15、15A、15B、15C、21)按压成型材料(16)并将其压紧于冲头(13),至少使与形成于槽底部(2)以及棱线部(3a、3b)这两者的端部的凸缘相当的部分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立起,并且利用所述垫板(15、15A、15B、15C、21)使成型为所述棱线部(3a、3b)的部分的端部向所述按压方向弯曲并且约束该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另一方面,使成型为所述槽底部(2)的部分中的除端部以外的区域不受约束,并利用所述冲头(13)和冲模(14)进行压制成型,形成中间成型体。

    电阻点焊装置、复合电极以及电阻点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918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80052498.4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一种电阻点焊装置,其用于对板组(1)进行电阻点焊,该板组(1)包括层叠起来的多个金属板(2A、2B),电阻点焊装置具有一对复合电极(10、20),该一对复合电极(10、20)以将板组(1)夹在彼此之间的方式相对配置。各复合电极(10、20)包括:电极体(11、21),其为棒状,且顶端面与板组(1)接触并被按压于板组(1);以及导电体的刚性体(12、22),其具有供电极体(11、21)插入的贯通孔(12b、22b),且顶端面与板组(1)接触并被按压于板组(1);弹性体(13、23),其与刚性体(12、22)的后端相连结,随着电极体(11、21)以及刚性体(12、22)的向板组(1)的按压而对刚性体(12、22)施加按压压力。由此,能够在扩大适用电流范围的同时提高焊接接头强度。

    电阻点焊装置、复合电极以及电阻点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791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480052498.4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一种电阻点焊装置,其用于对板组(1)进行电阻点焊,该板组(1)包括层叠起来的多个金属板(2A、2B),电阻点焊装置具有一对复合电极(10、20),该一对复合电极(10、20)以将板组(1)夹在彼此之间的方式相对配置。各复合电极(10、20)包括:电极体(11、21),其为棒状,且顶端面与板组(1)接触并被按压于板组(1);以及导电体的刚性体(12、22),其具有供电极体(11、21)插入的贯通孔(12b、22b),且顶端面与板组(1)接触并被按压于板组(1);弹性体(13、23),其与刚性体(12、22)的后端相连结,随着电极体(11、21)以及刚性体(12、22)的向板组(1)的按压而对刚性体(12、22)施加按压压力。由此,能够在扩大适用电流范围的同时提高焊接接头强度。

    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9310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480054749.2

    申请日:2014-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B62D27/02 B62D27/026 B62D29/007

    Abstract: 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其为在顶板部具有槽部的大致槽形截面的结构构件,该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通过设有槽部而有效地发挥提高能量吸收效率的效果,且载荷传递特性、刚度优异。该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由钢板制的压制成型体形成,以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且具有顶板部(4)、与所述顶板部(4)相连续的棱线部(4a、4b)以及与所述棱线部(4a、4b)相连续的纵壁部(5a、5b),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槽形截面,其中,该汽车车身用结构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槽部(8),其在所述顶板部(4)以沿着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以及向外凸缘(9a、9b),其形成于所述预定方向上的端部处的至少所述棱线部(4a、4b)的范围,根据所述槽部(8)的宽度和所述钢板的板厚来设定所述槽部(8)的深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