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844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23411.9
申请日:2015-09-03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部件,具备:具有顶板和与顶板相连的两个纵壁的内板、具有顶板和与顶板相连的两个纵壁的外板,汽车部件的截面是具有内板的两个纵壁的缘部和外板的两个纵壁的缘部分别接合而成的接合部的封闭截面,将所述外板的拉伸强度定义为TSo并将板厚定义为to,将所述内板的拉伸强度定义为TSi并将板厚定义为ti,并且,将外板的纵壁的高度定义为外侧高度ho,将内板的纵壁的高度定义为内侧高度hi时,ho及hi分别在汽车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为恒定的值,在ho比hi大的情况下,满足式(f),在ho比hi小的情况下,满足式(g):TSo×to<TSi×ti…(f)TSo×to>TSi×ti…(g)。
-
公开(公告)号:CN1087785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6817.X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该面板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工序,准备由拉伸强度为390MPa以上980MPa以下的金属板构成的坯材;以及压力成形工序,使用压力加工装置,以冷态对上述坯材实施压力加工,将上述坯材成形为面板状成形品;在上述压力成形工序中,使坯料保持器、第1冲头及第2冲头相对于模子相对地移动,将上述第1冲头及上述第2冲头向上述坯材压入,相比由上述第1冲头进行的向上述坯材的压入,由上述第2冲头进行的向上述坯材的压入先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49577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780007811.6
申请日:2017-01-27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 B62D21/15 , B62D25/20 , B62D25/2018 , B62D25/2045
Abstract: 维持针对来自车辆前方的碰撞的碰撞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身构造的轻量化。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1)具备:槽形的骨架构件(2),其从前箱到驾驶室沿着车长方向设置,具有侧壁(22);下前围板(3),其具有槽部(4A),该槽部(4A)具有侧壁(42),该槽部(4A)嵌合于上述骨架构件(2)的内侧,上述槽部(4A)的侧壁(42)和上述骨架构件(2)的侧壁(22)接合在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6061824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80011164.7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7/023 , B23K11/11 , B62D25/20 , B62D25/2036 , B62D27/026
Abstract: 进一步提高具有将构件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的接合构造体的机械特性、尤其是扭转刚度和轴向压溃时的吸能特性。一种构件的接合构造体,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1构件的面,该构件的接合构造体具备将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其中,所述接合部具备:端部凸缘,其沿着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连续地形成,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构件的面重叠;以及单位接合部,其将所述端部凸缘和所述第1构件接合,所述端部凸缘借助立起曲面部而与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续地形成,所述立起曲面部包括板厚形成得比所述第2构件的板厚厚的增厚部,所述单位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距所述端部凸缘和所述增厚部之间的分界3mm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20645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80007008.8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01 , B21D5/0209 , B21D22/26 , B21D24/005 , B21D53/8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冲压成型品的方法,该冲压成型品具备一对平坦部和将该一对平坦部相连的弯曲部,且弯曲部的弯曲半径是R2(mm),一对平坦部所成的内角是θ2(°),该用于制造冲压成型品的方法包括准备工序、第1成型工序、以及第2成型工序。在准备工序中,准备抗拉强度是590MPa以上的金属板。在第1成型工序中,成型具备弯曲半径是R1(mm)且内角是θ1(°)的弯曲部的中间成型品(36)。在第2成型工序中,将中间成型品(36)的弯曲部(36c)的部分成型成冲压成型品的弯曲部。弯曲半径R1、内角θ1、弯曲半径R2和内角θ2满足式(1)~(3)的条件。1.05<A1/A2…(1)1.0<R1/R2…(2)A1/A2<6.0/(R1/R2)…(3)。在上述的式中,A1(°)是中间成型品(36)的内角θ1的补角,A2(°)是冲压成型品的内角θ2的补角。
-
公开(公告)号:CN10710714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0795.6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由金属板形成的板状成形品(1)具备顶板部(2)、开口部(3)以及纵壁部(4)。顶板部(2)是多边形。开口部(3)形成于顶板部(2)。纵壁部(4)从顶板部(2)的边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相邻的边延伸。纵壁部(4)中的、相邻的纵壁部(4)的组的至少一组的各纵壁部(4)具有台阶部(5)。由此,板状成形品(1)即使是成形的难易度较高的形状,裂纹、褶皱等缺陷也较少。
-
公开(公告)号:CN106061824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580011164.7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7/023 , B23K11/11 , B62D25/20 , B62D25/2036 , B62D27/026
Abstract: 进一步提高具有将构件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的接合构造体的机械特性、尤其是扭转刚度和轴向压溃时的吸能特性。一种构件的接合构造体,其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1构件的面,该构件的接合构造体具备将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其中,所述接合部具备:端部凸缘,其沿着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连续地形成,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构件的面重叠;以及单位接合部,其将所述端部凸缘和所述第1构件接合,所述端部凸缘借助立起曲面部而与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续地形成,所述立起曲面部包括板厚形成得比所述第2构件的板厚厚的增厚部,所述单位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距所述端部凸缘和所述增厚部之间的分界3mm以下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561208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80055785.0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23K9/0026 , B23K9/235 , B23K26/0093 , B23K26/21 , B23K31/02 , B62D21/15 ,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撞盒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即使是在构成冲撞盒的筒体的板厚薄于1.4mm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筒体与设置板紧靠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焊接,该冲撞盒的轴向压坏性能优异。一种冲撞盒(1),其具有金属制的纵长的筒体。筒体具有由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棱线部(2-1~2-4)和多个侧壁部(4)围成的扁平的多边形的基本截面形状,在与其截面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长边侧的侧壁部(4)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的槽部(3-1、3-2),并且,在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向外凸缘(5-1~5-4)。
-
-
公开(公告)号:CN105960364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580006921.1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 B62D21/15 , B62D25/025
Abstract: 前支柱下外板(10)包括弯曲部位(13)、第1部位(14)和第2部位(15),该前支柱下外板(10)为假定沿着第1部位(14)的延伸方向承受碰撞载荷的汽车用骨架部件。外板(10)通过将配置于第1部位(14)侧的第1构件(11)和配置于第2部位(15)侧的第2构件(12)接合而构成。第1构件(11)与第2构件(12)的接合线(L)配置在第1边界(16)与第2边界(17)之间的预定区域内。第1边界(16)为连结弯曲内侧的弧状部的靠第1部位(14)侧的端部(10f1)和弯曲外侧的弧状部的靠第1部位(14)侧的端部(10g1)的直线。第2边界(17)为自弯曲内侧的弧状部的靠第2部位(15)侧的端部(10f2)起沿着第1部位(14)的延伸方向的直线。第1构件(11)的板厚比第2构件(12)的板厚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