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式尿素混合装置及后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5081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1051265.0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口哨式尿素混合装置,包括第一筒体、以及设于第一筒体内的进气板和出气板,进气板和出气板之间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将进气口和出气口隔开,并将进气板和出气板之间的流通空间分为导流段和出口段;汽车尾气从进气口穿过进气板进入流通空间,受到导流板的引导,沿导流段向出口段运动;导流板的设计延长了尾气的流通距离,还能够使得气流回旋、形成旋流,以便于尾气与尿素溶液混合。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包括上述口哨式尿素混合装置,还包括颗粒过滤设备;颗粒过滤设备能够有效净化尾气中70%~90%的颗粒物,以便于口哨式尿素混合装置还原尾气中的NOx。

    一种SDPF紧耦式U型后处理器及其尿素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52627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29117.6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DPF紧耦式U型后处理器及其尿素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端盖,混合端盖为三通结构,前端为混合端开口,中部上端为喷嘴安装口,下部为混合端出口;混合端开口中安装挡流片,喷嘴安装口上安装喷嘴底座,喷嘴底座上安装连接尿素喷嘴,混合端出口中安装混合筒上端盖上端,混合筒上端盖下端安装在混合筒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根据紧耦合后处理器特点,后处理器的DOC和DPF部分上下布置,中间连接部分布置尿素混合装置,整个后处理器呈U型,大大减小了后处理器所占空间。紧耦合式的布置方式减少了温度损失,提高了SCRF的平均排温。

    用于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8708781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07260.6

    申请日:2018-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混合器,该混合器包括前隔板、后隔板、弧形板、圆柱形板、底座、喷嘴和筒体,其中前隔板、后隔板安装在筒体内部,两隔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75~100mm,弧形板的两端连接在前后隔板上,圆柱形板的两端连接在前后隔板上,底座安装在筒体上,喷嘴安装在底座上。本装置能够确保尿素能够均匀分布在SCR载体端面,使排气和氨气均匀混合,确保SCR能够高效稳定的工作。同时,该混合结构尺寸小,更加符合整车对封装结构严格的边界要求。

    一种高效抗结晶尿素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7841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109540.8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抗结晶尿素混合装置,属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其包括筒体、旋流管、喷嘴底座、管、右端盖及堵盖,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喷嘴底座,喷嘴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筒体的内部横向固定有旋流管,所述旋流管的进气口端设置有堵盖,旋流管的出气口端设置有第四端盖,旋流管的进气口端外侧设置有旋流翅片和第三通孔,所述喷嘴底座与旋流管的中部通过管连接,所述管靠近喷嘴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旋流管的进气口端设置在筒体的进气口处,旋流管的进气口管径小于筒体的进气口管径,所述第四端盖与旋流管的外壁、筒体的内壁及管的外壁形成腔体。本发明能够使排气和氨气均匀混合,防止尿素结晶的产生,确保SCR能够高效稳定的工作。

    一种用于端盖侧喷的叶片混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1164884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010570477.9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端盖侧喷的叶片混合器,混合器包括前部组件、后部组件、连接端盖、装配隔板和端盖;其中前部组件包括挡板、前隔板、第一旋流板和第二旋流板,后部组件包括破碎导流板、导流板和破碎板,破碎板设置在破碎导流板与导流板之间;前部组件固定在装配隔板前面,所述后部组件固定在装配隔板背面,固定好的结构与连接端盖配合装配,装配完成的连接端盖与端盖之间盖合连接;端盖的侧面设置有底座,底座上装配有喷嘴。本混合器能够尽量减少尿素结晶的SCR混合装置,防止堵塞SCR载体,从而保证SCR的稳定运行。

    多次破碎且旋流可控的尿素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75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892846.5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次破碎且旋流可控的尿素混合装置,包括筒体、尿素喷射组件和旋流混合组件;所述尿素喷射组件连接于筒体;所述旋流混合组件包括进气隔板、出气隔板、旋流导板、进气导板、第一破碎翅片组以及第二破碎翅片组;进气隔板连接于筒体内壁且位于尿素喷射组件上游;出气隔板连接于筒体内壁,所述出气隔板位于尿素喷射组件下游;旋流导板连接于进气隔板和出气隔板之间,以使得进气隔板和出气隔板之间形成旋流空间;进气导板设置在旋流空间内;第一破碎翅片组设置在旋流空间内且位于进气导板下游;第二破碎翅片组设置在旋流空间内且与第一破碎翅片组交错布置;本申请实现低背压情况下保证尿素的快速破碎和分解以及均匀混合。

    基于仿真的NOx传感器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826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10225385.4

    申请日:2019-03-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发动机后处理的技术领域,涉及基于仿真的NOx传感器位置合理性评价方法,前NOX传感器布置在SCR催化器的尿素喷嘴之前,前NOX传感器需满足空间位置要求及其周围流场分布要求;后NOX传感器布置在SCR催化器的后端,后NOX传感器需要满足步骤一中所述的空间位置要求及其周围流场分布要求,同时满足NOx组分浓度分布评价要求;本发明通过空间要求、流场要求、NOX组分浓度要求的综合评价方式推荐合理位置区域,能有效提升NOX传感器位置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而避免因传感器布置不当而带来的控制策略失灵的情况,同时省去了大量的试验样件成本和试验成本,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

    一种排气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784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210121228.0

    申请日:2022-02-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气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套设有锥形管;所述筒体上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贯穿所述筒体和所述锥形管;所述旁通管一端连通所述锥形管,另一端用于安装喷嘴,通过所述喷嘴将尿素喷入所述锥形管内;所述旁通管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能够将所述筒体与所述锥形管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旁通管连通;所述锥形管一端安装有旋流叶轮,能够使进入所述锥形筒的气体产生旋流;另一端安装有扰流叶轮,气体从所述旋流叶轮端进入,从所述扰流叶轮端排出。该混合装置能够确保尿素能够均匀分布在SCR载体端面,使排气和氨气均匀混合,确保SCR能够高效稳定的工作。

    双旋流紧耦合混合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2305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080290.1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旋流紧耦合混合器,包括进气管、连接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管和出气管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进气管内同轴设有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所述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至连接管内部;所述进气管内壁、连接管外壁和第一混合管外壁之间形成进气空间,所述第一混合管内壁和第二混合管外壁之间形成扰流空间,所述第二混合管内部形成喷射空间以容纳尿素颗粒,所述第一混合管外壁与连接管内壁之间形成排气空间;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混合管周面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边缘处设置叶片,所述第一混合管周面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第二混合管周面设有多个混合口。本申请结构紧凑,实现在狭小空间内的布置,保证尿素颗粒与排气气流的混合效率。

    一种双旋流管橫置的混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92760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829118.0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旋流管橫置的混合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设置底座,底座上连接喷嘴,所述筒体内设置第一旋流管,第一旋流管的上端设有与喷嘴配合的尿素喷入口,位于尿素喷入口前侧和后侧的第一旋流管上分别设置第一前隔板和第一后隔板,第一旋流管通过第一前隔板和第一后隔板固定在筒体内;所述第一旋流管内设置第二旋流管,第二旋流管通过第二前隔板和第二后隔板固定在第一旋流管的进气端;所述第一旋流管的进气端环设第一叶片及相对应的叶片孔,第一旋流管的出气端设置旋流板,旋流板与第一前隔板之间形成混合腔;本发明能够尽量提高氨混合均匀性、减少尿素结晶的SCR混合装置,保证SCR的稳定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