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674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114955.X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7/00 , C09D133/08 , C09D167/02 , C09D175/06 , C09D161/28
Abstract: 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包括:在固化的电沉积涂膜上涂布水性第一基底涂料组合物(A),在不预热的情况下涂布水性第二基底涂料组合物(B),进行预热,进一步涂布透明涂料组合物(C),以及同时热固化第一基底涂膜、第二基底涂膜以及透明涂膜。水性第一基底涂料组合物含有特定的水性聚酯树脂、特定的水性丙烯酸树脂、特定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将由水性第一基底涂料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断裂能以及涂膜和固化电沉积涂膜之间的剥离强度控制为特定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79676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280044666.6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膜技术,其中,即使废弃中涂涂布,也能够充分抑制上涂涂膜与底涂涂膜的界面处的劣化和剥离,不管色调如何,均能得到优异的涂膜性能。本发明的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在实施了电沉积涂布的被涂物上涂布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第1基底涂膜的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在第1基底涂膜上涂布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的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以及在第2基底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来形成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其中,在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1基底涂膜的颜料浓度为40质量%~60质量%且膜厚为20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上述第1基底涂膜;在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2基底涂膜的膜厚为8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135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80011932.X
申请日:2013-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2 , B05D2401/20 , B05D2503/00 , B05D2508/00 , C09D175/04 , Y10T428/2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法,所述方法为涂布水性第1底涂层涂料,然后不预加热而涂布水性第2底涂层涂料,预加热,进而涂布透明涂层涂料后,将水性第1底涂层涂膜、水性第2底涂层涂膜和透明涂层涂膜的3层同时固化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含有特定的水性聚酯树脂、特定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和蜜胺树脂的涂料作为水性第1底涂层涂料,可形成平滑性、鲜映性、耐崩裂性和硬度优异的多层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836794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510121778.9
申请日:2005-1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涂膜形成方法,其能够形成金属光泽和金属效果都极为优异的涂膜,和通过所述方法得到的具有优异设计的涂覆制品。当含有闪光材料的溶剂型基础涂覆漆(A)、含有闪光材料的溶剂型基础涂覆漆(B)和透明面漆依次涂覆在物品上形成涂膜,同时对形成的三层涂膜进行烘烤时,含有特定量特殊种类闪光材料以及涂覆时具有漆固体浓度,并且进行特殊初级测试时涂膜固含量和粘度在特定范围内的漆被分别用作漆(A)和漆(B)。
-
公开(公告)号:CN104271262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80015713.9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40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142 , B05D7/144 , B05D7/16 , B05D7/572 , B05D7/574 , B05D7/577 , B05D2401/20 , B05D2503/00 , B05D2504/00 , B32B2250/03 , B32B2250/04 , B32B2250/24 , B32B2307/558 , B32B2307/584 , C09D5/4473 , C25D13/04 , Y10T428/273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层漆膜的形成方法,利用所述方法甚至在涂覆第一水性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不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涂膜上的情况下得到满足汽车漆膜所要求的漆膜性能如防水性、抗冲击性等且具有优异漆膜外观的多层漆膜。[解决方法]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将第一水性底漆(A)涂覆于电沉积固化漆膜上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在形成所述第一底漆膜以后不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B)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漆膜上并形成第二底漆膜,在所述第二底漆膜形成方法以后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将单液型透明油漆(C)涂覆于上述第二底漆膜上并形成透明涂层漆膜,将这三个漆膜层同时加热和固化,其中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包含具有小于15mgKOH/g的酸值和10-100mgKOH/g的羟值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和比表面积不大于13m2/g的二氧化钛(A2),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包含相对于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的树脂固体含量4-15质量%的氧化乙烯单元和氧化丙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且上述二氧化钛(A2)的质量含量比相对于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的油漆固体含量为40-60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79676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80044666.6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膜技术,其中,即使废弃中涂涂布,也能够充分抑制上涂涂膜与底涂涂膜的界面处的劣化和剥离,不管色调如何,均能得到优异的涂膜性能。本发明的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在实施了电沉积涂布的被涂物上涂布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第1基底涂膜的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在第1基底涂膜上涂布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的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以及在第2基底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来形成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其中,在第1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1基底涂膜的颜料浓度为40质量%~60质量%且膜厚为20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1基底涂料来形成上述第1基底涂膜;在第2基底涂膜形成工序中,按照烘烤固化后的第2基底涂膜的膜厚为8μm以上的方式涂布上述第2基底涂料来形成第2基底涂膜。
-
公开(公告)号:CN1575867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71441.7
申请日:2004-05-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碧化学公司
IPC: B05D5/00 , C09D17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7/572 , B05D5/068 , B05D7/14 , C08G18/62 , C08G18/797 , C09D5/36 , C09D175/04 , Y10T428/315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膜形成方法,该方法可形成能够在金属色调的美学外观或铝薄片的不可见性上表现优异的涂膜。作为完成这一目的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涂膜形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基材上涂覆溶剂型基础涂覆漆(B1),从而在其上形成涂膜(b1);然后,在涂膜(b1)的非挥发组分含量达到不低于40重量%后,在涂膜(b1)上涂覆含闪光材料的水基涂覆漆(B2),从而在其上形成涂膜(b2);然后,在涂膜(b2)的非挥发组分含量达到不低于70重量%后,在涂膜(b2)上涂覆表面透明漆,从而在其上形成透明涂膜;其后对形成的三层涂膜同时进行烘烤;在具有这种特征的方法中,作为含闪光材料的水基涂覆漆(B2),使用一种包含相对于树脂固体组分以非挥发组分重量计为0.5-6.0phr的流变控制剂并且具有10-20量量%漆的非挥发组分含量以及不低于3.0的Ti值的漆。
-
公开(公告)号:CN1558937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02818885.3
申请日:2002-11-15
Applicant: 日本碧化学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9D123/28 , C09D5/00 , C09D151/08 , C09D16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7/04 , C08F8/00 , C08J7/047 , C08J2323/02 , C08L23/28 , C08L33/06 , C08L67/00 , C09D151/06 , C09D151/08 , C09D167/08 , C08F210/00 , C08L2666/18 , C08L2666/24 , C08L2666/02 , C08L266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材料用底漆组合物,该底漆组合物包含A成分-酸酐改性的氯化聚烯烃和B成分-丙烯酸改性的聚酯树脂,其A成分/B成分的重量比为80/20至20/80,其中,所述A成分是酸酐改性的氯化聚烯烃,其由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形成,氯含有率为15重量%~24重量%,酸酐改性量为0.6重量%~2.0重量%,其重均分子量为40000~120000;所述B成分是丙烯酸改性的聚酯树脂,其包括聚酯树脂聚合部分b1和丙烯酸树脂聚合部分b2,其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所述聚酯树脂的碘价大于等于80,含油率为35~70,所述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大于等于50℃,聚酯部分和丙烯酸部分的重量比为b1/b2=25/75至75/25。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41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26789.1
申请日:2013-03-21
Applicant: 日本油漆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1/36 , B05D7/14 , C09D5/00 , C09D175/02 , C09D17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38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574 , B05D2202/00 , B05D2420/02 , B05D2420/03 , B05D2420/04 , B05D2501/00 , B05D2503/00 , C08G18/0823 , C08G18/12 , C08G18/348 , C08G18/44 , C08G18/6659 , C08G18/755 , C09D175/04 , C08L33/12 , C08L67/02 , C08G18/3271 , C08G18/3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在三层湿式涂布法中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该多层涂膜在维持涂膜间的平滑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碎裂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其表面具有电沉积涂膜的汽车车体上依次形成未固化的第一基底涂膜、未固化的第二基底涂膜和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然后将未固化的多个涂膜同时加热并固化从而形成多层涂膜;其特征为,含有干燥涂膜厚度为25μm的第一基底涂膜、干燥涂膜厚度为10μm的第二基底涂膜和干燥涂膜厚度为30μm的透明涂膜的该多层涂膜具有40~60%的20℃下的伸长率、400~600kgf/m2的20℃下的抗张强度和0.04~0.06的-20℃下的粘性项与弹性项之比(tanδ)。
-
公开(公告)号:CN104271262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380015713.9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05D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40 , B05D3/0254 , B05D7/14 , B05D7/142 , B05D7/144 , B05D7/16 , B05D7/572 , B05D7/574 , B05D7/577 , B05D2401/20 , B05D2503/00 , B05D2504/00 , B32B2250/03 , B32B2250/04 , B32B2250/24 , B32B2307/558 , B32B2307/584 , C09D5/4473 , C25D13/04 , Y10T428/273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层漆膜的形成方法,利用所述方法甚至在涂覆第一水性底漆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不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涂膜上的情况下得到满足汽车漆膜所要求的漆膜性能如防水性、抗冲击性等且具有优异漆膜外观的多层漆膜。[解决方法]形成多层漆膜的方法,其中将第一水性底漆(A)涂覆于电沉积固化漆膜上并形成第一底漆膜,然后在形成所述第一底漆膜以后不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而将第二水性底漆(B)涂覆于上述第一底漆膜上并形成第二底漆膜,在所述第二底漆膜形成方法以后通过加热进行预干燥,将单液型透明油漆(C)涂覆于上述第二底漆膜上并形成透明涂层漆膜,将这三个漆膜层同时加热和固化,其中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包含具有小于15mgKOH/g的酸值和10-100mgKOH/g的羟值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和比表面积不大于13m2/g的二氧化钛(A2),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包含相对于上述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A1)的树脂固体含量4-15质量%的氧化乙烯单元和氧化丙烯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且上述二氧化钛(A2)的质量含量比相对于上述第一水性底漆(A)的油漆固体含量为40-60质量%。
-
-
-
-
-
-
-
-
-